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纵横(二)田氏代齐

半双评国际 2023-01-13 18:31:15

姜尚,字子牙,号飞熊,是周朝的开国功臣,尊称太公望。武王灭商后,为了酬谢周朝的功臣和宗室,大行分封,首封身为“师尚父”的姜尚于营丘(后改称临淄。即今山东淄博临淄区西北临淄故城),国号“齐”。因姜尚为吕氏,姜姓,所以也被称为“姜齐”。所谓“田氏代齐”,意即原本齐国公室是吕氏,结果被田氏取代了。

西周初期,齐国虽非姬姓诸侯国,但地位也非同一般。姜尚之女是武王姬发的王后,也就是周成王姬诵与晋国始祖叔虞的生母邑姜。武王死后,周成王年幼继位,爆发“管蔡之乱”,淮夷部落也趁火打劫。成王派召公授予姜尚“东至海,西至(黄)河,南至穆陵(今湖北麻城北之穆陵山),北至无棣(今山东滨州无棣)”(《史记•卷三十二•齐太公世家》)范围内的征伐大权,成为齐国跻身春秋大国的重要保障。

取代姜齐的田氏,则不是出身齐国本土,而是个外来户,其先祖是陈国公族,妫姓,陈氏,名完,字敬仲(一说“敬”为谥号),为陈国第十五代国君陈厉公之子。史家为了区别于“姜齐”,因而称其后的齐国为“田齐”。

陈国是虞舜后裔,周武王灭商建周后,找到舜的三十三世后裔满,并把长女大姬嫁给了他,将他封于陈之株野(今河南柘城),后迁都于宛丘(今河南周口淮阳区),遂胙土命氏,称陈氏,位侯爵,就是陈国首代国君陈胡公。其国辖境大致在今河南东部及安徽亳州一带。

陈国在西周至春秋之际,为“三恪”及十二大诸侯国之一。所谓“三恪”,是指周朝建立后,封其前三代王朝的子孙,给以王侯名号以示敬重。据《礼记•乐记》所载:“武王克殷及商,未及下车而……封帝舜之后于陈。”武王克商约在公元前1046年,据此陈国应该是最早受封的国家之一,姜尚之齐国、周公姬旦子伯禽之鲁国,受封都在其后;郑国则晚至周宣王二十二年(公元前806年)才获封爵;吴、楚虽然受封较早,但仅为子爵;而秦直到周宣王七年(公元前821年)才弄了个西陲大夫的名号,仅相当于附庸,是个没人疼的非婚生子女,正式位列诸侯已是平王东迁(公元前770年)时。可见陈国在西周初年地位之崇高【注:关于武王灭商的年代,众说纷纭,到目前为止不下四十余种说法,从公元前1127—前1018年都有。据《夏商周断代工程1996年—2000年阶段成果报告》称,经文献学、考古学、天文学、甲骨学四个专题小组专家们联合考证,结论认为公元前1046年说既符合《武成》历日,符合《国语》所记天象与金文历谱,又较符合《史记•鲁世家》鲁公纪年】。

陈厉公死后,其弟陈林继位,就是陈庄公。陈庄公在位七年去世,其弟杵臼继位,史称陈宣公。陈宣公晚年的时候,他的宠妃生有一子名款,宣公想立款为世子,就杀掉了世子御寇。陈完与御寇交好,害怕祸及自己,就拉家带口逃到齐国避难。齐国当时齐桓公在位,桓公赐给陈完田地城邑,还想任他为卿。陈完坚辞不受,只接受了工正(掌工匠营造)一职,自此开始在齐国立足。为了感谢齐桓公的恩德,他指齐桓公所赐之田,改姓为田氏,称田完。

《左传•庄公二十二年》以及《史记•田敬仲完世家》、《陈杞世家》都讲述了同一个关于田完的故事,说齐国大夫懿仲眼见田完倍受桓公重视,又长得一表人才,便想把女儿嫁给他。当时贵族中流行婚前占卜的风气,懿仲的夫人就“不停的猜猜猜,又卜了一卦”,结果卦辞大吉,曰:“凤凰于飞,和鸣锵锵。有妫(guī)之后,将育于姜。五世其昌,并于正卿。八世之后,莫之与京。”其大意为:凤与凰比翼而飞,一唱一和声音嘹亮。妫姓的后代,会在姜姓的家园发展壮大。五代之后将位同正卿。八代以后将无与伦比。田氏家族日后的发展,也果真如卦辞所预言,取代吕氏,成为了齐国国君。当然,对于这一类的故事,尽可一笑置之,聊作茶余饭后谈资。

(田无宇影视形象)

由于是外来人口,田氏早期只能猥琐发育,五世传至田无宇(田桓子)时,才位列大夫,受到齐后庄公的宠信,还娶了齐后庄公长女孟姜为妻。齐后庄公能够为君,得益于大夫崔杼,因此他继位后,更是倚重崔杼,君臣关系非同一般,经常出入崔杼府中,不久就迷恋上崔杼的夫人东郭姜(棠姜),两人一拍即合,干起了禽兽不如的事情。周灵王二十四年(公元前548年)五月,不甘心被国君带绿帽子的崔杼,将齐后庄公诱入府中杀死,拥立齐后庄公异母弟杵臼继位,就是齐景公。

齐景公继位后,崔杼自为右相,以庆封为左相,卿大夫之间的斗争达到了白热化程度。景公年幼,崔杼专横,独揽大权,威震朝野。庆封心怀嫉妒,一直想找机会杀崔杼以代相位。恰好此时崔氏族中因为继承宗主之位,闹起了废长立幼,庆封遂抓住机会,挑拨崔氏子弟互相残杀,又借口为崔氏平乱,杀光了崔氏满门。等到崔杼回家时,已是家破人亡。他悲痛至极,又无力复仇,遂自缢而死。

崔杼死后,庆封便独相景公,专揽朝政,荒淫骄纵,嗜酒好猎,将政事全部交给其子庆舍处理。田无宇遂与鲍氏、高氏、栾氏联合,剿灭了庆氏,庆封出奔鲁国。齐国又改由栾氏、高氏掌政。

周景王十三年(公元前532年)夏,田无宇趁高氏宗主高强新立,高氏内部动荡之际,利用栾、高之间的矛盾,联络鲍氏,打败了栾、高家族,栾、高宗主栾施、高强逃去了鲁国。田氏通过“崔庆之乱”与“四姓之乱”两次政治动荡,家族势力得到扩大。为了争取公族的支持,田无宇大肆贿赂公族,用金钱来换取政治利益。他将流亡在外的公族子弟召回齐国,归还他们的封地财产,甚至划出田氏自己的封地给那些没有俸禄的公子、公孙。

栾施、高强逃亡鲁国后,两家的土地封邑被田、鲍家族瓜分。在齐国贵族斗争中,处于中立地位的上大夫晏婴,告诫田无宇,“让之谓懿德”,“利不可强”,“义,利之本也”(《左传•昭公十年》),谦让给别人叫做美德,利益不可强求,获得利益的根本在于道义,借此奉劝田无宇将攫取的栾、高两家田土财产交还给国君。田无宇发现自己辛苦半天,田氏依然无法走上权力顶峰,晏婴的劝告使他茅塞顿开,于是采取以退为进的策略,将栾、高的财产交还给齐景公,并辞官告老。为了报答田无宇的还政,齐景公的母亲穆孟姬向景公请求,将高唐(今山东禹城西南)封给了田无宇。

“四姓之乱”后,齐国长达十六年的内乱告一段落,齐景公终于走出大臣专权的阴霾,亲理朝政。景公亲政之初,还能够虚心纳谏,并放手让晏婴等贤臣治理国家,从而使齐国在短短的几年间由乱入治。然而当国力逐渐恢复之后,便开始贪图享乐,税重刑酷,史载“公聚朽蠹(dù),而三老冻馁”,政府聚敛的财物堆积在仓库中腐烂生虫,百姓却挨冻受饥,生活无着落。甚至“民参(三)其力,二入于公,而衣食其一”,百姓劳动收获的三分之二归于政府,只有一份维持衣食,致使民不聊生,怨声载道。齐景公有一次问晏婴:你知道市面上什么东西贵,什么东西便宜吗?晏婴说,我太知道了,“踊(足)贵屦(履)贱”(《晏子春秋•卷四•篇十七》)。当时齐景公滥用刑罚,导致很多人被砍了脚,因此市场上鞋子便宜而假腿贵。齐景公到了晚年更是奢侈无度,大造宫室,好声色犬马,《论语•季氏篇》称:“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驷,意谓四匹马驾的车。千驷,也就是四千匹马。齐景公死的时候,百姓们觉得他没什么德行值得称颂,这就是对他的评价。

田无宇的儿子田乞(田僖子)时为景公大夫,他趁此机会施行私政,收买人心。齐国当时有四种量器:豆、区(ōu)、釜、钟。四升为豆,四豆为区,四区为釜,十釜为钟。田氏私制的豆、区、釜都加大了四分之一,这样钟的容量就更大了。借贷给百姓时,用私制的大量器,百姓还贷时,用公制的小量器。田氏之所以敢这样做,还是由于经过五代人的积累,积聚了大量的财富。不光是在粮食上,在木材、盐等其它物品上也是如此,《晏子春秋•卷四•篇十七》载:“山木如市,弗加于山,鱼盐蜃蛤,弗加于海。”运到城里的木材和各种海产品,价格不高于山区、沿海产地,这中间的差价,自然是由田氏补贴。百姓有灾有难,田氏就厚加赈济。这样的同国君抢夺民心,田氏又怎会不得到齐人的拥戴,于是人皆心向田氏,田氏家族势力日渐强大。而齐景公却对这一切置若罔闻,也不加禁止,仿佛没有发生一样。因而当晏婴出使晋国时,私下对晋国的贤臣叔向感叹:“齐政卒归田氏。田氏虽无大德,以公权私,有德于民,民爱之。”(《史记•卷三十二•齐太公世家》)田氏虽无大德,但会利用公事树立私恩,齐国要变天了。

(晏婴影视形象)

有一次,齐景公立于曲潢(即弯曲的水池。位于临淄城西,其上有宫室)之上,俯瞰临淄,就问晏婴:“后世孰将践有齐国者乎?”后世谁将登上齐国的君位呢?晏婴回答:“无宇之后无几(不久),齐国,田氏之国也。”在晏婴看来,田无宇两代有功于齐国,既是公族,又握有权柄,国君使劲征税,他却大力施舍,君臣施与关系倒逆,“臣富(强)主(衰)亡”,君权怎能不衰微。齐景公问,那怎么办呢?晏婴说:“维(只有)礼(法)可以已之(制止)。其在礼也,家施不及国,民不懈,货不移,工贾不变,士不滥,官不谄,大夫不收公利。”(《晏子春秋•卷七•篇十五》)他认为,臣子的施舍不能超过君主,百姓不懈怠,财物流通不集中于一处,工商业者不改行,士人不贪婪,官吏不谄媚,大夫不占国家的便宜。晏婴在这里讲了田氏之所以能代齐的原因,并提出了预防措施,就是以礼治国,使士农工商各守其业,士大夫不得以公肥私作威作福,也不能在封地之外行阴德、树私恩,收买人心。齐景公虽然很赞成晏婴的主张,但他已经没有能力去做这些了,尽管也采取了一些限制田氏家族发展的措施,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齐景公没有嫡子,宠妾芮姬(《左传》作“鬻(yù)姒”)出身微贱,其子荼年幼。景公很想立荼为世子,但大夫们一致反对,认为荼品行不端,希望在诸公子中选年长贤德者为世子。景公就很厌烦,常常对立世子避而不谈。国惠子国夏、高昭子高张二相,是齐国贵族中的守旧派,在世子问题上,都是拥护公子荼的。因此当周敬王三十年(公元前490年)齐景公病重,临终前将荼立为世子,并托孤于国夏、高张。为防自己身后发生不测,景公还将公子嘉、公子驹、公子黔、公子鉏(chú)、公子阳生等年长的庶子迁于莱(今山东昌邑东南)。同年秋,景公去世,世子荼继位,史称晏孺子。

齐景公在位时,国家政权还算稳定,没有给田氏可趁之机。然而景公顾得了生前,管不了身后,就在他尸骨未寒时,一场颠覆姜齐政权的阴谋也在悄悄酝酿中。

田乞与公子阳生交好,因此想立阳生继位。晏孺子继位后,阳生逃到了鲁国。田乞假装高举革命大旗,拥护国、高二相,热心侍奉,暗地里却上蹿下跳,奔走串联,挑拨诸大夫与国夏、高张的关系,策划武装暴动。他先是欺骗国、高二人说,大夫们本不想世子继位,现在您二位得到国君的信任,“大夫皆自危,欲谋作乱”。然后又去挑唆大夫们说,高相国想要除掉我们这些反对世子继位的人,“及未发,先之”(《史记•卷三十二•齐太公世家》),趁他还没动手,我们先搞掉他吧。

大夫们也不知吃错了什么药,就这样轻信了田乞。周敬王三十一年(公元前489年)夏六月戊辰(二十三日),田乞联合了鲍氏及诸卿大夫发动政变,率领甲士逼宫,驱逐了国氏和高氏(《左传》记国夏与高张及晏婴子晏圉,逃到鲁国。《史记》记国夏逃往莒国,高张死于暴乱)。同年八月,田乞派人从鲁国迎回公子阳生,继位为君,就是齐悼公。晏孺子被流放于骀(今山东诸城东南。音tāi),半路被齐悼公派人害于帐篷中。

齐悼公继位后,田乞任相国,专擅国政。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田氏终于成为执政卿,走上了权力巅峰。之后田氏世代辅佐国君。

周敬王三十五年(公元前485年),田乞去世,其子田恒继立为田氏之主,就是田成子。这年三月,鲍氏弑杀齐悼公,大夫们众议拥立悼公子公子壬继位,就是齐简公。田恒在继续收买民心的同时,更加注重在政治上孤立公族。当时,田恒与阚止分任左、右相。齐简公宠信阚止,田恒对此非常嫉妒。田恒与阚止一开始是面和心不和,到后来彼此都恨不得弄死对方才好。简公的御手田鞅认为,田、阚二人“不可并也,君其择焉。”(《史记•卷三十二•齐太公世家》)提醒简公,这两家势同水火,并列相位不是什么好事,不如在两人中择其一为相。简公不听。

田氏有一个远房同族名叫田豹,是阚止的家臣,由于侍奉阚止恭敬,因此很得阚止宠信。阚止就对田豹表示,想要诛灭田氏,让田豹来接续田氏宗祠。田豹听后心中吃惊,表面上却不动声色,表示自己只是田氏远房支属,只怕难以服众。但是一扭脸,就将阚止的话告诉了田恒,于是田恒决定先下手为强。周敬王三十九年(公元前481年)夏五月壬申(十三日),田恒召集人马入宫准备杀掉阚止。阚止逃回府中,也召集部属反攻田恒,双方大打出手,阚止兵败出逃,最后被田氏追兵所杀【注:阚止,《左传》作阚止,字子我。《史记》作监止,并认为监止与子我是两个人。今从《左传》】。

田恒与阚止火并时,齐简公正在宫中宴饮,听说田恒带兵入宫,便想下令捉拿田恒。结果被太史子余劝阻,说田恒绝对不敢作乱,他这是要为国除害啊。田恒打败阚止后,听说简公曾经发怒,恐怕简公秋后同自己算账,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带兵驱逐简公。简公仓皇出逃,在俆(shū)州(今山东滕州南)被田恒追兵抓住。六月甲午(初五日),被杀于俆州。大圣人孔子对齐简公被弑极度愤怒,他如临大典,煞有介事的沐浴更衣,斋戒三日,入宫朝见鲁哀公,请求鲁哀公发兵讨伐齐国。鲁哀公一脸苦相的表示寡人打不过啊,最后也就不了了之了。没有实力为后盾的道义是虚弱的、可笑的。

田恒弑齐简公后,拥立齐简公之弟骜继位,就是齐平公。田恒自为相国,操纵实权。田恒深知盟友的重要性,明白如果没有其他诸侯的支持,是没办法成为合法领导人的,因而积极的通好邻国,外结诸侯。他把齐国侵占鲁国、卫国的土地全部归还;又同晋国的韩、赵、魏三家卿族订约立盟;同南方的吴国、越国互通使者。对内则施行赏赐,亲近百姓,从内外各个方面稳定了齐国的局势。

田恒常常对齐平公讲:“德施人之所欲,君其行之;刑罚人之所恶,臣请行之。”(《史记•卷四十六•田敬仲完世家》)布施恩德是人人都希望的,刑法惩治是人人都厌恶的,好人由国君您来做,恶人就交给我来当。田恒当了五年恶人,把鲍氏、晏氏以及公族中较为强大的家族都消灭了,又在朝中大肆安插田氏宗族,完全孤立了吕氏公室,并分割齐国从安平(今山东淄博临淄区东)以东到琅邪(今山东胶南西南琅琊镇)的土地作为自己的封邑,面积甚至比齐平公的领地还要大。

田恒还从全国选美,挑选身高七尺以上的女子做姬妾,多达一百多人,并且允许宾客侍从随便出入后宫,不加禁止。到他去世时,姬妾们生下七十多个儿子,也不知有几个真正是他的,田恒哪天要是碰上其中一个,估计只会觉得脸熟,名字多半是叫不出的。

田恒死后,他的儿子田盘为田氏之主,继任为相,就是田襄子。此时田氏宗族子弟已充斥齐国的大小城邑,多为大夫,田氏几乎囊括了整个齐国,齐国国君完全成了摆设。其后田氏经田庄子、田悼子,传至田和。周安王十一年(公元前391年),田和将沉溺酒色的齐康公迁到一座海岛上居住,只给一座城作为食邑,以便供给其对祖先的祭祀。周安王十六年(公元前386年),“田齐”在礼法上得到周天子的承认,成为名正言顺的诸侯国。至此,从周僖王十年(公元前672年)田完奔齐,到周安王十六年(公元前386年)田和被正式列为诸侯,历经二百八十六年,“田齐”完全取代了“姜齐”。周安王二十三年(公元前379年),齐康公去世,奉邑入于田氏,姜姓吕氏彻底退出统治齐国的历史舞台。

春秋大国当属晋、楚、齐、秦,表面看似强大,其实都在不同程度上走向没落。“田氏代齐”事件与稍早发生的“三家分晋”事件,性质并无不同,都是曾经的臣子颠覆了从前的主君,不同的仅仅是在齐国是一家独大,在晋国则是三家瓜分。在旧有的奴隶制逐渐衰落,新兴的封建势力日渐发展的当时,社会正在发生巨大的变革,田、韩、赵、魏代表着新兴的地主阶级,在这样的大势下,要么让新人从幕后走向台前,要么在旧的躯壳内浴火重生。

正是由于田氏代齐、三家分晋这种以下凌上、取而代之的做法,使孔子哀叹“礼崩乐坏”。如果说春秋时期的战争,还是在礼法遮掩下的不义之战,那么从这之后,连最后一层遮羞布也不需要了,国与国之间的交往,再也不需要讲什么道义、礼法,而是赤裸裸的兵戎相见,谁的拳头硬就能大声说话,整个华夏世界的游戏规则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0 阅读:16

半双评国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