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孩子经常说这些话,父母一定要警惕

伊诺育儿成长 2024-06-13 09:49:40

01

给大家讲一真实故事:

前阵子,我在商场偶遇一朋友,她正准备带儿子买鞋。

刚好我也要给孩子买,便一起走进鞋店。

只见朋友拿起一双鞋,询问孩子是否喜欢?

孩子懒洋洋答:“随便。”

朋友见状又换了一双:“那这双呢?”

孩子心不在焉继续说:“都可以。”

我笑着对孩子说:“你喜欢哪双就挑哪双呀。”

他讪讪地回答:“阿姨,我无所谓,哪一双都行。”

朋友无奈摇头道:“唉,这孩子,最近总这样,对什么都兴致不高。”

边说边挑了一双让售货员开单,随后去柜台付款。

这时我又好奇问道:“为什么不挑一双自己喜欢的呢?”

他见妈妈走远,撇撇嘴说:“没用,如果自己选一双,我妈肯定又会说另一双合适。

以前买衣服就这样,我喜欢的我妈不喜欢,我妈喜欢的我不喜欢。

但最后买回来的都是她喜欢的。

既然结果都一样,干嘛费那劲呢?”

我恍然大悟,原来真相是这样。

朋友表面看起来尊重孩子,做什么都会征询一下孩子意见,但听完后又会驳回,并最终以自己的意见为准。

久而久之,孩子学会了妥协,也不再看重自己的情绪和感受。

因为在他心里,最大的感受是:

“说什么都没用,自己根本没有选择权,在父母眼里我一点也不重要”。

其实这种现象并不少见。

不少父母,经常打着“为你好”的旗号,为孩子做选择,认为自己的才是正确,孩子还小,什么都不懂。

慢慢地,孩子便会失去独立选择的空间,对什么都无所谓,内心能量低下,活得毫无价值感。

02

我们要清楚一点,孩子喜欢说“随便、都可以、无所谓、不知道”,并非他真的不清楚自己要做什么选择。

他的敷衍,只是清楚自己根本没有决定权。

网络上曾有个视频:

一妈妈问孩子想吃什么,孩子回答“随便”。

妈妈不悦:“怎么能说随便呢?你快选一个,不然待会我点的你又不喜欢。”

于是,孩子试探性问:“火锅?”

妈妈一听,马上反驳:“火锅不行,前几天你还咳嗽呢。”

孩子又问:“肯德基?”

妈妈一听更是果断拒绝:“不行不行,这是垃圾食品,不能吃。”

孩子无奈地说:“那吃必胜客总行吧?”

妈妈瞪眼说:“这和肯德基有什么区别?还不是不健康吗?”

接着她又继续说:“选个健康点的,说吧,想吃啥?”

孩子不再多话,只回了一句:“你决定吧,我随便,都可以。”

这样的场景,相信你并不陌生。

也许不是吃饭,可能是选择衣服,或是选择兴趣班,或是选择出行......

我们表面上说要尊重孩子,显得非常民主,将选择权交到孩子手上。

但当孩子做决定时,除非他的决定符合我们的期望。

否则,我们一定会想出各种理由制止、否定,并最终让孩子按自己的想法来。

而这样的结果,往往会引起孩子反感,他们嘴上不说,但会无声抵抗,并时常用无所谓的态度对待事情。

这并不利于孩子的正常身心发展。

所以,如果孩子经常说“随便、都可以,无所谓、不知道”,我们一定要警惕,并想办法调整。

03

那父母应该如何做呢?

我们要做到“真尊重”,孩子才不会“假随便”。

也就是,学会真正放手,给予孩子选择权,让他有一种“我可以说了算”的成就感与掌控感。

正如《自控力》一书中所说:“自控必须先有‘自’,才有‘控’”。

如果孩子没有感受过真正的“自我”,他的人生便会失去自我管理能力。

父母打着“为孩子好”的旗号,什么都给意见、帮选择。

自以为是爱,其实恰恰是害。

真正为孩子好,便要学会给孩子选择权。

只有自己懂得选择,他才能学会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比如,

外出玩耍时,让孩子自己决定穿什么;

餐厅吃饭时,让孩子自由选择吃什么;

放学回来时,让孩子自主安排学什么。

......

让孩子感受到:

在父母那里,自己的想法非常重要。

自己能够得到尊重,并拥有价值感。

这样的孩子,拥有自主权,自尊水平也会更高,对生活更加充满热情与好奇心。

如此,才是对孩子心灵最好的滋养。

写在最后:

人本主义的创始人卡尔罗杰斯曾说:

“我们一定要相信,所有的孩子内心都天然具有被主流社会接受的愿望,我们只要尊重他就可以了。”

真正做到尊重孩子,孩子的内心便会自发长出力量感。

而不会再用““随便、都可以,无所谓、不知道”糊弄我们,更不会随便糊弄自己的人生。

愿我们都能够成为真正尊重孩子,让孩子拥有选择权的父母。

0 阅读:24

伊诺育儿成长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