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逐渐熄灭,全世界人民都在为之欢呼雀跃时,大英帝国的政客们却踌躇满志,因为他们知道,世界格局将迎来巨大的转变。随之而来的就是铺天盖地的反殖民运动如同野火燎原之势蔓延到了世界上的每一个角落,各种殖民地独立运动层出不穷。作为“老牌”王者级别殖民地的印度自然不甘人后,在国大党领袖“圣雄”甘地的带领下,印度人发起了印度有史以来最激烈,最顽强,最凶猛,就连上帝看了都会流泪的不抵抗运动来对抗大英殖民者的残暴统治,原则就是只要我躺平了资本就没办法剥削我,哎~就是玩,不给资本可乘之机。
昔日的海洋霸主日不落帝国也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这一切的到来,它们已经无力改变印度独立的事实。不甘,懊恼写在了每一个大英帝国政客的脸上,他们甘心吗?当然不甘心,既然得不到那就毁灭,秉着我过不好就不让别人过好的做人原则,昂撒野人们很快就做出了相应对策。1947年2月1日,著名的“天才军事家”,在二战中“功勋卓著”的东南亚盟军总司令蒙巴顿子爵接任了印度副王兼总督。6月3日“天才军事家”蒙巴顿就完成了印巴独立的“蒙巴顿方案”,该方案的核心内容就是以msl为主体建立巴基斯坦国,以印度教徒为主体建立印度国,这个就是所谓的“印巴分治”
不得不说,蒙巴顿的这个方案真的很英国,很盎格鲁撒克逊,早期英国殖民印度时,也是依靠着制造印度教和msl之间的各种矛盾来强化自身对印度的统治,成功的把殖民统治者与殖民地人民的矛盾转移到民族信仰矛盾,已达到以夷制夷的目的。长年累月下来,msl和印度教之间的矛盾也到了不可调解的程度,频频爆发流血冲突,而大英帝国乘机坐收渔翁之利。
为了保持印度次大陆的“长治久安”,“蒙巴顿方案”精心的把巴基斯坦一分两半,一块划分在了在印度的西面,分别与阿富汗,伊朗接壤;另一块划分在了印度的东面,也就是今天的孟加拉国。而印度这边也是满地疮痍,与其说印度是个国家,还不如说印度只是英国人留下的一块由600多个分裂的土邦构成的地区,语言文化各不相同,如果非要找一个共同点,那就只剩下吃咖喱了。
尽管这样,在国家独立的大义面前,印巴双方也都认可了“印巴分治”,反正双方都不待见,还不如各过各个。至于存在的部分争议地区,则由该地区土邦的土王决定加入印度还是巴基斯坦。而克什米尔地区则成了双方矛盾再次升级的导火索。
先说说克什米尔这个地方,克什米尔全称查谟克什米尔位于南亚次大陆的最西北,分别与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中国接壤,面积约21万平方公里,人口约500万,其中msl占77%,印度教徒占21%,其余为锡克教徒,佛教徒。从人口占比上看,msl占据主导地位,然而克什米尔的土王却是印度教徒,民众想要加入巴基斯坦,但他们的土王想要独立,后来才倾向加入印度,在这种情况下,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始终无法解决,印巴双方因此埋下祸根。
面对克什米尔的问题,印巴双方都宣布对克什米尔拥有主权,尤其对于印度来说,克什米尔简直就是印度的梦魇,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新都库什山脉的山口开伯尔山口就在克什米尔,兴都库什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杀死那个印度人”,而开伯尔山口则是印度每几百年一次磕头史的发源地,每隔几百年,都会有不同肤色,不同语言,不同信仰的民族,通过开伯尔山口涌入印度,来到给印度传播“文明”。正是如此的重要,印度总理尼赫鲁才会说出:“没有克什米尔,印度就不会在中亚的政治舞台上占据一个重要的位置。”
对于巴基斯坦来说,克什米尔的地理位置同样重要,克什米尔俯瞰巴基斯坦,与巴基斯坦首都斯里兰堡近在咫尺,巴基斯坦首任总理阿里·汗在评价克什米尔和巴基斯坦的关系时说:“克什米尔就像是巴基斯坦头上的一顶帽子。如果我们允许印度取走我们头上的这项帽子,那就会永远受印度的摆布。”
于是灾难正式开始,在“蒙巴顿方案”公布后,克什米尔地区归属划分引起了印度教徒的激愤,在舆论的煽动下,1947年8月,什米尔的查谟地区,最低估计约有20万msl居民被激进的印度教徒杀害,20万人被杀害,难以想象是何等的地狱景象。
在巴基斯坦的msl闻知此事后,举国上下义愤填膺,10月下旬,成千上万的部落msl武装人员或徒步,或乘车从北,西和西南分三路进入克什米尔进行复仇行动,面对msl武装组织,屠杀克什米尔msl的印度教徒本性暴露,被动种族天赋“逃跑”成功发动,msl武装组织几乎没有遭遇抵抗,就攻占了木泽弗拉巴德、乌里、巴拉穆拉、吉尔吉特等众多克什米尔重要城市。首府斯利那加、杰城、拉乔里和诺歇拉待少数战略要地,但也被围得水泄不通。
面对气势汹汹的msl武装组织,身为印度教徒的克什米尔土王哈利·辛格惊恐万状。他立即致信于印度政府祈求王师。印度政府得知请求后求之不得。印军的2个营直接从新德里起飞,空运至克什米尔首府斯利那加附近机场,装备精良的印军降落后迅速进入斯利那加接管城防,并且与围困斯利那加的msl武装在城郊发生激烈交战,第一次印巴战争的帷幕也正式拉开。
印度为了掌控克什米尔,先后派出了第161旅,第50空降旅,第19步兵和第7坦克旅,从查谟地区进入克什米尔参战,面对印军的精密部署,巴基斯坦却毫无察觉,错失了派遣正规部队,率先占领克什米尔的时机,而msl武装组织又是各自为战,很快就被装备精良的印军逐个击溃。11月初,印军主力部队在坦克的掩护下协同作战下,很快就击溃了围困斯利那加的武装组织,共有500多名武装成员被印军消灭。(此时巴基斯坦尚未派出正规部队参战)
战争进行到1947年底,由于克什米尔地区大雪封山,暂时阻止了印军的进攻。印度主动提出联合国停战调停,乘机准备物资,积极备战。(此时巴基斯坦还是没有派出正规部队参战)
1948年3月17日,印度第七旅率先发动进攻,向查谟西北方向猛攻,翌日就占领了查谟西南的重镇唐格尔,彻底控制了整个查谟地区。印度正规部队也借此一路高歌猛进,4月12日,印度先头部队已经抵达巴基斯坦边境,距离巴基斯坦已经不足50公里。
面对如此不利局面,后知后觉的巴基斯坦才反应过来,将正规部队派上战场,打算与印军一决雌雄。
很快,双方就在斯利那加相互对峙,根据资料显示,此时巴基斯坦共聚集了5万余人,印度方面也聚集了4万余人,位于斯利那加西南的奔杰地区则成为了战争中心。双方在该地区展开了一战绞肉机式的攻防战,如果战争按照这种进程发展下去,巴基斯坦凭借人数优势,很有希望拿下斯利那加,取得战斗的胜利,然而印军却另辟蹊径,派遣了一支小股部队,打通了喜马拉雅山脉连接克什米尔北部的要道和扎吉山口,在印军攻下扎吉山口后,彻底打通了克什米尔东西的联系,至此,战争的天平彻底倒向印度,巴基斯坦也知道继续战斗下只有失败,于是在联合国的斡旋下,第一次印巴战争以印度获胜宣告结束,印巴双方也暂时停火。
联合国方面要求印巴双方撤出克什米尔地区,让克什米尔人全民公投,来决定克什米尔的归属,显然这个决议让双方都不能满意,导致克什米尔问题再次陷入“死循环”。当时如果公投,克什米尔很有可能选择独立,然而双方都想得到克什米尔,同时都不愿意克什米尔独立。即便对战争结果不是满意,印巴也不愿听从联合国的安排,就这样,印巴双方分别占领自己所控制的克什米尔地区,其中印度控制五分之三,巴基斯坦控制了五分之二。从此,印度和巴基斯坦在克什米尔问题上摩擦不断,其归属问题彻底成了两国之间解不开的死结。
纵观第一次印巴战争,印度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原因有很多,仅从作战指挥和对待战争的态度上看,印度完全是全方位的碾压巴基斯坦。但是我个人觉得,最关键的原因还是南亚服的匹配机制,毕竟南亚服务器最高段位也就是倔强青铜。反观巴基斯坦对战争错误的判断,犹豫不决的出兵态度就注定了失败,如果早在查谟大屠杀时期,能够主动派出正规部队参战,无论是道义还是法理上,印度几乎没有任何翻盘的希望。如果非要用一句话来形容第一次印巴战争,我只想说:“印度能赢,全靠同行衬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