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翼兽青铜环,这难道是古代的“方向盘套”?

丽旭聊文化 2023-12-10 02:22:03

在考古活动中,一旦发现文物,考古学家们都会尽力去探究其来源和用途,以便为其命名。然而,由于年代久远和地域差异,有些文物的用途确实难以确定,只能根据其外观大致取名。对于那些造型独特的文物,一个模糊的名字往往无法满足人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例如,新疆伊犁新源县出土的战国青铜环,至今专家们仍未研究出其用途,甚至无法确定环上的“兽”是什么,这更增加了人们的好奇心。

如果你第一次看到它,你可能会认为它就是汽车方向盘的套子。

一、战国对兽青铜环

这件青铜环的直径与汽车方向盘相近,其环体为中空设计,内侧设有一条开口。从外观上看,这个开口似乎是为了包裹某物而设。然而,由于年代久远,环内原本套着的物品已经消失,因此现在只剩下一个空的“套子”。

环圈上的接口处设有两个相对的兽头,其眼睛大而醒目,鼻孔张大且略上翻,吻部突出。整体形象与老虎相似。然而,头部后方有一道厚实的棱,既似角又像龙头上的鬣。这种鬣在红山碧玉龙的头部后方可见,因此有人认为它们是龙。此外,兽头后方的环上有一圈密集排列的凸棱,宛如龙蜿蜒起伏的身体,因此称其为龙并无不妥。

二、战国翼兽青铜环

同一墓葬中还出土了另一件“方向盘套”,其造型与前一件相似,但接口处的动物形象有所不同。这对翼兽为站立式,除了它们头上的一对角和身上的一双翅膀,与马的形象非常相似。马是新疆地区人们非常熟悉的动物,因此根据它们的形象进行想象是合理的。

当然,这些翼兽即使是马,也是有神通的翼马,正准备振翅腾空。它们身后的环上依然有凸棱环绕,可能是为了增加与所套之物之间的摩擦力。

三、战国双熊对坐铜祭盘

不知是出于何种文化传统,这个战国墓出土的许多祭器上的动物形象都是成对的。此外,还有一件方形盘子,上面描绘了两只憨态可掬的小熊面对面站立,双手作抱拳作揖状,有学者认为是祭祀活动时盛放供品的。

经过专家考证,这些器物是当时塞人进行祭祀活动的祭器。塞人属于欧罗巴人种的游牧民族,据记载他们在四千多年前就已经到达了我国现在的新疆塔里木盆地周围。公元前七世纪末叶,塞人部落迁徙到伊犁河流域,这里水草丰美,成为塞人生息繁衍的重要地区。

然而,由于该地区民族众多,各族群间不断争夺生存空间,争斗与交融并存。后来,塞人被大月氏击败,迁至中亚地区。塞人的活动为东西方文化和物质交流提供了有利条件。作为东西方文化的重要联结点,新疆地区因此受到了巨大影响。直至今日,新疆仍可找到塞人的后裔。

四、战国青铜武士俑

在这座墓葬中,出土了一件青铜武士俑。其高鼻特征与塞人相符。这位武士头戴尖顶弯钩的宽檐帽,这是当时部落的象征性毡帽。他的上身裸露,展示了强壮的肌肉。他紧握的双拳中留有两个小孔,应该是插入武器的地方。他的表情和姿势都显示出高度的警觉,眼睛紧盯前方,半蹲半跪的姿势,仿佛随时准备响应命令冲锋陷阵。这可能是游牧民族的习惯,他们必须始终保持警惕,随时准备行动。

五、战国对虎纹金带饰

在伊犁新源县千里之外的乌鲁木齐,也出土了众多战国时期的器物,这些器物上的动物装饰均以成对形式呈现。

其中一件出土的对虎纹金带饰上,两只老虎同样成对出现。然而,正如俗话所说“一山不容二虎”,它们在一起自然免不了一番争斗。果然,这带形金饰上的两只猛虎怒目相对,他们都低低地伏着身子,爪子牢牢抓地,虎尾翘得老高,蓄势待发。从它们张得大大的嘴巴里,似乎正喷出团团杀气。俗话说,两虎相斗,必有一伤,不知最后谁胜谁负。

经过仔细观察,两只虎的背上还被锤揲出双翼,这应该属于“飞天猛虎”。

北方草原民族擅长制作金饰,尤其钟爱以动物为造型。其中,猛虎是他们塑造得最为传神的形象之一,常被用于带钩和牌饰上的装饰图案。这些日常佩饰采用如此凶猛的兽王形象,可见使用者必定是威武强悍的勇士。

在古代,新疆地区确实存在老虎。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新疆虎最后一次被发现已经是百年前的事情了。1979年,在印度召开的保护老虎国际论坛上,正式宣布了新疆虎的灭绝。

0 阅读:18

丽旭聊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