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诗欣赏:老去能添晚节香

明矾笑应心 2024-08-30 20:48:35

《咏菊》

〇弘一法师

姹紫嫣红不耐霜,

繁华一霎过韶光。

生来未借东风力,

老去能添晚节香。

风里柔条频损缘,

花中正色自含黄。

莫言冷漠无知己,

曾有渊明为举觞。

【赏析】

〇弘一法师(1880-1942),名广候,俗姓李,字叔同。原籍浙江平湖,生于天津。1918年舍俗出家于杭州虎跑定慧寺,同年受戒于灵隐寺。法名弘一。是近代诗人、美术家、音乐家。又是近代高僧,弘扬南山戒律,曾创南山律学院。并提出念佛不忘救国,救国不忘念佛的主张。

弘一法师的诗词中,其歌词影响较大,如《送别》一曲,"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杯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唱遍大江南北,妇幼老少皆知,至今仍歌未息。

这首《咏菊》也是弘一法师的代表作。他的诗词常常于简洁的语言中蕴藏着丰富的情感,读后或令人赞叹,或令人流泪,或令人振奋,总之感人不已。

其首联描写了菊花姹紫嫣红的各种颜色,还是经不起霜雪的打击,生死枯荣,草木一秋,其繁华也不过是暂时的繁华,统统都会过去,不可挽留。这好似世界上的其他事物,变化无穷,永远难再。

颔联"生来未借东风力,老去能添晚节香",还是借菊之品,喻人生之值。来到这个世上,就没有依靠其他的力量,完全靠自己在风风雨雨中生长,今天,已到生命的结束,没有哀叹、没有留恋、没有悲伤;因为我们把浓浓的清香留在人间,洒遍山岗。

"风里柔条频损绿,花中正色自含黄。"风中的柔条虽然好看,但只

会减少绿色,花中真正的好颜色,自然包含着黄色。颈联进一步引申,描绘了秋日的萧瑟,苍苍翠翠的绿色在减弱,树木由荣变枯,但菊花却金黄灿嫚。

弘一法师有一首《秋柳》的词,可以加深对对这一联的理解。词云:

“堤边柳到秋天,叶乱飘,叶落尽,只剩得细枝条。想当日绿荫荫,春光好。今日里冷清清,秋色老。风凄凄,雨凄凄,君不见眼前景已全非。一思量,一回首,不胜悲。”

秋风瑟瑟,万物萧条,人生易老,春光易逝;这都是自然规律,悲亦无益,喜亦无妨,“老去能添晚节香”。

尾联是点睛之笔,把诗的意境推向高潮。““莫言冷淡无知己,曾有渊明为举觞。”不要说孤独冷淡、寂寞无主、缺少知己、没有朋友;不是陶渊明曾为你而举杯,向你祝福,与你交谈,“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吗?

诗人在这里告诉人们,人生的许多时时候是默默无闻,就是这种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才使我们的社士会得到进步,得到发展。因此,只要你贡献了,总会得到社会的承认。诗寺中也充分体现了弘一法师一贯坚持“广结善缘,普传佛法”的思想。弘一法师在年轻时与柳亚子、胡朴安安等人创立爱国团体一南社,以诗文宣传抗清革命。他与柳亚子一直保持寺密切关系,1940年,弘一法师六十大寿时,柳亚子特贈祝寿诗。诗云:

君礼释迦佛,我拜马克思。

大雄大无畏,迹异心岂殊。

抗战时期,烽烟四起,抗日风火燃遍祖祖国大地,在民族危急关头,柳

亚子与弘一法师仍有诗词酬唱,以示抗日之志。柳亚子赠诗云:

闭关谢尘纲,吾意嫌消极。

恋持铁禅杖,打杀卖国贼。

弘一法师回赠诗曰:

亭亭菊一枝, 高标矗劲节。

云何色殷红,殉教应流血。

以菊之品格自喻,为国为民为教,不惜流血牺牲,在困难当头,民族存亡之际,何惜身躯,何惜流血,其勇气和坚贞之志,跃然而上。

弘一法师除在诗词方面的成就外,还在美术、书法、教育、社会学等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他的《护生画集》,他的书法,现在仍旧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在1942年10月圆寂前所书的"悲欢交集",正是他的书法极品,也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生于乱世,忧患重重,人生曲折、坎坷,真乃悲欢交集。

0 阅读:3

明矾笑应心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