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不冷,立冬早看天。”立冬,这个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节气,宛如季节交替的信使,带着初冬的讯息翩然而至。它于每年公历11月7 - 8日交节,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立冬的到来,意味着生气开始闭蓄,万物进入休养、收藏状态。此时,秋季作物全部收晒完毕,收藏入库,动物也已藏起来准备冬眠。
在古代,立冬不仅仅是一个节气,更是一个重要的节日。天子有出郊迎冬之礼,并有赐群臣冬衣、矜恤孤寡之制。民间亦有祭祖、饮宴等习俗,人们在这一天以各种方式迎接冬天的降临,为漫长的寒冷季节做准备。
立冬与天气变化息息相关,尤其是雨雪情况,一直是农民们关注的焦点,因为这关系到农作物的生长和收成。农谚作为劳动人民长期实践经验的结晶,对立冬时节的天气与后续冬季雨雪状况有着精妙的描述。
“立冬晴,一冬凌;立冬阴,一冬温。”这句农谚简单明了地阐述了立冬当天天气与整个冬季温度的关系。如果立冬这天是晴天,那么这个冬天将会较为寒冷,可能会有大量的结冰现象;相反,如果立冬是阴天,整个冬天可能会比较温暖。从气象学的角度来看,立冬晴天往往预示着冷空气势力较强,后续冷空气活动频繁,所以冬季寒冷;而立冬阴天可能是暖湿气流相对稳定,使得冬季温度偏高。
“立冬有雨防烂冬,立冬无雨防春旱。”这里强调了立冬降雨与否对冬季和来年春季的影响。若立冬下雨,那么冬季的雨雪可能会比较多,道路泥泞,出现所谓的“烂冬”现象;而立冬没有雨的话,则要警惕来年春天可能出现干旱,影响春播和农作物的早期生长。这种现象是因为立冬下雨可能意味着水汽条件较好,冷暖空气活动频繁,容易形成降水;若立冬无雨,可能预示着前期水汽不足,后续降水概率降低,这种干旱可能会延续到春季。
“立冬小雪紧相连,冬前整地最当先。”这不仅体现了立冬和小雪两个节气在时间上的紧密联系,也提示了农民在立冬前后要做好农业生产准备工作。立冬时节,土地即将封冻,提前整地可以让土壤疏松,有利于积雪保墒,冻死害虫,为来年农作物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
还有“立冬打雷要反春。”立冬时节如果出现打雷现象,预示着暖湿空气活动异常,冬季可能会出现气温偏高的情况,甚至到了春天可能会有倒春寒。这是因为雷电的产生需要充足的水汽和强烈的对流运动,立冬打雷说明当时的天气条件不符合正常冬季的寒冷干燥,从而影响后续的季节气温变化。
对于今年冬天雨雪多不多的问题,我们可以从立冬这天的天气情况结合这些农谚来初步推测。但现代气象学也告诉我们,气候变化复杂多样,农谚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不能完全准确地预测天气。无论是多雪的寒冬还是温暖少雪的冬季,大自然都有其自身的规律和安排,而我们能做的就是根据这些古老的智慧和现代科学知识,做好相应的准备,应对即将到来的冬日挑战。无论是农民为农作物做好防护,还是我们每个人为生活做好保暖等准备,都在立冬这个特殊的节点开启了与冬天相处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