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雅美术人物志」缪远洋|向人民汇报——深入生活、扎根人民

易雅艺拍 2019-03-06 11:06:31

缪远洋,1975年生于四川江安,1999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获学士学位;2006年毕业于川音成都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现任玉溪师院美术学院副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家园·守望者之一》135cm x 135cm

古道风云绘沧桑——析缪远洋的油画意蕴文 / 朱思睿

我对缪远洋的首次印象停留在若干年前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他的一幅具有“博特罗风格”的作品上,膨化的人物造型与孤寂冷灰的背景使人眼前一亮,他与南美洲哥伦比亚大师博特罗诙谐、幽默,色彩明快的胖画风格有很大的异趣。前者是戏谑的愉悦的,而后者有些严肃和忧伤,人物沉思的表情中隐藏故事,童年面孔而心事重重。这种膨化与国内宫立龙的陶土味乡土表现不同,与韦尔申白日梦式的充气感知识分子形象也不一样。他画上的人兼具童话与现实的双重纠缠,成熟与稚拙的混合气质。

 ▲《家园·守望者之二》135cm x 135cm

荒诞、顽世、反讽、游戏、戏谑、幽默等情绪特征皆有涉猎,成人世界儿童世界都有触及,技巧高,造型清晰,制作精良,画面构造极富想象张力,其象征性,寓意性,情节性在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支配下,闪烁着理性的智慧光芒,将现实世界中人们生存所面对的焦虑、紧张、孤独、压抑通过卡通式的绘画语言冷静轻松地呈现出来,色调是灰色,而画面情绪也是灰色的,其间也动用了挪用拼贴等当代绘画的处理手段。

 ▲《庆元印象之一》60cm x 50cm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中国的卡通一代亮相,当代绘画中的卡通化叙事形成继玩世、艳俗、波普之后的又一波创作倾向,许多七O后及八O后艺术家参以其中,既是那一代人的成长环境铸就,也是一种时代症候,其创作动机依然是对现实的变异式反映,只是自觉回避了六十年代艺术家基于现代艺术影响之下锋芒毕露的批判艺术样式。其虚拟的具有超现实倾向的文化诉求,其实是对现实的困感与发问。新世纪初的缪远洋刚从川美毕业,其艺术选择与自幼对连环画及卡通消费的成长经历、川美的学*环境、改革开放后的时代文化背景相谐。

 ▲《庆元印象之三》60cm x 50cm

他第二次给我的触动则是一批面对云南景观的写生作品,尤其与滇西南西双版纳白塔为题材的一批圆型画作。这批画与室内创作的严谨细致不同,极尽任情任性之酣畅与写意。缪远洋自认初入云南时,在写生中面对这边阳光炽烈,色彩浓重的自然环境有些无所适出,但他有前期亮灰色创作的经验,渐渐在白色的建筑中发现了自己的力点,这是一种必然。当然艺术的独特性并不在于广博才能的释放,也不全赖丰富的表现方法的设置与展示,而在于艺术家由物会心的心灵感悟与神秘体验,在于作者高尚的灵性与激情及精神含量,只有这样才能产生出比预想更多更深更发自灵魂深处的独特性。那些白色的建筑与塔,在普通游客眼里只是干净的风光,而在艺术家眼中则赋予了神性、圣洁、安宁、虚静等精神指向,因此这些画把表象中不可见的东西创造了出来。

 ▲《庆元印象之四》60cm x 50cm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白色成了缪远洋笔下游刃有条的存在,无论是山东《峨庄记》系列还是其它地方的写生,他把白用得如珍珠、白玉,珍贵怡人。但缪远洋还是不满足于成为一个写生画家,靠几个驾轻就熟的题材与色系慰藉永不安分的内心。今日画坛,写生创作已成潮流,但塔尖上的晨星廖廖。而一个优秀的艺术家与大学教师,须室内室外都能拿得起放得下,须各种题材各种媒介都得有所尝试,这种高要求把缪远洋磨炼成了一个多面手。本文重点要谈的,正是他以茶马古道为题的系列创作。

 ▲《庆元印象之五》60cm x 50cm

茶马古道是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国际商贸通道,也是物资交流、进行贸易的南方丝绸之路。茶马贸易始于南北朝时期,至隋唐时期,经西亚、北亚和阿拉伯,最终抵达俄国及欧洲各国,茶马交易治边制度从此开始,至清代止。茶马古道的线路主要有两条:一条从四川雅安至印度,另一条路线从云南普洱茶原产地(今西双版纳、思茅等地)出发,经西藏至缅甸、尼泊尔、印度,国内路线全长3800多公里。两条线将滇、藏、川“大三角”地区紧密联结在一起。古道我没走过,但从十年前田壮壮拍摄的纪录片《德拉姆》及缪远洋的大量速写与图像资料中,可以感受其山川之雄奇,道路之艰险,可以窥见沿途各民族的生存*俗及对佛教、天主教的信仰,可以发现不少前人留下的石刻、岩画、寺庙建筑等艺术遗迹,可以想象千余年来,成千上万的马帮人,在雪域高原奔波谋生的特殊经历,及各种传奇。

 ▲《茶马古道之古道风云》160cm x 140cm x 4

他们的群体精神,道义互助,与自然的抗争意志,爱马如同生命的慈悲,造就了他们讲信用、重义气的性格;锻炼了他们明辨是非的勇气和能力。他们既是生意人,也是开辟茶马古道的探险家。他们凭借自己的刚毅、勇敢和智慧,用心血和汗水浇灌了一条通往域外的生存之路、探险之路和人生之路,也是一条人文精神的超越之路,其伟大不亚于河西走廊。马帮人在生与死的体验之旅中,既饱尝风餐露宿的艰辛,也饱览了沿途壮丽的自然景观,从中所激发出的潜在的勇气、力量和忍耐,使他们的灵魂得到升华,从而衬托出人生的真正意义和伟大。藏传佛教及汉文化的广泛传播,也促进了滇西北各兄弟民族之间的经济往来和文化交流,增进了民族间的团结和友谊。

 ▲《茶马古道之守望的马帮之一》160cm x 140cm

直至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滇藏、川藏公路的修通,除了少数人烟稀少的地方,马帮的身影不再有过去的规模,但清脆悠扬的铃声依然在中华民族的记忆里,远古的茶草香气依然飘荡在沿途。道上的足迹和蹄痕还在,历史的记忆已幻化成今天崇高的民族创业精神。这种拼搏奋斗精神将会铸成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永恒丰碑,是民族的荣耀与光辉。在今天“一带一路”的时代背景下,为宣传保护茶马古道上的文化资源,树立旅游品牌,国家把这一文化重任交给了画家,摄影师,诗人,让他们的才情与古道风云相激荡,为历史留下珍贵的纪念。

 ▲《茶马古道之守望的马帮之二》160cm x 140cm

缪远洋在对茶马古道历史的分析研究之后,结合自己的创作特色,很快确立了“古意之美,荒寒之境,表现性绘画语言”的创作思路。并于2016年2月起展开了玉溪至临沧、香格里拉、怒江丙中洛三条线路的田野调研及考察。在与中央民族大学及云南大学的专家们共同探讨后,他最终以点带面,选定大理沙溪作为形象素材的源点。该地有茶马古道上唯一幸存的古集市,有相对完整的戏台,马厩,寺庙,城门,四方街等古迹。他三访沙溪,通过采风,录音采访,写生,影像及文字记录等方式对当地的生活状态,宗教文化做了全面了解与研究,先后完成油画写生50余幅,近百幅水彩画稿和大量速写,数十小时录音及几万字的笔录,终于成就了《守望的马帮》及《古道风云》系列的创作。

 ▲《茶马古道之守望的马帮之三》160cm x 140cm

历史画的表现方式不可能千篇一律,也不等同于纪实照片和影像,他是艺术家对历史的感悟与判断,是其审美经验与技艺的心灵投射,历史画如没有个人及活着的文化的介入,那就不是艺术,不如一张老照片,要的是作者能代历史言说人类的尊严与伟大。其创作不仅意味着时代的聚焦、社会的显影,也意味着生命流程的精神滋润与人文寄托与关怀。作为深受现代艺术与当代艺术影响的新时代画家,其具像写实语言与以往的现实主义美术必有一定的差异,如同马帮人面对前方没路的困境必须去探险与超越。在缪远洋之前,我还没见过有人将茶马古道当做一个持续的油画创作主题去不断发现与挖掘,这对他来说是一个缺少借鉴的挑战,也考验了他形成作品独特性的才能。因此他在绘画语言上的运用是多向的,写实,写意,抽象,表现各种手段他都会通过学习渗化而为己所用,并和谐地结构在画面之上,形成具有魔幻现实主义倾向的表现风格,而且古意浓重。

 ▲《茶马古道》150cm x 150cm

单个的人物造像,顶天立地的构成中,人与景就是两个现实的重组,特定服饰及原型的选择,只是为了表现特定民族的特质与精神。气势恢宏开阔的长卷式构图则数易其稿,在起承转合的复杂结构中,人物,马匹,山体道路甚至货物的色彩及面、形构成整体上是浑然一体的,并未遵循常识中的空间位置关系,比例,透视,色彩则是灵活处理的,包括画面横向上的阻断关系也不影响各形象与全局的同构关系,而时间上的暗示则是阴晴晨昏并置的,人物设定涵盖了赶马人、探险家、僧人、旅人等,他们的表情既虚幻也真实,展现出群体精神的丰富结构,唤起所谓的“人民记忆”。按福柯对“人民记忆”的理解,这是一种“意识的历史运动”,是民族语言/文化生存的核心因素,是普遍的文化底层中的选择与构造,是历史记忆的无意识的书写话动,而艺术是不同文化民族中可以自由交流的视觉语言,是可以把握的历史话语。画面上的古意既使用了历史感的灰暗色,古典式的严谨线条,也代入了中国传统审美中注重情态情韵的写意思想,体现出王维“写像求形,或皆暗识”的时间意识。

 ▲《茶马古道之守望的马帮》160cm x 140cm

默片电影大师卓别林在自己的自传中说过:“艺术作品比史书包含了更可靠的事实和更详尽的记述”。他的电影正是不仗台词不赖纪实而全靠动作与场景,靠提炼与想象成为经典的。作为有历史叙事特征的绘画,何尝不是一部默片,要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作者要做的岂只是通过艺术才华去进行表演这么单一,他必须身兼制片、导演、编剧、灯光等职,才能完成一出大戏。从缪远洋已完成的十多件作品中,可看出他提供给我们的信息是丰富的,他抓住了一些典型的人物与场景,呈现了遥远、神秘、荒凉、艰险,也画出了沧桑背后的庄严,坚韧、勇气和力量。从他另一些具有历史情节的作品比如《关索古意》、《1938年》系列中,也可以看到他驾驭历史题材的才能是充盈的,他看待历史人物的态度是平实的,没有拔高和美化,与司马迁著史一样,这是一种可贵的品质。尽管笔下的形象大多源自民间的平凡人,但他们何尝不是英雄,英雄不问出处,何况从没路的地方踏出了路。云南的历史主题创作除赵力中等少数几位老画家外,很少有人去碰,与北方省份相比,略显弱势,其原因多样,不是本文要说的议题。我只是看见今天,有像缪远洋这样正值壮年的七O后在弄,便觉得珍贵,也心存钦佩。

 ▲《风雪夜前行中的马帮》160cm x 140cm

作品参展获奖情况

2017年

云南省2017 美术作品展获三等奖(云南省美术家协会)

“意象。叙述”第三届油画学会作品展获一等奖(云南省油画学会)

壮美内蒙古亮丽风景线——第十届中国西部大地情中国画、油画作品展获优秀奖(中国美术家协会)

中国-南亚东南亚国际美术纸上作品展获学术奖(云南省美术家协会)

 ▲《关索古意》160cm x 140cm

2016年

油画作品《风雪夜前行中的马帮》参加2016中国。南亚东南亚国际美术邀请展(云南省文联)

油画作品《江边村写生系列》参加云南省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美术书法作品展)(云南省文联)

2016

“生命之象——十位艺术家的印度视觉”画展(云南省文联)

油画作品《茶马古道系列》参加第五届西部少数名族青年高研班创作展(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美术馆)

 ▲《祈祷中的小女孩》160cm x 140cm

2015年

油画作品《用来怀念的风景》参加《相遇南博-云南美术名家作品邀请展》(云南美术家协会)

油画作品《双龙火把节上持灯的少年》画说云南:2015云南省优秀美术作品展(云南画院)

油画作品《普者黑系列》参加云南画院普者黑写生展(云南美术馆)

云南油画名家风景精品展(云南美术家协会)

油画作品《关索古意》参加非遗画忆——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作品展(云南美术馆)

第四届西部少数名族青年高研班毕业创作展(中国美术家协会)

 ▲《暗香·凝望》135cm x 135cm

2014年

油画作品《关索古意》参加《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油画展》(中国美术家协会)

作品《肭都的足迹》参加第十二届云南省美术作品展插画及综合材料绘画(云南美术家协会)

作品《茶马古道》参加第十二届云南省美术作品展水彩(粉)画(云南美术家协会)

油画作品《版纳白塔》参加《“风景之上”创作风景展》

油画作品《风雪夜前行中的马帮》参加非遗画忆——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作品展(云南美术馆)

油画作品《舟塔往事》参加《第八届西部大地情美术作品展》(中国美术家协会)

油画作品《风雪夜。前行中的马帮之二》参加《丰裕西南—吾土吾民油画邀请展》(中国美术家协会)

 ▲《昆明1938之一》135cm x 135cm

2013年

油画系列作品《版纳白塔》参加《2013画说云南--云南优秀美术作品大展》

油画作品《阿昌族少女》参加《2012首届昆明美术双年展》(云南文联)

2012年

油画作品《风雪夜。前行中的马帮》参加“携手2012——云南油画学会第二届展” 油画作品油画作品《春分时节自得闲》参加云南省第六届青年美术家作品展获三等奖

油画作品《风雪夜。前行中的马帮》《第六届玉溪市优秀文学艺术奖》一等奖

 ▲《昆明1938之二》135cm x 135cm

2011年

版画作品《超人的灰色生活》参加泰国清莱府建府750周年艺术展

油画作品《灰色的选择来自天使还是魔鬼》参加“回望”云南省优秀青年美术家提名展获优秀奖2010年

油画作品《头都大了系列》参加中国“新星星”艺术节邀请展上海艺术场

2009年

油画作品《祈祷中的小女孩》参加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油画展(中国美术家协会)

油画作品《祈祷中的小女孩》参加第十一届云南省美术作品展油画展获优秀奖

版画作品《少年的情怀》参加第十一届云南省美术作品展版画

扩展阅读向人民汇报——30位中青年美术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作品展

 ▲开幕式嘉宾合影

由中国文联、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共同主办的“向人民汇报——30位中青年美术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作品展”,19日在北京炎黄艺术馆拉开帷幕,展出了30位美术家的260幅作品。

 ▲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徐里讲话

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中国美协统一部署,多部门协力,组织多期多批美术家集中到浙江丽水、古堰画乡采风写生。参展的这30位中青年美术家,就是其中极具特点的一批。

▲开幕式现场 

“30位参展作者具有鲜明的共性,他们长期扎根生活,所表现的对象是经过长久观察后对生命、生活的一种提炼,在情感上是质朴而丰厚的,在创作语言上是独到而多元的。”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书记徐里说,“时代在变迁,社会在发展,但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准则没有变。没有人民的源头活水,没有生活的滋养启发,不可能催生优秀的作品。”

 ▲开幕式现场

 ▲领导及嘉宾参观展览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