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人“阳”的淡定?这个地方,祖上可真阔过,大风大浪没少见

雅旋说国际 2023-01-09 12:44:06

保定,作为华北地区行政面积最大的地级城市,夹在首都北京和省会石家庄之间,存在感似乎并不强,直到最近这阵子,竟然成了全国人民热议的焦点地区。

对于保定的“低调开放”,自媒体上所谓的“真实情况”五花八门,有的说“自生自灭,哀鸿遍野”,有的则热情点赞--“保定人好样的”。

其实,大部分讨论保定情况的网民,从他们的ip上看,基本都不是当地的,甚至都不在河北省内。很多人,可能也是通过道听途说,再加上自己的理解和情绪发酵,进而做出的判断。

我曾经在保定生活过多年,我先生就是保定人,他家亲戚整整齐齐的一群人,除了一个去澳大利亚读硕士的侄子,目前全在保定。

所以,当下保定的情况,我也了解到了很多一手信息,所谓的“哀鸿遍野”的惨象,的确跟真实情况不符;同时,政府也没有让人“自生自灭”的意思,而是把精力向“分诊”(分级诊疗)方面倾斜——那些轻症的居家自己吃药;重症患者(主要是肺部感染和有基础性疾病的特殊人员)政府协调送医院。

这样的操作,能更高效的将有限的资源充分发挥,同时也尊重了大部分人不想因为感染,就连同一大群“密接”,统统被抓去集中隔离的意愿。

毕竟,金窝银窝,金窝银窝,都不如自家草窝。

这样的环境,你睡得着吗?

最开始的时候,药店里确实出现了供应不足的情况,但随后就补货上架了,基本不存在哪里都买不到药的情况(仅限市区,县里的情况不太清楚)。

而且,保定它自己都拥有好几家大型药厂,更别提临近的石家庄市了(这是莲花清瘟的产地)。

这种超便宜的感冒冲剂,就是保定产的

目前保定并未出现严重的医疗挤兑,社会秩序井然,大部分当地人还是情绪平稳,较为淡定的。

反倒是因为今年供暖不足的问题,招致了一些抱怨,很多市民觉得,自己发烧感冒跟暖气“劲不够”有关。

总的来看,和“突然开放”后的石家庄比,保定人似乎更能扛事儿,更淡定,一副见过大世面的样子。

这样的心态,很具代表性

但有意思的是,人们谈到石家庄,或者保定,很可能总会下意识的联系到一个字....土。

需要承认的是,保定确实带着些土味,但你也可以理解成一种“接地气”、“烟火味”。

当年我来这里上大学的时候,一出火车站,就被门口揽客的出租车司机们的吼声给震住了。

他们能够永不疲倦的对着人群,异常主动又热情饱满的高呼——望都、唐县....望都滴,丫头,望都滴走不走?

出租车外围,是一堆三轮车小蹦蹦,有男有女,也都扯着大嗓门,声音洪亮的招呼着出站的旅客。

还有一些位于市中心比较窄又很容易拥堵的主干道(比如裕华路),满大街窜来窜去的电动车等等....

饮食方面,招待贵客,桌上必须得有一只肥美的“大肘子”才算体面(我家这边都是上海鲜的);另外,似乎很多保定老汉,只要吃肉菜,都总想找个火烧把肉给夹住吃。

被夹住的,不见得就是驴肉,在保定老汉的火烧里,什么都能夹住

结果,就有江浙地区来的同学,不禁抱怨道——这还是历史文化名城呢,简直都不如我老家的县城!

后来,我去北京读研的时候,也曾有一些南方的同学,抱怨北京的某些街区,比不上自己老家的县城。

可能....在他们眼中,北方的很多城市,也就是个大县城的样子吧。

只是,你觉得保定这房价,它像县城吗?

但正是这样的“大县城”,它随便往祖上捋一捋,都是相当阔过的,大风大浪,更是没少见。

保定最早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望都县的起源——传说中,这里是远古尧帝的妈妈,庆都的居住地。

相传,原始社会末期,这里有着华夏民族最古老的部落,部落首领是黄帝四世,曾孙帝喾的妃子,以地氏为名曰庆都,于三阶前丹陵生尧,故称尧母。

望都县尧母文化公园的尧母塑像——一个健壮的女性形象

结果,历史上,这个地方有时叫庆都县,有时又会叫望都县(因为史书曾有“登尧山望都山”之说),直到民国时代,才最终将其定为了望都县。

望都县在保定市正南方向

虽然有关尧母的故事,只是传说,但真正有史料记载的保定建城史,也超过了2000千年。

秦朝时,除了南边少部分地区外,如今的保定市,多属广阳郡。

两汉时,北部归涿郡(涿郡南部是现代的保定,北部就是当今的北京)管辖,南部分属中山国、河间国。

那个奢华的金缕玉衣,就出土于保定满城县的中山靖王墓中,一共两套,中山王刘胜和他老婆,两口子一人一套,立体裁剪。

到了东晋十六国时期(十六国是和东晋对峙北方政权),这里先后属幽州和冀州。

北魏太和元年(477年),此地被改成县制,因附近有一条清苑河,则直接叫做了清苑县(如今保定有清苑区)。

再后来的隋唐两朝,都延了清苑县的区划,直到北宋时代,这里成为了大宋和大辽的前沿战线。

作为紧靠幽云十六州的大宋边境军事重镇,易州(大致就是如今的保定易县)和清苑县驻扎着宋朝的“保塞军”。

随着“保塞军”规模的不断扩增,在清苑县的基础上,宋太祖赵匡胤将其升级为了保州。

此后,这里就成了北方少数民族和中原农耕文明的较量的主战场,先是北宋死扛大辽,然后又死扛大金。

直到1127年,北宋灭亡,接手的女真人延续了前朝“保州”的建制,并将其定为了顺天军节度使的驻地。

后来,金海陵王完颜亮迁都中都大兴府(这就是如今的北京地区)。

于是,“保州”作为国都的“南大门”,很快就从一个荒凉的军事要塞发展为北国繁华之地,城市规模持续提升,女真人和当地汉人也开始了互相影响和不断融合。

只是没想到,风水轮流转,重归平静后还不足一个世纪,这里又成了金人和蒙古铁骑对峙的前线,再次化身为了前沿要塞城市。

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大漠南北各部,建立蒙古汗国。

从这以后,金朝能做的,除了送大金国公主到蒙古和亲,就是不断往南迁都了。

大金国后期的疆域被蒙古人踩成了一条线

1213年,蒙古大军南下,攻破保州城。

按照当年草原民族的老规矩,蒙古人在保州城进行了异常猛烈的抢掠和屠杀,昔日繁华无比的保州,被糟成了一片哀鸿遍野的废墟。

十几年后,蒙古汗国决定重建大兴府和保州。而这时候仅剩半口气的大金国首都已经南迁到了北宋故都——汴京(河南开封)。

在重建的过程中,蒙古人按照金朝顺天军的称呼,将保州改为了顺天路。

到了至元十二年(1275年),顺天路又被大元帝国更名为——保定路。

此后,大量蒙古王公在这里买房置地,享受生活,逐渐开始汉化。

元朝的保定路,下辖1录事司、7州、8县,已经跟当今行政区范围大体相近了。

再后来的明朝洪武年间,朱元璋又将保定路改成了保定府,别名保阳郡。

朱棣迁都北京后,明王朝设保定巡抚署,明末又增设保定总督,同时置保定总监军。

清代,沿旧制,仍设保定府,并将直隶巡抚由正定移驻保定,保定成为了直隶省会。这就是如今保定市区那个古迹——直隶总督署的由来。

中国四大古代官衙之一——直隶总督署内部

可以说,早在整个元明清三朝,保定就已经属于一个繁华的北方大都市了。

而后来的河北省省会石家庄,那时还真的就只是一个“庄”;如今有矿有海,GDP很高的唐山市,直到清末才升级为“乔屯镇”,跟“保定府”这个行政单位,差了老远。

被扣掉了两块的河北省

也正因如此,再加上后来河北省省会的几次迁入迁出,如今上点年纪的保定人看石家庄,总带着那么一种“不服”的情绪——我们这儿祖上,可是真阔过的!

直隶总督署内部

说了这么多,大家其实也都看出来了,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曾长期处于南北对峙的前沿,经历了无数次战争、朝代更迭,见证了几番民族抗争和大融合....

当然,还有最近这七八年,房价的大起大落....

可以说,他们的血脉里,既有中原儒家文明的传承,也被注入了北方草原-渔猎民族刚烈的性格和尚武精神。

在这样的一种城市精神面貌面前,奥密克戎带来的心理暗示和压力,自然都得先打几个折扣了....

0 阅读:5

雅旋说国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