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格林沁​框架之下,低波动权益基金将会成为主观多头私募的平替?

北漂民工的 2024-06-22 15:21:21

市场又来到了3000点,但我并不恐慌。本来想是不是尽量少写基金的话题,因为一提到基金,流量就扑街了。

今天韭菜核子老师分享了一篇文章《到底什么是“僧格林沁”框架》,介绍了继“东白领先全国框架”“马尔萨斯框架”之后的又一重大框架——僧格林沁框架。

在过去的几年,金融/地产/教培/互联网/传媒/医药等都在陆续加入僧格林沁的骑兵队,50年国债才是捻军,在这种情况下:

从宏观上来讲,未来A股市场投资的难度是越来越大的,因为贝塔质地未见好转;

从中观上来讲,整个财富管理行业面临严重的(垃圾产品)过剩和(优秀产品)产能不足,全行业(及从业人员)保守出清一半;

从微观上来讲,还在做赛道投资、行业轮动、高频交易的权益基金经理未来基本上不会有什么生存空间。

前天和一位好友聊天,他提醒,未来低波动权益基金将会成为主观多头私募的平替,简言之,就是要找10个郑玲。

我当时一下子就get到了他的点,因为我之前有类似的观点《稳健,是资管行业下一个时代的底色》。下面我的一些关于基金经理的论述,不作为投资依据,但可能会颠覆一些投资常识。

一、郑玲

先说郑玲,玲姐是我最熟悉的基金经理之一了,干过投资总监,设计过一整套完善的投研量化考核体系。专户出身的她,眼里并没有什么业绩比较基准,她做投资最大的目标就是:不给客户亏钱,就是要赚钱。

用绝对收益的思维做权益投资在公募并不什么容易的事情,尤其在市场上行期,仓位没跟上,净值跟不上,要抗客户很大的压力。

而郑玲每次出来公开路演,都是在几乎阶段业绩最差的时候(其实最差的时候也没亏多少),这跟公募行业动量销售的传统艺能完全相反。

兴全基金前段时候发了篇文章《投资收益的隐形杀手——γ》,解释了投资者行为对投资的影响很大,被人说爹味儿重,但本质上是一个很残酷的现实:大部分基金经理管理不了自己的负债端。或者说,负债端掌握在别人手上,小吉吉被别人拿捏得死死的。

很多基金经理,只敢在业绩好的时候出来卖产品,业绩差了都不敢出来解释一下,只能当缩头乌龟。

小部分原因可能是,有一些合规的考量,最大的因素是,真没那个能力。

所以只盯着业绩和仓位看,意义不大,你要去看人品、境界和真正的理念。高位的时候你拦着客户,他感激你一辈子。

二、冯汉杰

最近冯汉杰确实开始有宣传(但不多),我也看到媒体稿了,他跳槽后业绩满半年了,也确实可以公宣了。过去几年我一直在提冯汉杰,因为从22年开始我就重仓了他的中加转型动力,离职后卖了,入职广发后,过完静默期挂了产品我就重新买了。这期间,他的线上线下路演我参加了不低于3场。他路演的状态是非常自信,轻松写意的感觉。

在外界看来,冯汉杰是一个专注于绝对收益、自上而下会做仓位摆动的选手。这个说法其实对于客户来说有点拗口,如果让我来总结,我觉得一句话就可以形容:他一个非常善于“计算”的基金经理。

算市场性价比,算风险溢价,算安全边际,关注风险调整后收益,反正做什么事情之前都要算一算,这事儿划算不?

其实冯汉杰的这一套投资理念并不是很稀奇,很多基金经理路演的时候都会这么说:我们注重投资的性价比,注重安全边际,擅长左侧,blahblahblah。

但一看仓位,霍史尼玛,常年95%打满仓,只攻不守是吧?说得倒是很漂亮,做出来的业绩多少有点对不起路演的精彩表现。

我建议大家有机会去看看冯汉杰的路演,那种甩甩的又自信写意的气质,还是很有意思的。

三、许拓

许拓也是我提过很多次的基金经理,他的投资里面和前面两位截然不同:他做行业集中,一点也不均衡。

放在以前,我可能觉得这就是梭哈行业的赌狗,运气好才业绩好,直接划分成赛道基金经理算了,但聊了几次才深深感觉,许拓的投资理念其实在大气层。

我之前提过,看他的历史持仓,似乎总是集中在2~4个行业,而和传统的均衡打底、做适度行业偏离的主流打法有点差异。

看懂许拓的投资理念其实不难,核心就是:当市场的贝塔向下的时候,均衡投资并不能对冲贝塔的下行,所以只能去集中找下行幅度不大的行业,才能真正控制回撤。

你不能简单把许拓看做是红利低波风格,因为每次市场回撤的时候,他都控制住了。他曾经解释过这种策略的特点:放弃了景气度,在产业低迷的时候以较好的价格介入好公司,等待高赔率兑现。但这样的行业,注定不会很多;而如果均衡地把仓位分布在不同的行业,在市场下跌的时候也无法对冲掉下行贝塔。

当我以为均衡投资就是圣杯的时候,许拓出来给了我两耳光:把仓位集中在几个拥有安全边际、估值保护、高赔率的行业,实际上是一种股票组合的类pure α策略,如果要做这种策略,就需要忘掉相对排名,追求绝对收益。

可以很明确地说,我并没有能力找到10个郑玲。公募的考核机制下,创造不了这么多绝对收益的基金经理,上面三位可以说都是行业的异类。

但可以预料的是,未来稳健才是资管行业的底色,因为亏钱就是原罪。大A没办法给你提供一个非常好的贝塔,一定要站在宏观的高度去思考产品的定位打法。

主观多头私募的末日也快差不多了,后面商业银行准入机制收紧,出清一半并不是危言耸听。主观多头私募和主观多头公募的最大区别就是是否以绝对收益为目标,显然私募是绝对收益,但大部分公募不是。各行各业在僧格林沁框架下,都迎来了各自最后的荣光,未来这些擅长做低波动的基金经理可能是香饽饽。

最后讲个笑话,说有个机构客户问某大基金经理,比较看好权益,现在推荐买什么,基金经理说:那我建议你再多买点债券……

(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不作为投资依据)

0 阅读:0

北漂民工的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