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一年一度的两会时间再次开启。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对于浙江而言,高质量发展就是“正在进行时”。循着党的二十大报告“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引,在省两会的视窗里,浙江在线特别推出《“度”懂浙江》系列报道,以速度、温度、精度、高度、深度、跨度等不同维度视角,讲述不同岗位上的浙江人投身高质量发展的奋斗故事,也希望以他们的故事不断激发自信自强,团结奋斗的不竭动力。
浙江在线1月14日讯(见习记者 田雨阳 记者 陈雷)浙江东北部海域,舟山与宁波隔海相望。在暂未通高铁的日子里,水面的轮船和水上的跨海大桥承载起了舟山市民日常的对外出行。舟山何时通铁路?这个疑问里包含百万人的日思夜盼。随着2022年底甬舟铁路的正式开工,这个答案正在水面之下酝酿。
冬季的舟山海风冰冷,在金塘岛岸边,多台挖掘机正进行着削山工作。“削山护坡完成后,就会开挖工作井,盾构机通过工作井沉入地下向海那边掘进。”比对着现场施工图,甬舟铁路项目三工区副总工程师陈佳俊表示。
这是甬舟铁路主体工程金塘海底隧道的施工现场,从宁波到舟山,陈佳俊用“穿山越海”形容这条铁路的建设。据悉,甬舟铁路采用“桥+隧”的组合方式连通两地,从舟山金塘岛到宁波北仑区的金塘海底隧道,是全线控制性和重难点工程。作为这条隧道舟山段的“管家”,陈佳俊参与着隧道施工方案编制、工期推进等工作。
深入海底修隧道,难点在哪?陈佳俊解释,金塘海底隧道采用盾构机掘进法,先开挖竖井将盾构机沉下去,后通过盾构机边掘进边进行预制管片拼装。“这很像我们在地下修地铁,不同的是在海底,盾构机沉入更深,还面临着海床、水压等不确定因素。”
陈佳俊和同事探讨工作 浙江在线见习记者 田雨阳 摄
压力到底有多大?他打了个比喻,金塘海底隧道海中段埋深从12米到78米不等,最大埋深处的海水压力相当于每平方厘米(一指甲盖面积)要承受8.5公斤的力。而为了保证工期,隧道采用宁波舟山两头掘进的方式建设,盾构时还要解决海底岩土层软硬不均及对接精准等问题,这让隧道开挖的每一米都几乎伴随着世界级难题的技术攻关。
在交通领域10年,陈佳俊接触的轨道建设项目从地上延伸到地下10米、20米再到如今海底隧道的近80米,这些项目里他见证着交通的“深度”发展。在交通领域深耕,陈佳俊对于二十大报告中提到的建设交通强国感触尤深。“从业内来看,盾构机每向更深处一米,所承受的压力就多一分,我们的工作亦是如此。”陈佳俊说,金塘海底隧道全长16.18公里,建成后将是全世界最长、直径最大的海底高铁隧道。建设越向深处去压力越大,团队的动力也得越足,因为这背后是市民多年的期盼,亦是交通强国的浙江注脚。
“陈工,这铁路啥时能修好?”入驻金塘岛的一年里,陈佳俊和当地居民熟络了起来,每次听到这一问题,他总会多一份紧迫感。甬舟铁路预计于2028年开通试运行,届时宁波至舟山只需半小时,舟山也能加入浙江高铁1小时交通圈的“群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