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环低碳新能源:新玩家如何才能逆境求生

觅露赶碳 2024-08-01 00:13:46

生存还是毁灭,对于所有光伏新玩家来说,这是一个问题。

认知决定命运,特别是在大起大落的光伏行业。不确定性的年代,人们对于未来总充满分歧。有人认为,这一轮去产能剧烈而又短暂,也有人认为,这一轮洗牌不同以往,凶险并且漫长。

今年以来,赶碳号深入走访了多家光伏企业,有头部老玩家,也有跨界新手,问计于企业家,见教于产业链各环节的专家,试图寻找到一个最接近于真相的答案。现在,形势当然已经越来越清晰,这是一场漫长的拉锯战。

让赶碳号有些钦佩的是,香港上市公司“中环新能源控股集团”(股票代码:01735.HK)是新玩家中极少数在今年年初就给出正确答案的企业。实际上,早在去年第四季度,这家企业就笃定地认为,这场光伏淘汰赛,注定惨烈而又漫长。

01新手的逆袭

跨界光伏者众,大多集中在电池。这一轮,有谁家的TOPCon真正跑出来、进入了头部企业的采购清单呢?

中环低碳新能源,是其中为数不多的一家。这也是赶碳号团队花了大半年时间对其跟踪的原因。一位TOPCon领军企业的相关负责人向我们证实:“中环低碳新能源的TOPCon,的确是跑出来了。”

去年四季度至今,光伏进入至暗时刻,行业普遍开工不足,企业资产负债表承压,不少跨界者中途退出甚至破产倒闭时有发生。中环低碳新能源,又是怎样过冬的呢?

据中环新能源控股集团副总裁、中环低碳总经理刘志锋博士介绍,早在今年初,中环低碳新能源就与TOP4中的三家头部企业(晶科、隆基、晶澳)签订了2024年供货协议,其中有两家企业的年度采购量都超过了3GW。

中环新能源年报显示:公司2023年实现营收40.3亿港元,同比增长150.3%,毛利1.7亿港元,同比增长455.6%;净利7128.9万港元,相较2022年的净亏损3032.8万港元,一举扭亏为盈。

另外,中环新能源各项核心财务指标亦明显向好:2023年总资产同比增长134.8%,净资产同比增长594.7%,资产负债率为62.5%,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中环低碳凤台光伏产业基地电池车间

这份成绩单相当不易。中环新能源控股集团董事长余竹云认为,经过十年准备、二三年的辛苦打拼,公司终于脱胎换骨,成为一家真正以光伏为主业的公司。

最近两个月,光伏行业虽然继续承压,但中环低碳新能源却喜事连连,先后与大唐安徽、阳光电源、中核安徽、国能安徽等签署一系列战略合作协议。

02新玩家的生存账本

光伏20年,每一轮技术革命,都影响剧烈而且深远。行业正从p型向n型跃迁,叠加阶段性产能过剩。莫说是跨界新手,就是头部老玩家,都难免战略迷失。

中环低碳新能源对于自身的生存发展环境,有着极为清醒的认知。去年11月,刘志锋博士见到赶碳号的第一句话就是,老玩家最多洗掉两三成,但新玩家会死掉七八成。我们现在做的所有工作,就是如何努力成为那存活下来的三成中的一个。

现在回头看,刘志锋的这个判断已经部分应验。早在今年初,对于全年的TOPCon电池市场格局,刘志锋就有一本明明白白的账:根据2024年全球新增光伏装机预测,TOPCon电池需求在540GW左右,这其中能够留给专业化电池片企业的生存空间,满打满算只有150GW。

在组件端,光伏市场已经完全分化为二八原则,80%的市场份额被头部企业包揽,晶科、天合、隆基、晶澳这四家,就已经包揽了全部市场份额的70%。

刘志锋举例,留给专业电池片企业总共只有150GW的“蛋糕”,其中头部组件企业贡献约120GW的电池外采量,占到70-80%。譬如隆基、晶科、晶澳、天合、阿特斯、一道等企业,平均电池片外采量在20GW左右,TOP10组件企业,更是占到150GW总盘子的90%以上。

那么,现在市场中的TOPCon电池有效产能有多少呢?截至2023年底, TOPCon电池的有效产能(不包括一体化企业)就超过了300GW,还有一大批新增产能在路上。这也就意味着,2024年,将会有一大半的TOPCon企业订单严重不足。所以,对于一家专业电池企业来说,提升产品力,争夺客户,锁定头部企业的订单,将决定电池片企业的生死。

若想进入头部企业的框采,比拼的不只是价格,效率不达标,价格卖得再低也没人要。刘志锋介绍,头部企业对于电池入库效率要求也在不断抬升。2023年三季度,起拿效率要求是24.4%,今年初提高到24.8%,现在已经远远不止于此。

这也就是说,如果一家电池企业的效率和A品率不达标,不用说良率多少、成本多少了,就是想亏本卖,也很难卖。市场就是这么残酷。刘志锋坦言,中环低碳新能源虽然已经在拼命追赶,但离最头部的标杆TOPCon企业还有差距,需要如履薄冰,加倍持续努力。

惶者生存。中环低碳新能源正拼尽全力,争取成为那胜出的30%。

03TOPCon的道与术

今年7月份,中环低碳新能源官微披露,经国家光伏产业计量测试中心(NPVM)认证,中环低碳新能源的TOPCon电池转化效率,已实现26.72%。自2022年踏入新能源光伏行业以来,短短一年半的时间里,中环低碳新能源连续四次实现了N型TOPCon电池转换效率的重大飞跃,从26.06%,26.31%,26.66%再稳步提升至今天的26.72%。

TOPCon的效率,都快成为一门玄学了:测量机构不同,测量口径不同,送检产品批次不同,结果都会大相径庭。金杯银杯,不如客户的口碑。入围了头部企业框采,能拿到单,满产满销,这本身其实就说明了一切。

曾经一段时间,有人感慨于光伏扩产,称这个以技术驱动的行业现在仿佛已经沦为了简单的设备拼接、捷佳伟创和拉普拉斯们的交钥匙工程。实际上,并非如此,TOPCon有着太多的Know How。

刘志锋举了个例子,TOPCon电池车间对于水汽比较敏感,因为隧穿氧化层生长的厚度是纳米级别,车间湿度细微变化,会直接影响到氧化层生长速度。车间如果水气大了,氧化速度就快,水气小,生长速度就慢。但是,电池片生产线的工艺时间是固定的,所以就需要对车间湿度进行有效控制。

另外,如果电池工厂所在的地方紫外线很强,比如秋高气爽日照充足,TOPCon电池片的工艺流程也要重新做匹配。这是因为,空气新风系统会把外界的臭氧带进来,进而影响到隧穿氧化层的生长速率。所以,中环低碳新能源的电池车间里都配有臭氧监测器。

类似的细节还有很多。据说,有的企业电池效率始终提不上来,甚至会去当地的土地庙里拜一拜。

现在全行业都在亏钱,什么样的企业才能在这一轮周期中幸存而不是被洗掉呢?

站在企业自身来说,改变不了外部竞争环境,唯一能做的就是适应环境,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把产品力做到极致,把客户体验做到极致,这些都做好了,剩下的就只有交给市场了……。

中环新能源控股董事长余竹云认为,相比其他新玩家,中环低碳新能源有起家产业的资本积累和现金流做后盾,“不差钱”。当然,除了资金实力以外,最重要的是取决于企业要把这件事情、这份事业做成的决心和信心,是抱着长期主义的心态,还是看到别人赚到了钱,只是想投机取巧捞一票就走。

中环低碳桐城光伏产业基地12GW n-TOPCon电池投产仪式现场

余竹云说:“只有你自己义无反顾不留任何后路时,在企业需要人时,你才会心甘情愿低三下四地去请人。包括合作的地方政府,只有看到企业自己都在全情投入、ALL IN了,别人才愿意帮你,也才敢帮你。如果我们自己举棋不定,老是想打小算盘,那么即使想帮你的人都不敢帮你,想来投靠你的人也不敢来投靠你,最终就只可能半途而废。”

除了用一份全新的事业来吸引人才,待遇当然也很重要。余竹云介绍,中环低碳新能源给到管理团队的期权池,占整个公司的股比高达15%。在期权池中,有一半是一块钱一股的原始股,相当于送给大家。这样的股权激励力度,在光伏企业中并不多见。

04余竹云的决断与定力

在进入光伏行业以前,余竹云是一位成功的地产商,于2004年创立中环低碳新能源的前身企业——中环控股。当年,中环控股就开发了合肥第一座双甲级写字楼—— “中环· 国际大厦”,大获成功。

在过去高歌猛进的城市化进程中,在房地产上赚到钱的人比比皆是,但是真能功成身退的,却是凤毛麟角。余竹云在今天之所以有资本实力杀入光伏制造业,投了6GW电池、2GW组件产能,都没有对外进行股权融资,恰恰源于公司在地产顶峰时期的及时收手。

余竹云回忆,在2018年以后,中环控股再也没拍过一块地。要知道,接下来的2019年和2020年,恰恰是中国地产最高光的时刻,分别实现16万亿和17万亿的销售额。

余竹云解释,当时让他下定决心的是2016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提出降杠杆,去杠杆。他早年曾经在体制内工作,政策嗅觉非常敏锐,“降杠杆去杠杆这六个字,当时很多人没听懂,但我听懂了。当时我想,时间到了,能减负债减负债,能留现金留现金!”

记得当时,中环控股手上刚在上海外高桥拿了一栋5万平米的商办和酒店式公寓项目,装修得差不多即将开业。他二话不说,直接赔付了合作方违约金,退出了这个项目。

2018年,余竹云从地产全身而退,坚定地进入新能源赛道。2023年10月,其以120亿人民币财富位列《2023年·胡润百富榜》第492名。

目前,除光伏主业外,公司仍自持购物中心、酒店、学校等几十万平米物业。在实体经济压力很大的今天,仍能实现百分百满租,集团负债率也很低。这些,也成为中环低碳新能源过冬的安全垫。

公司进入光伏赛道,其实并非偶然。据余竹云介绍,早在2013年合肥赛维被通威收购时,同样身在合肥的中环控股,就开始真正关注光伏产业的机会。当时,余竹云对于要不要进入光伏制造业还花了很长时间深入评估。彼时,欧美正对中国光伏“反倾销、反补贴”,再加上当时的光伏产业原材料、设备、市场“三头在外”。余竹云认为,当时还不是进入光伏的最好时机。

虽如此,在2015年和2017年,中环控股已经在旗下的物流园、中环装配式建筑工厂等开始建设屋顶分布式光伏电站,大力推动光伏建筑一体化。这些业务使得公司密切关注光伏产业的发展,等待时机。终于等到2022年,光伏行业迎来从p型到n型的技术革命,入局的战略机遇正在眼前,余竹云果断出手带领中环控股杀入赛道,其后更邀请刘志锋博士及其团队加盟。

刘志锋博士曾在晶澳科技和中来光电担任技术负责人和高管,拥有十多年N型太阳能电池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经验,曾主导研发成功并实现产业化的n-PERT、n-TOPCon和n-IBC等电池技术均是国内甚至国际首创,累计申请专利180余项,授权专利近百余项,发表多篇SCI 论文,曾多次承担国家级和省级重点科研项目,并先后三次荣获省级科学技术奖,杰出人才等荣誉。

中环低碳新能源一出手,就创造了行业速度:凤台2GW光伏组件,30天完成谈判、签约,100天建成投产,6GW的N型TOPCon电池,仅用了半年时间就实现投产达效,2024年7月6日,中环低碳桐城光伏产业基地12GW n-TOPCon电池正式投产,凤台三四期16GW工厂也都有序推进,从产能规模和产品力角度有望2024年底跻身电池化专业企业第一梯队。

后 记

《双城记》中有几句话,恰可形容当下的光伏:

这是一个愚蠢的年代,也是一个智慧的年代;

这是一个黑暗的季节,也是一个光明的季节;

这是失望之冬,也是希望之春;

人们面前现在一无所有,人们未来应有尽有;

人们正走向地狱之门,人们正踏上天堂之路。

光伏依旧很冷,但是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美好的未来新世界,只属于那些勇敢坚持到最后一刻的人,只属于那些行动果决且全情投入的极少数。

0 阅读:16

觅露赶碳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