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不应被贬低!最能吃苦的他们对土地和粮食的敬畏刻在骨子里。

小德盈满 2024-06-16 16:08:46

老话说得好:“家有余粮心不慌”,农村的老人家对这句话更是深信不疑!

前段时间,老家的小麦已经收割完毕,由于今年天气干旱,小麦也减产很多。我们家有八亩地,听公公说今年亩产大概1200斤左右,也就是说八亩地差不多产有一万斤小麦。

当天小麦收回来的时候,我和老公就打视频电话,建议公公说:“干脆直接把小麦拉到粮站卖掉吧,免得堆在院子里占地方,还要晾晒,这都是体力活,干着很麻烦,又累的很。”

可公公说什么也不同意,倔犟的说:“那怎么行?刚收割回来的麦子湿,价格压的很低,现在卖不划算,等晒晒了再卖。”

老公对他解释说:“麦子湿些不要紧,只要粮站收就给人家,这样你少了来回倒腾,也省些力气。价格虽然一斤低几分钱,但是湿麦有重量,其实是一样的。况且咱家的麦子也不是很多,价钱能有多大的出入。”

公公听老公一这样说,那执拗劲就上来了,立马反驳道:“那谁谁谁家几十亩的麦子嫌价格低都没卖呢,我们这一点麦子急着卖恁早干啥?又不是没地方放。再说了,这小麦我也不准备卖完,家里必须得存放3000斤,这样我心里才踏实。”

唉,这固执的老头,他都不想想,人家年轻有力气,几万斤的小麦晒晒再卖有的是力气干。自己这么大岁数了,哪里还有力气倒腾着晒啊。不让种地非种地,到了收获的季节自己干不了,还不是要请人帮忙干。况且,湿麦、干麦各有各的价格,各有各的斤称,现在卖了省时省力,也不一定会少卖钱。

还有,就是公公说的每年家里要存放3000斤麦子他心里才踏实。不知道从哪一年开始,他都有存放粮食的习惯。还告诉我们说:民以食为天,你们没有经历过饥荒年月,不知道粮食的重要性。

只要他们还能干得动,就不会放弃土地不种。种地能挣多少钱已经不重要了,挣钱也不是种地的目的。只要勤勤恳恳的种地,看着庄稼一年四季一茬茬的在生长,就像人类一样的生生不息,一代代的繁衍生息,他们心里就踏实,日子就有奔头。

我们理解老人存放粮食的思理,那是他们小时候过挨饿受冻的日子过怕了。可现在都什么年代了,哪里还会缺吃少穿啊。况且我们常年在外面打工,回老家的时间又短,老家只有公公婆婆两个人,每年根本吃不了那么多的粮食。

每年都是这样,把陈粮倒腾出来晒晒,然后再拉去卖掉。新的小麦收回来了,再储存,然后明年吃不完再拉去卖掉,然后再存放新麦子。如此一年一年的循环,真是白费劲。

上一辈人的思维和下一辈的总是不一样,我想这应该就是代沟吧。

身为农民的孩子,我也是深有体会,尽管时代在变,无论怎样,只有当事人才有话语权。农民不容易,父母种粮更不容易。身为儿女,如果有本事,能出钱就出钱。没能力给老人钱的,那就在行动上、态度上、立场上给家里的老人更多的关怀和支持!

最能吃苦的一代人,慢慢的要退出历史舞台了,他们对土地、对粮食的敬畏是刻在骨子里的,农民不应被贬低!

最后,愿天下所有老人都能够健康长寿,平安度晚年!

0 阅读:19

小德盈满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