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岁的我,看着96岁的母亲走向死亡

春花丽 2024-05-09 08:44:38

亲爱的读者们,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个关于生死的故事,它不仅仅是一段生命的终结,更是一段关于亲情、爱与智慧的旅程。这个故事的主角,是一个74岁的老人,他正面对着生命中最艰难的抉择——看着96岁的母亲走向死亡。

当死亡向他走来,他的身体需要经历的战役并没有让他恐惧,但不得不向还没有享受够的生活说再见,却让他深感悲哀。他看着母亲一步步走向生命的尽头,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情感。他的母亲,一个九十多岁的老人,她的生命充满了奇迹,她的身体虽然已经疲惫不堪,但她依然保持着清醒的头脑,没有人进养老院,没有人雇过看护,所有结了婚的都比丈夫活得长,也都膝下有女陪她们度过最后时分,为数不多死在医院的也仅拖了一两天而已。

这个故事,让我清晰地意识到何其幸运,因为亲近朋友的晚年和死亡让我了解到在家请训练有素的看护有多昂贵,或在老人之“家”寻求庇护时,若想碰到个既和善又体谅还高效的工作人员(配备这种人员的地方根本就不存在,有些养老院稍微接近这一标准,但一定贵得让你汗毛倒竖)得花多少钱,我家里没人付得起超过一周的这些费用。人们所希望的,无非是最后一刻能待在自己家中,身边陪伴着自己爱和信任的人。这就是我所期望,也是我家族的命运曾经达到的,我寡居的母亲也不例外,尽管对她的终点,我心里怀有一丝罪恶感,因为知道她能有这种快乐结局完全出于侥幸。

母亲去世时,可谓是遇到了难以奢望的幸福,当然对我来说,也是如此。她九十六岁生日前一天,拄着两根拐棍走到花园尽头,想看锡德·普利种桉树,他种到一半时,觉得她有点不对头, “你还好吧?”他问。她回答说有点站不稳,想回房休息。他于是扶她回去,让她躺在椅子里,然后打电话给艾琳·巴里,她很快就到了,发现她心脏开始衰竭,于是将她送到当地小医院。这才给我打电话,当时是晚上八点半,她说我第二天早上来就行,没必要立刻过去。我第二天一早赶到时,发现我兄弟和我母亲最喜欢的侄女都已经到了,他们都住得很近。

她死后我又写了一首类似的诗,描述当时的情况,放在这里似乎还挺合适。这首诗,让我想起了母亲临终时的笑容,那是我从未怀疑的爱的光芒,我只不过,看见了我一向相信的东西。

这个故事,不仅仅是一段生命的终结,更是一段关于亲情、爱与智慧的旅程。它让我明白,生命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我们活了多久,更在于我们如何生活,我们如何爱,我们如何面对死亡。

亲爱的读者们,你是否也曾经历过这样的时刻?或者,你是否也曾经有过类似的思考?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故事和感受,让我们一起探讨,一起学习,一起成长。

0 阅读:7

春花丽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