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选自我原创整理的15大系列资料之“三人行”系列文章汇编第6期,12月初,我会将这期汇编共享到群中。
“三人行”系列主要是分享文友原创的单位工作经验的文章。
一些文友,特别是新文友,“书生”意气和“愤青”情怀浓烈,对单位的人情世故“不感冒”,存在“智商”较高,“情商”不足的问题。
因此,我与体制内的“过来人”和“明眼人”,组建撰稿合伙人团队,毫无保留地向文友“传授”工作经验、处事方法、沟通技巧等在实际工作中学不到、也没人教的“生存技能”,帮助文友少走弯路,快速成长成熟。
我按月汇总,并形成汇编,命名为“三人行”系列,作为我原创整理的15大系列资料之中的一个系列。
这里共享“三人行”系列汇编中的一些文章,与文友共同学习、体悟、提高。
以下为正文
和同事们闲聊时,谈到一个话题:在基层搞材料。你几句、他一段,大家都心中有话、有感慨、有期盼。
搞材料的有哪些人?
一是从性别上来讲,女性越来越多,甚至超过一半。就拿笔者所在单位来说,已超过七成是女性在写材料。
二是从意愿来讲,被动者多数;自愿者占少数,且下降趋势明显;绝大多数持能不碰就不碰的态度。
三是从时间上来说,一旦写上了,短则几年、长则整个职业生涯;找不到接班人,很难退身。
总之,材料不好搞、不想搞材料大有人在,愿意者越来越少、合适者越来越难找。
基层搞材料出现这些新特点,笔者认为有五个原因:
一是单位招录有准法。一般单位都喜欢男的搞材料,能吃苦、方便加班。自从逢进必考后,体制内进人规范了不少,先笔试、后面试的硬杠杠,加上不准限定性别等规定,彰显了录用的公平公正公开。
但现在每年新进机关者女性居多,就说兄弟单位,连续6年都没招到男的,求男似渴。既然女性录取的基数大,自然搞材料的占比也越来越高。
二是外部借用有新法。虽然从招录来看,选男的要碰运气、不太靠谱,但还有另一个途径:借调或选调。过去地方政府都会从教师、医生、企业等领域找写好苗子,效果也挺不错,一些佼佼者也走上领导岗位。
现在情况变了,根据基层减负要求,不得随意借调人员,对编制管理也更为严格、不得人员混用。就算找人运作,调动也有年限等约束,程序非常复杂,难度随之加大。
三是不少领导有看法。一些单位主要负责人认为搞材料者不需多,尤其在街镇、乡村,更欣赏沟通协调能力强的人,并进行重点培养,对静静搞材料、默默爬格子的关心关爱偏少,久而久之,出现后继无人、断层现象。
四是面对现实有想法。在一个追求快的时代、向钱看的大环境下,看到领导、单位对材料者的态度以及现实生活的压迫压力,新进入者选择放弃这条赛道,已上路者也在择机改选其他路径。
大家做出的这些选择,其实都没有错,却显得有点被迫无奈。
五是写好材料有要法。搞过材料的和不会搞材料的人最有体会:能搞材料、会搞材料、搞好材料,一字之差、差之千里,其背后需花的时间、付出的精力、承受的煎熬,远远多于干一些具体事。
就像一位搞材料出身、现在已是副部级领导所说,从华灯初上、酝酿思路,到初稿形成、东方已亮。这样的高门槛也让不少人望而却步。
如何打破这种局面,需领导、组织、单位、个人同向发力。
一是组织肯重用。新时代需要新想法。这方面“秀才”有发言权。
所以,组织对“秀才”,不仅要多看一眼,对既能妙笔生花,又能统筹协调者,更要高看一眼、委以重任。这方面,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办公室树立了很好的榜样,值得借鉴推广。
二是领导肯重视。千难万难,老大重视就不难。现实中,一个部门领导如果搞过材料,这单位材料质量不会低。领导一旦重视,定会培养储一支优秀文稿撰写队伍。
三是单位肯重识。一个单位工作能否出彩,既要靠实干,也要靠宣传。实干的前提是搞好调查研究,宣传的关键是做好提炼总结,两者都离不开文字的加持。
所以,单位一定要善待写材料者,他既能帮单位吹喇叭,也能帮抬轿子者看清方向。
个人肯重任。凡事有遵循、文章有章法。搞材料既需悟性、更需积累。
所以,搞材料者,要坚定信心、下定决心、排除万难,修足修好“能写材料、会写材料、写好材料”这门课,去争取事业上的更大胜利。
结语
文章千古事、字句见丹心。写材料这条路不好走,也不是所有人都能走通的,走出来,实为不易。但坚持下去,都有收获,尤其在浮躁年代,就算没有获得世俗名利,也能收获心灵宁静、体验思想伟力、感悟生命真谛。
最后分享一句话:材料写得好,放出的光芒是有穿透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