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凡是”被提出后,他带头表示反对,后来成为副国级干部

晨晰看历史 2024-08-12 19:16:40

1983年的北京,一场风暴正在悄然酝酿。新任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杨易辰刚刚走马上任,就接到了一个棘手的案子。这位从黑龙江调来的老干部,眉头紧锁,手中的报纸上赫然印着《农民呼吁为勇于改革的孙永根平反》的大标题。谁能想到,一个看似普通的贪污案,竟会牵动全国舆论的神经?

【当改革遇上"严打",一场看不见硝烟的较量即将上演】

1983年,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初期。邓小平同志提出了"严打"的号召,全国上下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打击刑事犯罪活动的运动。与此同时,各地的改革也如火如荼地展开,不少企业家在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中,难免触碰到一些法律的边界。

就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杨易辰从黑龙江调任到北京,成为了最高人民检察院的新任检察长。这位身经百战的老革命,虽然已经年近古稀,但依然保持着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他深知,特殊的时期,如何平衡改革与法治,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一份报纸,一个案子,引发的全国震动】

杨易辰刚刚适应北京的工作节奏,一个意想不到的案子就摆在了他的案头。1984年的夏天,《光明日报》和《民主与法制》杂志相继刊登了两篇文章,为一个名叫孙永根的人喊冤。

这个孙永根是谁?原来是江苏江阴的一个乡镇企业家,在1983年因贪污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8年。按理说,这本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案子。可这两篇文章却把孙永根描绘成了一个"勇于改革"的"著名企业家",还否认了司法机关对他的所有指控。

这下可好,全国舆论一下子沸腾了。支持孙永根的人认为,他是改革开放的先锋,是被保守势力打压的典型。反对的人则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都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

杨易辰坐在办公室里,手里的烟一根接一根。他知道,这个案子处理不好,很可能会影响到整个"严打"运动的推进,甚至可能动摇人们对法治的信心。但如果真的冤枉了一个改革先锋,那对国家的发展也将是一个巨大的损失。

【从江阴到北京,一场跨越千里的调查就此展开】

杨易辰没有犹豫,他决定亲自去江阴实地调查。这位年近七旬的老人,依然保持着下基层的好习惯。他知道,只有亲眼所见,才能做出公正的判断。

来到江阴后,杨易辰马不停蹄地开始了调查。他走访了当地的干部群众,查阅了大量的案卷材料。过程中,他发现事情并不像报纸上说的那么简单。

孙永根确实在企业改革方面有一些创新,但同时也存在着明显的违法行为。作为公社工业办公室主任和毛纺厂党支部书记,他利用职务之便,贪污受贿超过1万元。在那个年代,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但是,杨易辰也注意到,孙永根的案子确实存在一些程序上的问题。比如,有些证据的收集过程不够规范,有些证人的证词也存在矛盾。这让他意识到,这个案子可能没有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简单。

调查期间,杨易辰还遇到了不少阻力。有些地方干部担心重新调查会影响地方形象,有些人则害怕自己的问题被揭露出来。但杨易辰并没有被这些困难吓倒,他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一步一个脚印地推进调查。

就在调查即将结束时,一个意外的发现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原来,孙永根案件的一些关键证据,竟然是伪造的!这个发现,让整个案件的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真相大白之日,一场惊心动魄的较量】

调查结果出来后,杨易辰立即召开了一个紧急会议。会议室里,气氛异常凝重。检察院的高层们个个面色严肃,有人主张立即平反,有人则担心这样做会影响"严打"运动的威信。

杨易辰静静地听完了所有人的发言,然后缓缓开口:"同志们,我们是执法机关,不是公关部门。我们的责任,是还原事实真相,而不是讨好舆论。"

这番话一出,会议室里顿时鸦雀无声。大家都知道,杨易辰这是在表态了。

但事情远没有这么简单。就在杨易辰准备公布调查结果的前一天,一个意想不到的人找上门来了。

"杨检察长,您要三思啊!"来人是一位中央的高官,"孙永根案已经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如果现在平反,会不会给人一种我们屈服于舆论压力的印象?"

杨易辰沉默了片刻,然后坚定地说:"同志,我们的责任是维护法律的尊严,而不是维护某个运动的面子。如果我们因为担心影响'严打'的声势,就对已经查明的错案视而不见,那才是对法治最大的伤害。"

高官还想再说什么,但看到杨易辰坚定的眼神,最终只能叹了口气离开。

第二天,杨易辰在新闻发布会上公布了调查结果。他详细阐述了案件的来龙去脉,既指出了孙永根确实存在违法行为,也揭露了案件中存在的问题。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不仅意味着任何人都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也意味着任何人的合法权益都应该得到法律的保护。"杨易辰的这番话,在现场引起了热烈的掌声。

新闻发布会结束后,舆论再次沸腾。支持者称赞杨易辰的勇气和正直,反对者则认为这会影响"严打"的威慑力。但无论如何,这个案件的处理,为中国的法治建设树立了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杨易辰处理孙永根案的方式,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争议。有人说他太软弱,有人说他太固执。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理解他的用意。

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难免会出现一些矛盾和冲突。如何在鼓励创新和维护法治之间找到平衡,一直是一个难题。杨易辰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法律的尊严不容践踏,但法律也要与时俱进。

今天,我们回顾这段历史,依然能从中获得启示。在推进改革的同时,我们更要坚持依法治国。只有这样,我们的国家才能在法治的轨道上稳步前进,实现长治久安。

0 阅读:81

晨晰看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