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网上有一句很流行的话叫做“我们不是生在了一个和平的年代,只是生在了一个和平的中国”。的确,这些年来世界的很多角落依然蔓延着战火,之所以没有波及到我们,是因为有一群英勇的军人已经将这些危险挡在了国土之外。
1950年,朝鲜半岛爆发了战争,我国东北也遭受着威胁,于是中央果断出击抗美援朝,成功守卫了东北的战略安全;1962年,印度一直在我国西部挑衅,毛主席决定出兵自卫反击,成功保障了西部安全;
1979年,越南在苏联的怂恿下不断在我国边境挑衅,还企图侵占老挝、柬埔寨,与苏联南北夹击我国,中央深思熟虑之后再一次出兵,解决了南疆之忧。是先辈们的流血牺牲,才让我们有了数十年的和平!
相距时间最近的对越自卫反击战,其实我们自己的伤亡也很大,当时分为东西两线作战,东线广西方向的战斗要更为惨烈,因此作为指挥官的上将许世友身上就有很多争议点。
有一些人认为当时还有不少开国元勋在世,比如元帅刘伯承、徐向前;大将粟裕、萧劲光、黄克诚等人当初的军衔、战绩都不输于许世友,若是由他们来指挥,或许情况会要好一些。
那么为何在这样的背景下,邓公却偏偏选中了许世友来担任东线指挥官呢?
新中国成立之初将星如云,光是得到将军军衔的人就高达上千,想要在这群人中脱颖而出并不容易,但刘伯承和粟裕就有这个实力。
一个还在川军之时就已经闻名全国,后来参与领导了南昌起义,历任红军参谋长、八路军129师师长、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司令员等职。
另一个则战功卓越,主要指挥的淮海战役歼灭了数十万国民党中央军精锐,一举将蒋介石手中的底牌全部消灭干净,从而彻底奠定解放局势。
所有很多人认为,如果由他们来指挥,那对付越南还不是轻而易举?
但是这样的想法有些没考虑实际,指挥作战其实是很辛苦的,很考验指挥者的精神、心态、体力。淮海战役粟裕听闻歼灭黄百韬兵团时,紧绷的神经一下子放松兴奋,人就晕了过去。
1979年粟裕的身体已经无法承此重任了,他在土地革命时期经常身先士卒,因此也没少受过伤,虽然每次都抢救过来了,但他的头部中却残留了几块弹片,这些东西时常折磨着他。别说1979年,就是1950年时粟裕都无法再次出征了。
最初,抗美援朝毛主席是希望由粟裕来挂帅的,那时组建了东北边防军随时准备应对战争,粟裕就是东北边防军司令员兼政委。
然而还没等粟裕去上任,他就已经病倒了,罗瑞卿代表毛主席去探视,发现粟裕已病得下不了床,于是入朝主帅才换成了彭德怀,粟裕则被送到了苏联医治,情况才有所好转。
经过了20来年的时间,粟裕的身体一直都不算好,后来还切除了部分脾胃、突发过脑溢血。
如果是在前线,作息无法得到保证,研究作战方针也要耗费大量的脑力、体力,就算是粟裕请愿去指挥对越自卫反击,中央也不会放心。
因此,战功赫赫的粟裕就错过了这场距离我们最近的战争。
老帅刘伯承无法出征的原因也差不多,同样是身体。我记得当年的语文课本上有一篇名为《军神》的课文,就是讲述刘伯承眼部受伤急需手术,但他因担心使用麻药会影响神经、耽误以后指挥作战,而没有使用麻药完成了这场手术。
在手术完成后,刘伯承还强忍着疼痛说出了医生动过的刀数,让医生惊呼“军神”!
只是因为受伤,刘伯承一只眼睛的视力几乎为零,往后几十年,他主要靠着另一只眼睛坚持指挥作战,多年高强度的工作让他的身体也有些撑不住,因此在建国后就开始往军事教育方面发展。
1979年,刘伯承已经86岁了,大家可以看看自己周围这个年纪的人,身体是什么样的状态,想要坚持指挥完一场大战显然不太现实。
另外刘伯承和粟裕其实都已经很多年没有直接统帅过部队了,他们对军营第一线的了解情况并不深刻。
综合来看,他们就不太适合出任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指挥。
那为什么当年中央就选中了许世友来担任东线指挥官呢?看看许世友的军事生涯就能找到答案!
许世友投身革命的时间非常早,从少林下山后没多久便投身了革命,著名的“黄麻起义”中就有他的身影,并且他也参与创建了红四方面军、鄂豫皖苏区。
资历是一方面,战功他也很突出,1928年许世友只是一个班长,但在7年后他就成为了红4军军长。这个升迁速度是极快的,也是他从尸山血海中一步一步拼上来的!
后来在长征之时,许世友还担任过红四方面军骑兵司令,不管是红四军还是骑兵部队,都是四方面军的绝对主力,能被委以这些重任,足以证明许世友的能力!
八路军时期,许世友先是担任了129师386旅副旅长,协助陈赓一同指挥作战。后来又被派到山东,为我军打开了局面。
因为他战功突出,后来成为了胶东军区司令员,率部接连痛击顽军蔡晋康部和伪军赵保原部,多次重创日军,因此在胶东地区成为了家喻户晓的英雄。
这支许世友一手带出来的部队,在解放战争时期就是著名的华野九纵,在莱芜、孟良崮、南麻、临朐等战役中表现都极度出彩。
总之革命这一路以来,许世友打了太多硬仗、恶仗,不论对方的骨头有多硬,他都敢于直面敌人,哪怕是自己牙被崩掉了,也要把敌人啃下来。
1955年授衔之时,许世友的名字排在了上将的前列,此后多年,他一直担任着军区司令员,先是在南京,1973年又调到了广州,这样一来他是很熟悉军中情况的。
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央选择了昆明和广州两大军区出兵,许世友这个广州军区司令员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前线指挥官。
那许世友真的打得不好吗?其实客观来说,越军在东线的防御力量本就要强过西线,他们自知实力无法支撑全线防御,便把东线当成了重点。不管是人员、武器、主力部队,越南在东线都布置得多很多。
而且我军南下之后,攻势非常凌厉,按照计划攻克了每一个目标,将越南北部的工业设施基本上全都摧毁了,也带回了很多我国昔日无私援助的物资。
短短一个月的时间,我军就达成了出兵的目的,然后迅速撤回国内,一举将越南人的嚣张气焰打消了。
诚然,对越自卫反击战解放军伤亡情况是较为严重,但这绝不是某一个人出了错,而是全军自上而下暴露出来的问题。
当初我国已经十余年没打过仗,在军事素养上就有所欠缺,其实最初开战时间定的并不是2月17日,要比这个早一些。只是张震将军在检阅部队时发现了很多不足之处,为了提高战斗力,全军展开了高强度训练,这才让时间推迟了。
临阵磨枪是有一些作用,但真打起来还是或多或少出现了问题。第一是战斗力下降,承平日久加上特殊年代战备受到影响,很多部队的战术都太过老套,兵种之间的配合也不够默契。
第二是武器装备落后,越南丛林多,这是他们的一大利器,但解放军当时并没有专门针对适合丛林作战研发的武器,这使得很多战士难以适应战场环境。
第三是整个军队体系问题,指挥混乱、指令传达不明确、后勤保障等等都让解放军吃了不少的亏。
这些问题都是客观存在的,个人认为并不能全部都推到许世友一个人身上。同时这些吃过的亏,也让中央认识到了自身存在的缺陷,从而加速补齐短板,全力实现军事现代化。
对于外界的议论,许世友也有所耳闻,但是他很豁达,晚年他曾说过一段这样的话:这一仗中央军委说打得好,外界却有不同看法,下面的同志也有不同认识,这没什么。是是非非,让干部、让群众去说吧,让历史、让后人去评说。
往事如烟,再争论其实也没有太大的必要,我们只要记得当年有一群人用生命保护了国家、给了我们几十年安全的生活环境就够了。
缅怀这些为国付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