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忠犬八公》改编到中国来,是一件既合理又迫切的事情。因为中国迫切需要重新定义生活的价值。
“宠物”这个概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人口的增多,知道的也就越来越多。猫已不是单纯用来捉老鼠的工具,尽管现在仍有不少宠物店老板在自己的店铺里捉到一只猫来捉老鼠,但这个比例已微乎其微,大部分都是给都市中的寂寞青年们做的。
不过,在猫和狗之间,还是有很大的区别,就像人们觉得拿着名牌包包比拿着普通的背包更拉风,也有人觉得拿着钱去衡量一只宠物的价值。
作者还曾遭遇到在宠物店里为自己的土猫洗澡时被人取笑的情况。在我看来,他们比我想象中的还要无知。
感谢徐昂导演,还咱们中华田园犬一个公道,幼年的萌萌,成熟的忠诚。我曾经读过日本版本的《忠犬八公》,它曾经在日本广为流传,但后来被改编成了好几个版本,到现在还在被改编,一是因为它的真实性,二是因为它蕴含着人类和动物之间的一种难以言喻的情感,人和宠物之间存在着真诚的感情。
徐昂导演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没有刻意的矫揉造作,也没有刻意的掩饰,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八公被称为八筒,这是一个很好的名字,因为它和中国人的“麻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这一幕选的很好,如果是其他城市的人,肯定会在地铁站里转悠,那样的话,就显得很现代了。而重庆长江缆车,其自身的历史遗迹,其周围的商铺,也能成为八筒子的最终归宿。
作者觉得,拍摄这部片子的人,一定很喜欢狗狗,因为他的一举一动都充满了对狗狗的爱与理解,借着回忆,他才能记起归途。另一幕,重庆炎热,博士和八筒在江边嬉戏,八筒从地上拾起一根骨头,将其埋入泥土,那是八筒与博士最快乐最快乐的一幕,对人而言或许只是一瞬间,但对一条狗而言,那就是一辈子的回忆,因此博士死后,八筒时常会来这里,寻找曾经的快乐,只是,博士已经不在身边。“我会一直陪在你的身边。”
除了人与兽的感情之外,还写了两代人的感情,以及夫妻间的感情。冯小刚扮演的陈敬修,虽然不知道儿子要做什么,但当他说要来北京上班的时候,他还是冒着大雨,给他买了一份重庆的零食,里面加了不少辣椒,这份无声的爱,就像是隔了一代人一样。
影片结尾,八筒等了十年,终于等到了自己的亲人,将他们接回了旧房子,自己也能安然离去,与老师重逢,仿佛又回到了最开始,一只刚刚被接回的幼犬,踉踉跄跄的走上台阶,在一片柔和的金光中,遇见了自己的主人,一同乘坐长江索道,前往永恒的故乡,没有分离,没有伤痛,只有永恒的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