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以后,朱天才相继代表温县、地区、河南省参加各级武术大赛和活动。在省级、国家级武术比赛中,朱天才两次荣获省级金牌,两次获全国金牌,并荣获一次全国太极拳冠军。1979年,国家首届武术观摩交流大会在南宁召开,经武术界众多名宿的推荐,大会专门邀请朱天才作为特邀代表参加盛会。河南省的特邀代表仅有4人,另三位是:梁以全、杨聚才、 陈小旺。同年,朱天才被河南省选拔到由国家体委主办的四川省成都体院首届全国武术教练员训练班深造,1979年调入温县体委(现为温县体育局)工作,专门教授太极拳,传播太极文化。1983年,河南省体委(现为河南省体育局)吸收他为武术专业运动员,多次接待了来自国内外的武术团体和新闻媒体的参观访问。1985年,朱天才成为河南省体委武术馆教练。
朱天才精于拳法而善于讲解,授业解惑深入浅出,传承提炼的“一圆两点六缠丝”精论和太极“缠丝功”鞭辟入里,备受推崇。他从1983年开始,作为国家首批援外武术教练赶赴新加坡传授太极拳,41年来,八次应邀赴日本讲学,后为传播弘扬太极,每年至少绕地球转一圈,足迹遍布数十个国家,被誉为“国际太极拳教练”“新加坡陈式太极拳开山人”“赴韩传授陈式太极拳第一人”,并被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武术协会、武馆和高校聘为顾问或教授。
他精通书法,酷爱写作,其书法作品被海内外人士广泛收藏,其《正宗陈家沟太极拳》《二路炮捶》《秘传陈家沟太极拳歌诀》《关于陈家沟太极拳套路的辨析》《陈氏太极拳入门》《陈氏太极拳新架一、二路》《朱天才解读太极拳》《传统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等著述被国内外多家出版社争相出版。他热心公益,乐于奉献,多年来,长期应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河南省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以及家乡和诸多高校的邀请,义务为国家和社会授拳讲课,培训人才。
从太极拳的“精气神”探讨到太极拳的 “三种科学”,从“一圆两点六缠丝” 论到朱天才习练太极拳的“八字真言”。朱天才结合数十年来的实践和研究颇有感慨地说,太极拳的精髓之一就是“大道至简”,人生讲究“精气神”,而养生则讲究“气、精、神”。他将太极、《易经》和中医辨证理论综合起来研究,认为“精气神”是人体自然循环常保健康的规律。怎样健康科学地养生?这就需要注重“气、精、 神”。首先是要科学地“练气”,《庄子》中专门提到“真人呼吸行于脚,凡人呼吸在于喉。”气要下沉,沉到脚上,然后丹田气再反弹回走。《黄庭经》也强调,人都知道吃饭,却鲜有知道 “吃气”的,这个气就是丹田之气。“宇宙是气形成的,空气在大自然中流动,没有空气,就不会生产人类。所以在天地之空间有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气,气是万物之本。” 《素问·四季调律大论》中说:“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本也。”朱天才分析说,天下万物的生存离不开气,食气而活,而长,而生生不息循环。人在日常生活中必须注意四时阴阳气候的适当和变化,避免外邪的侵袭。比如按《素问·四季调神大论》所阐述,春天三个月,由寒转暖,万物生长推陈出新,人们入夜睡觉早些起身,披散头发,宽松衣带,使形体舒缓,放开步子,慢步庭院,心情愉快,畅开胸怀,再入静轻柔练习几遍太极拳,吸先天之春气,就更加微妙。“夏天三个月,万物繁茂生长, 应入夜睡觉,早早起身,不要厌烦日长,情志保持愉快,不要发怒,初夜及清晨练几遍太极拳,气发于皮,天长功长,养生延年。” “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此秋之应,养收之道也。”秋高气爽的早、 晚静心敛气练几遍太极拳,心神安宁,减缓秋季肃杀之气,别有一番趣味。冬天三个月,生机潜伏,万物蛰藏,早睡晚起,待日光照耀起床才好。“神志藏于内,安宁自若,好像自己的隐私,严守不外泄……”十冬腊月夜晚在室内,中午在阳光之下练几遍太极拳,将气藏于骨髓之中,温暖人身,更是“养生、全身、尽年”之秘要。朱天才还特地阐述了他从60多年习练太极拳的实践中总结出的“八字真言”——“清静、开心、放松、坚持。” “习练太极拳首先要清静、心静, ‘虚室自生灵气,清静可至永平’。” 然后就是“开心”,所谓“和气致祥,喜气多瑞。疾风怒雨,禽鸟戚戚,霁日光风,草木欣欣。”可见天不可一日无和气,人心不可一日无喜神。不高兴的事情,不要太在意,要学会放下,心胸开阔乐观,练太极拳就会气平心灵,事半功倍。至于“放松”,浑身放松了,气血才会充盈于四肢百骸。不仅要精神上放松,更要周身肌肉放松,使经络畅通无阻。意念放松,不紧张,顺其自然,而肢体放松不是松软、松懈,而是骨骼、肌肉、关节、韧带的充分拉伸……朱天才早年受国家委派和海外邀请长期在国外传授弘扬太极拳及其文化。近年来,他在继续助推太极拳全球传播的同时,更加注重于国内太极拳公益和传承弘扬事业。
朱天才介绍,老架一路是功力拳,以柔为主,柔中有刚,老架一路的柔从缠丝圈开始练起。回忆起陈照丕老师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要想拳练好,除非圈练小,要想练好拳,首先圈练圆。细化之下就是由大圈而中圈,由中圈而小圈,这种缠丝劲儿。经过六十多年的练拳、教拳和长时间的沉淀感悟,朱天才渐渐融会贯通,拨云见日般打开了心灵的天窗。朱天才倾数十年心血总结出来的“朱天才太极拳教学法”“一圆两点六缠丝入门练习”等理论方法,理论上深入浅出,实践上以精入手,由浅入深。通过四十多年的国内外传播实践,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得到世界范围内众多太极拳爱好者的喜爱。拳论讲:“要想拳练好,除非圈练小。”怎样练小?那就需要我们“由大圈而中圈,由中圈而小圈”,循序渐进,不可躐等。圈练到最后,只有圆的意识,没有圆的形式。
(38岁时的朱天才)
我们应该知道太极拳本身是武术的一种,注重在“用”,每招每势都需严格按照攻防技术要求来习练。要想练好一身功夫,必须按照练拳的程序,“一层深一层,层层妙无穷,若得其中妙,勤、学、苦、功、恒”。要先以柔为主,集柔成刚,先以慢为主,精确而后快,才可刚柔相济,快慢相间,圆中有直,直中求圆,相互变化,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这就是前辈长年累月的内外双修才可以达到的玄妙之境。
我们练拳,必须按照规矩将圈柔和缓慢地画圆,长期坚持“顺逆缠,逆顺缠”的缠绕。以手领肘,以肘领肩,以肩催腰,以及以腰催肩,以肩催肘,以肘催达于手,以外引内,再由内催外,长此以往,反复练习,使上下协调,内外一致,慢柔缓缠,圆转自如。这样有规矩地运动,可以明显地起到一定的技击作用和养生益寿效果。然后我们再由慢到快,由大圈到中圈,再到小圈,(手、肘、肩)由柔到刚,这样坚持来回往复,大小兼顾,快慢相间,刚柔相济地反复练习,就能达到“速度、圈小、力准”的目的,就能自然而然地掌握运用圆的变化,最后臻于“圆中有直,直中求圆,变化莫测,随心所欲”的境界。这也就是慢柔快发,蓄发相变,有柔有刚,刚柔相济。拳论讲:“有柔不可无刚,无刚摧敌不捷。有刚不可无柔,无柔环绕不速。”有刚有柔,才是真正的太极拳。
由此可见,太极拳在“用”上,以缠丝所变出的刚柔快慢,证明了不管大圈、中圈、小圈,在进攻和防守技术上都要快,不管是远手(大)、中肘(中)、近肩(小),都要得机得时,灵活运用。这就是拳论讲的“远用手,近用肘,贴身靠(肩靠),无处走”的道理。刚开始以外形,通过外形再引动内劲儿,把呼吸和缠丝配合在一起,通过气的运转发放于外,就产生了爆发力,当圈变成点的时候,方有所成,一动就有。由大圈到中圈,再到小圈,这种下功夫的训练程序,就是由易到繁、循序渐进的科学方法。
走向世界、开枝散叶:
1983年朱天才到新加坡传拳,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陈氏太极拳走出国门,朱天才也被誉为新加坡陈氏太极拳的开山人,刚到新加坡一套行云流水般的老架一路征服了所有人,当晚电话都打爆了,第一期学员报了120人,第二期学员报了240人,为了适应快节奏的现代化社会短时间的学习需求,朱天才整理出了一套系统简洁的教学方法,缠丝功法,其中包含单手缠丝、双手缠丝、交叉缠丝、双捋缠丝、开合缠丝等等,此后为了朱天才代表性的教学方法之一。
1983年11月12日,朱天才再次应邀在该国“繁华世界体育馆”正式表演,该馆可容纳6000人,当天竟挤得人山人海,座无虚席,“星洲”全国各派拳师和武术爱好者争先恐后前来观看。“表演时,我专心致志,尽力表达出陈式太极拳的独特风格,刚柔相济,快慢相间,一动无有不动,龙腾虎跃,一静无有不静,稳如泰山。” 对当时表演的细节,朱天才至今仍记忆犹新,台下观众看得如痴如醉,不时爆发出掌声和喝彩。表演刚一结束,朱天才便被久候的记者簇拥包围,相机闪光灯闪个不停。
次日,新加坡和周边的主流媒体《南洋日报》《星洲晚报》《马来西亚华文报》等纷纷重磅报道朱天才表演和授拳事迹,并刊登一系列朱天才展演的大幅照片。媒体纷纷感叹:这次“太极拳表演,是新加坡前所未有的太极盛会。中国师父表演的压轴好戏——陈式太极拳,使星洲人民大饱眼福。”“中国师父在新逗留三个月,希望太极拳爱好者莫失学习良机。” 见报次日,闻讯火速赶来报名学拳的人士就从表演前的30余人一天内飙升到160余人。除了当地的众多教练、拳师和武术爱好者,还包括一些武术考官、马来西亚人和加拿大人踊跃报名。此外,不少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和日本等国的太极拳爱好者通过各种途径得知此事后,纷纷赶到朱天才的学习班参观联系,探求赴华聘请教练的途径,并盛情邀请朱天才到各国授拳。
当年11月13日,由朱天才主讲的新加坡全国国术总会第一期陈式太极拳学习班正式开课。首批学员136 人,分为5个班,这一规模今天看来似乎不算大,可是在国门刚刚打开,中国太极名家首次赴东南亚传授陈式太极拳的35年前,此举是名副其实的轰动事件。朱天才回忆,那时有不少学员住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为了不错过难得的太极课程,特地凌晨0点便启程,跨国驱车4个小时赶到新加坡上课,下课后再匆匆返回住地。
这些华人华侨和各国友人感慨地说:早在30 年前,就听说陈式太极拳非常好,可就是见不到。“如今我们都是60开外的人了,终于得偿夙愿。辛苦一点不算什么,能学到真功夫太值得了。” 为了使星洲学员尽快掌握要领,朱天才因材施教特地编纂了一套《陈式太极拳缠丝劲基本练习法》,受到学员们的普遍欢迎。跟随朱天才学拳的当地武术教练潘政强先生对此大为赞叹,还专门创作一首小诗抒发感受:“世传陈式太极功,刚柔相济妙无穷,圆转自如切莫顶,诀窍全在一圈中。” 首期3个月的学习班好评如潮,新加坡全国国术总会为此特地向有关方面联系,把朱天才在新加坡的授拳时间又延长了3个月,第二期学习班学员增加到240人。新加坡开国元勋、高级政务部长兼国术总会会长李炯才因为朱天才的突出贡献,亲自给他颁发奖品,并连声说:“谢谢中国,谢谢你将中国武术传给新加坡人民。” 朱天才受国家委派首次赴新授拳的7个月里,培养学员近400人,并与各界人士进行广泛交流。随后的 30多年里,朱天才又多次赴狮城传拳,目前更是每年都要应邀赴新讲学交流。
而今,朱天才在新加坡的门生弟子已发展到第三代,陈式太极拳已普及整个新加坡,形成一股奔腾不息的热潮。朱天才被新加坡全国国术总会聘为海外教练、陈式太极拳协会永久顾问,并被新加坡接纳为永久居民。以新加坡开山为契机,凭借一身源自名师、臻于化境的硬功夫,朱天才迅速在东南亚、日韩及至欧美各国声名鹊起。1984-1991年,朱天才八次受“全日本太极拳协会“的邀请赴日本讲学,走遍了日本列岛各大城市,培养陈式太极拳学员达数千人。1993年,他应邀赴韩国讲学3个月,在首尔、仁川、大田等城市的30 多座武术馆培训教练和学员,成为韩国传授陈式太极拳第一人。1994年以来的21年间,朱天才的讲学足迹遍布 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 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爱尔兰、 捷克等数十个国家,为弘扬太极每年至少绕地球一圈。功夫架桥沟通两岸与王金平畅谈太极除了常年穿梭于五洲四海之间不遗余力弘扬太极拳,朱天才还以功夫为桥梁,积极为两岸亲情沟通、文化经济交流和友好往来作贡献。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