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媒体《今日俄罗斯》近期刊发了一篇美国记者、政治评论员布拉德利·布兰肯希普(Bradley Blankenship)的评论文章,文章中犀利点评了当前的美国经济政策不像总统拜登说的那样美好,因为在失业率居高不下,房价高企的背景下,就连很多大城市街头上的流浪汉也不断增多,大多数美国人的生活并不如意。
事情源自于推特上的一场大讨论。话题是,美国发生了一场关于乔·拜登总统的经济政策是否成功的争论,以及对美国是否正在显著发生“悲观衰退”的认知辩论。
这种“悲观衰退”是一种经济学术语,由金融影响者凯拉·斯坎伦创造,是一种基于对经济前景悲观的认知衰退。
这些辩论上了推特的热搜,该话题由威尔·斯坦西尔发起。
威尔认为,拜登经济学——现政府经济战略的总称,表面上旨在支持工人阶级,减少收入不平等,加强社会保障网络,看似正在发挥作用。
不过,美国在失业率处于历史低位的背景下,劳动者应该有能力要求更高的工资和更公平的待遇,而这些本该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好。
但是,美国人们的生活状况与经济数据相矛盾。
美国网友们对美国房地产价格飙升的事实极度不满,他们觉得下一代美国人可能永远无法买得起房。
还有网友直白地说,大多数美国人仍然是靠工资过日子,这意味着任何中小型的金融理财活动出现闪失,都可能让他们流落街头。
美国记者布拉德利表示,这些观点非常合理,因为房屋所有权是人们积累代际财富的主要方式。
然而,由于高利率和不断膨胀的房地产价格,尚未步入社会的美国年轻人,到了想买房的时候,看着高昂的房价,连梦都做不起。
这对自我标榜为财富和自由象征的美国,是一个很大的打击,将导致美国年轻人普遍觉得未来的生活没有盼头。
《华尔街日报》最近的一项民意调查发现,58%的美国选民认为经济在过去两年中变得更糟了,74%的人认为通货膨胀朝着错误的方向发展。但是,拜登经济学的支持者认为,政府的经济政策还是发生了作用的,也有调查显示,人们的工作满意度处于历史高位,工资也有所上涨。
那么矛盾是如何产生的呢?既然事情这么好,为什么人们会感到如此悲观?
威尔说,今天的世界与过去不同了。特别是,由于社交媒体的出现和媒体的两极分化,有大量的新闻放大了人们的不满。就像古代哲学家一样,美国人生活在一个由新闻媒体编织成的世界里,很容易受到先入为主的观念的高度影响。
这或许有一定的道理,从人们对美国前总统唐纳德•特朗普的经济看法存在分歧,就证明了这一点,尽管表面上看起来同样不错。
然而,在过去七年左右的时间里,真正发生最大变化的是美国人,尤其是年轻的美国人,开始将比较政治学应用于他们看待世界的方式,也就是说,他们看到了美国与世界其他地区运作方式之间的差异。
如果你对其他任何国家都有一个简单的了解,你就会发现美国的制度是非常无情的:美国人没有全民医疗保障、没有全民高等教育、没有便捷的公共交通、没有政府规定的假期,也没有像大多数其他国家那样慷慨的社会福利。
仅这一点就产生了一种感觉,美国人被欺骗了。他们觉得,自己的生活非常不稳定。
布拉德利表示,作为一个在许多国家生活和旅行过的美国人,我认为情况大多是这样的。
当下,离谱的住房成本正在造成越来越多的经济衰退和可见的贫困,包括更多的无家可归者在街上流浪。对于美国人来说,这产生了一种内在的恐惧。因为这让美国人潜意识地明白,每一个街头流浪汉,都有可能是自己的未来。
因此,即使以美国的标准来看,现在的经济表现相当不错,但人们觉得,只要有一件事出了问题,金融体系的全面崩溃就会指日可待。
这就是为什么从一个更广泛和系统的角度来看待“悲观衰退”讨论是很重要的,这个角度既要看数字,又要考虑到生活状况。例如,如果经济确实从未像现在这样好过——或者,有些人可能会说,至少几十年来没有这样好过——那么,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感到不安呢?因为美国的社会经济体系就是这样设计的。
超级大国的桂冠正在被中国拿走了一大半,美元是最后一根稻草,一旦崩溃性贬值,宣告着美国彻底衰落。
经济衰退恐惧个屁呀?资本主义的自然规律。
不是说美国刷三个月盘子可买别墅吗?
假的,下一条
看看你自己什么样,有脸说别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