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勋复辟支持者相对少更具偶然性,和袁世凯称帝相比更为落后

史海撷英 2024-06-10 20:14:34

在清政府倒台后,近代中国历史上出现过两次复辟的闹剧,一次是袁世凯称帝,另一次则是张勋复辟。

那么,除了称帝的不是同一个人外,张勋复辟和袁世凯称帝到底有什么样的不同呢?

形势不同

从晚清开始,袁世凯更多的是倡导和维护君主立宪运动,在他看来中国的改革需要靠君主立宪,而不是民主共和。

辛亥革命发生之后,南方革命党人被迫许诺袁世凯,只要他能赞成民主共和,就可以将中华民国大总统的职位让给他。于是,在权力欲望的驱使下,袁世凯暂时放弃了君主立宪而遵从了民主共和的事实,并顺利获得了中华民国大总统的席位。

然而,民国初年的时候,民主共和制度并没有在中国真正落实,地方的独立倾向也使中央政府面临严重的政治和经济危机。所以,袁世凯的大总统权力行使并不顺利。为了使权力集中到自己手上,称帝就成为了一个选择。

相对于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则具有一定的偶然性。民国六年(1917年)初,国务总理段祺瑞和总统黎元洪围绕着“对德宣战”问题开展了所谓的府院之争。当时的黎元洪在国会的支持下免去了段祺瑞的职务,段祺瑞则跑到天津指使皖系督军独立来对抗北京政府。

张勋

在府院之争达到白热化时,双方都想拉拢张勋打击对方的力量。于是张勋就在各方的推举下,成为了十三省区联合会的盟主。但张勋答应双方的要求都是以支持清帝复位为前提的,而府院之争的双方为了打到对方,也就基本同意了张勋的要求。

所以对比来看,袁世凯称帝一方面是出于自己的野心,另一方面则是想要通过称帝来解决权力分散问题,使地方统一归于中央。而张勋则是一个迂腐的清朝旧臣,一直想要恢复大清。最终他利用政府内部的矛盾迎回清帝,这实际上带有一定的偶然性。

支持者不同

袁世凯称帝时支持者还是有不少人的,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种是以“筹安会”为名义进行活动的那些政客,像严复、胡瑛等都为袁世凯称帝大肆制造社会舆论。另外,一些官僚也了解袁世凯的野心,他们就发起所谓的全国请愿,呼吁袁世凯顺应天意,早日即位,以便自己得到升迁。

最后就是一些地方军阀,他们是袁世凯幕僚中的实力派。袁世凯本来就是北洋军阀的首领,随着北洋军阀的发展,他原先的不少部下都成为地方实力派,这些人也为袁世凯称帝提供了一定的底气。

此外,袁世凯的称帝也得到了一些帝国主义国家的支持。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德、日、英三国都想把山东作为自己的势力范围,它们就以支持称帝为筹码,来拉拢袁世凯。像日本就以民四条约为交换条件来支持袁世凯称帝,英国也发表声明支持中国建立君主立宪政体。

相比之下,张勋复辟的忠实支持者则相对较少,主要是一些清王朝的旧贵族和旧官僚。但这些人并没有武装实力来支持张勋,像劳乃宣等前清遗老以及康有为等人,都是通过舆论来为张勋复辟造势。

但是,不少地方军阀为了对抗中央政府,以及在混乱中谋取私利,在张勋复辟时实际上都是持一种纵容和默许的态度,张勋也得以拥立溥仪继位。

建立的帝制区别

袁世凯曾是君主立宪运动的倡导者和维护者。他看到其他国家凭借着君主立宪成功发展了资本主义,并使国家得到富强。袁世凯就认为,中国想要摆脱积贫积弱状态的话,就需要依靠君主立宪。

但张勋作为一个迂腐的清朝旧臣,在南京临时政府下令剪辫时也誓死不从,以表达他对清朝忠心。他的复辟完全就是想要恢复封建清王朝的统治,要中国再回到那个封建落后的时代。

所以,袁世凯称帝想要建立的制度实际上是君主立宪政体,虽然这个君主的权力很大,但相对于张勋想要复辟的封建帝制,相对来说还是有一些进步的。

袁世凯

袁世凯称帝与张勋复辟不论有何不同,他们始终都有一点共性,那就是违背历史潮流,都是倒行逆施的闹剧。因此,他们的逆行也都遭到了进步势力的反对,在各方势力的讨伐下相继走向失败。

不仅如此,他们的称帝与复辟也都给中国带来了极大的损害。袁世凯为了取得日本的支持而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民四条约,张勋复辟则使中国军阀割据与混战加剧,导致了中华大地的分裂。

0 阅读:78

史海撷英

简介:历史不在神坛,也不在地狱,将一切历史拉回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