把话说好:说话的“四个禁忌”,不小心就会触碰!

如何跑赢职场 2024-10-10 04:04:42

文|跑赢

但丁:语言作为工具,对于我们之重要,正如骏马对骑士的重要。

有时候,会干的,不如会说的。

世上会干的人很多,会说的人却不多。会干是一种能力,会说也是一种能力。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一个人学会说话,对于一生影响很大。为人处世、交流沟通,都需要把话说好。

学会说话,一定不能触碰这“四个禁忌。”

01

话不说多

梅拉宾法则:一个人对他人的印象,主要来自三个部分,约有7%来自于语言,38%来自于声音,55%来自于肢体动作。

“梅拉宾法则”告诉我们,交流不是单靠语言,话多说无益。

人有两只耳朵,只有一张嘴,是为了让我们多听少说。

作家刘震云说过,“一个人话多,表明这个人很蠢。一个人话很多,表明这个人相当的蠢。”

会说话的人,该说的才说,不该说的坚决不说。

该说的时候,把话说好,说到点子上,让对方听清楚、感兴趣、很舒服。

不该说的时候,把嘴闭好,细心倾听,不会多言多语、鸡毛蒜皮、瞎说一气。

然而,很多人不知道什么时候该说,什么话该说,总是压抑不住说话的冲动,滔滔不绝、海阔天空!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

一天,子禽问老师墨子:“老师,您觉得多说话是好事吗?”

墨子答:“你看那癞蛤蟆和青蛙,从早叫到晚,口干舌燥,谁会听它们叫唤呢?”

子禽若有所思。

第二天早上,墨子叫醒熟睡中的子禽,带他来到了鸡窝旁。

天刚刚亮,公鸡打鸣了。听到公鸡打鸣,人们赶紧起床,带着农具去田里劳作了。

这时墨子说:“报晓的雄鸡,只在黎明时刻叫,却能把睡梦中的人叫醒。多言未必有益,关键是说话的时机。说的是时候,说到点子上,才能达到你想要的效果。”

可见,话不在多,而在于知道什么时候该说,什么话该说。

学会说话,先要学会沉默。不该说的时候,一定不要乱说。

正如海明威所言,“人用两年时间学会说话,却要花上一辈子学会闭嘴。

话不说多,才能不去招惹是非。

02

话不说满

真香定律:今天的行为否定了昨天的说辞,嘴上说不要,身体却很诚实,出现了自我打脸的情形。

“真香定律”告诉我们,话说满了,很容易自己打脸,难以赢得他人的信任。

《道德经》中有言:“天道忌满,人道忌全。”

月满则亏,水满则溢,话满容易招惹是非。

会说话的人,是话留三分,不说过头话,不把话说满。

会说话的人,有着“三个不说”:无法证实存在的事不说,不能确保实现的事不说,不能确认无误的事不说。

这是给自己和他人留有回旋的余地,防止被对方误解,让对方尴尬,把自己逼上梁山。

正如曾国藩所言,“话不说尽有余地。”

然而,总有些人把话说满、把话说大,喜欢夸下海口、大包大揽。

大家都熟悉“挥泪斩马谡”的故事:

诸葛亮准备安排一将去守街亭。马谡站了出来,愿领兵前往。

他跟诸葛亮吹嘘:“别说是司马懿和张郃来争夺街亭,就算是曹叡御驾亲征,街亭我也能守得住。”

马谡立下军令状,要是街亭有一点差池,请丞相灭他全家。

结果大家都知道了,实在是惨不忍睹。

话不说满,做事才能进退有据。

03

话不说硬

贝勃定律:当一个人经历过强烈的刺激后,再施予的刺激对他来说,也就变得微不足道了。

“贝勃定律”告诉我们,一味地说硬话,硬话的份量就会越来越轻,甚至出现“狼来了”的结局。

话要软着说,事要硬着做。

会说话的人,话不说硬,话不硬说,硬话软着说,正话反着说。

会说话的人,不会不合时宜讲官话,盛气凌人说硬话,颐指气使放狠话,以防引起对方的逆反心理和消极对抗。

作家刘墉说过,“把话说到心窝里,不难!最重要的就是以关怀代替质问,以建议代替责难,以暗示代替直言。”

然而,在职场之中,很多人一旦情绪上来了,往往硬话连篇、狠话不断,动辄就是撤职、处分之类。

结局就是,要么雷声大雨点小,敢说不敢做;要么小题大做,引发下属消极对抗。

荀子说过,“与人善言,明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

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小故事:

有个闲汉,家中甚穷。

一天,他吃完了糠饭出门,遇到一个朋友正在吃饭,招呼闲汉一起来吃。

闲汉说:“刚在家里吃了狗肉,吃得有些饱了,喝一杯酒还是可以的。”

朋友便请他喝酒,他越喝越多,最后直接喝吐了。

朋友见他吐出来的是糠饭,便问:“你说吃的是狗肉,怎么吐出来的全是糠呀?”

闲汉静了静神说:“我吃的是狗,想必这狗是吃糠的。”

话不说硬,才能让人更易接受。

04

话不揭短

面子定律:懂得给别人留有余地,其实是给自己留条后路,给别人留情面,也是给自己留体面。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道德经》中有言,“不轻信他人言论,不随意论人是非,方能摆脱人性的愚昧。”

人性都是好面子的,喜欢被赞扬和肯定,不喜欢被批评和否定。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表明,人有尊重的需求,同样也是要面子。

会说话的人,话不揭短处、得理能让人,看破不说破,看穿不说穿。

会说话的人,大张旗鼓说别人的好事和长处,缄口不言别人的坏事和短处,不让对方尴尬,不引对方恼怒。

正如《弟子规》所言,“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

三国时期的张裕,就是死于揭人之短。

刘璋手下有个谋士,名张裕,此人虽智力超群,却尖酸刻薄。

刘备初入蜀时,见张裕胡须浓密,便拿他的胡子开了个玩笑。

张裕不吃玩笑,反唇相讥,嘲笑刘备没有胡子,少了男子气概。

刘备一向脾气很好,却对此事耿耿于怀。后来刘备入主蜀中,随便找了个借口,就把张裕杀了。

话不揭短,才能给自己留条后路。

(图片来自网络)

欢迎大家关注、评论和点赞!《跑赢职场》,带你在职场上纵横驰骋。

3 阅读:23

如何跑赢职场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