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掏空你钱包的3个「消费陷阱」,想要存钱,一定要远离!

静枫聊家居生活 2024-10-18 01:28:19
导语:

看起来合理的消费却不知不觉掏空了你钱包,比如高铁上的矿泉水,餐馆内的蒸蛋,等等,这几乎已成为普遍现象,但它们真的有必要吗?

其实世间上还有很多这样的消费,不仅看起来让人觉得花钱是“天经地义”,更让人觉得花钱“值得”,就好像你不买那个就浪费了一样。

然而也正是因为它们的存在,让我们无时无刻都有要花钱的理由,这就是消费社会带来的真实写照,而这些消费又都是如何产生的“需求”呢?

又是什么使我们在不自知的情况下,一点点掏空了自己的钱包呢?

细分需求。

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普遍都上升了许多,在这样快速发展的时代前,物质生活并不丰富,大家对日常所需没有什么过高的要求,对于物品的功能性偏重程度高于其他,因此只要是“能用的东西”,人们往往不免陷入一种“反正我什么都干”等等使用习惯中,甚至还会有人认为有此使用习惯会显得自命清高。

但到了现代社会,大家的思想也逐渐转变,由于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于物品功能性方面要求倒是未有提升,更多的是开始逐步关注到物品在体验方面,如此一来,便为市场上“功能性+外观设计”的物品交出了支持票。

于是商家迅速就捕捉到这个将功能与体验相结合来刺激消费需求的机会,为此他们不仅在原有物品功能性基础上加强了包装,同时还极大拓展了使用范围,使之与生活中更多方面都能接轨。

最常见的一点就是对日用商品进行了“随处可用”的处理,将同样功能性的商品变成便携式选择,什么外卖产品包装、厨房用品、一次性餐具等等,同时为了加大干扰,商家甚至将部分一次性产品打包成大宗购买方式。

如此改变之后,不仅原本数量不算少的使用场景激增,也因其“价格虽贵但便捷”的形式让大家选择时更不易考虑价格因素。

商家简直赚的盆满钵满,但是对于消费者来说却并不是更好。

其实大家是否认真想过,这些事完全可以选择不造成垃圾的家用产品代替,比如高铁上的矿泉水,没有水就不要喝,自己带瓶饮料就行;或者蒸一锅蛋带上高铁就能吃,又何必要花80元在高铁上买一碗蒸蛋?

很多人甚至在经过一段时间这样的高频次消费后,还会深受影响而导致即便在外也坚持买一瓶饮料来喝。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就是因为商家通过细分需求间接建立起来了新的消费渠道,让消费者明明可以选择不买,却因为商家的引导,脑袋反而洗白了,认为那个买一下并无不可。

便捷卫生需求。

除了细分需求之外,还有一个非常主要的营销点就是便捷卫生需求,当下生活节奏加快,人们根本没有时间处理繁琐的食物、烹饪原材料等,还有出门时精心搭配服饰的一套浪费时间行为,因此市场上便应运而生可以帮助消费者享受高效率生活的一切产品,并持续开发出许多以前不可思议的产品。

比如微波炉加热饭菜,即使你自己做了一锅菜,但是如果没有微波炉加热,却也只能泡面吃,谁也不想过这样的生活,于是微波炉迅速取代了电饭锅成为消费者生活必备家电之一,这也是便捷卫生需求起到了重要作用。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我们自己做饭的时候,因为卫生原因更换使用新的刀具砧板等,也常常因为觉得不值得浪费时间之类的让人在饭前饭后一番简单清洗过之后继续使用。

因此为了刺激消费,一系列“一次性刀具”的原材料被推出,商家告诉消费者这样既可以便捷又卫生,将二者合二为一。

还有处理垃圾选用垃圾袋,现在几乎所有人都非常认可它的存在,但是如果我们认识到垃圾袋仅仅是一个垃圾处理工具,我们花十块钱买二十个,其实还是可以随手用个旧塑料袋装垃圾,然后再处理掉呢?

准确来说,如果每个人都能认识到这些问题,就能将一种便利用到极致。

但为此商家又不可能允许大家这么做,因此在他们眼里我们已经是赚钱机器,只需要前往收银台付款即可。

除此之外,商家还专门寻找各种场景来促进这种便捷卫生行为出现,他们知道有一些人懒得打扫卫浴间地面,因此专门推出类似拖把湿巾,只需拖在地上便可收集灰尘、污垢,这不是产品本身没用,而是它的出现正是为了加速我们在这种需求上更加繁忙,更加依赖它们为达到目的。

品位和仪式感需求。

现在大家对生活态度越来越重视,不仅要好的吃好的喝,还要开心,要开心就需要有仪式感,因为许多食物都要通过烹饪才能最终食用,所以就不得不提到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品位。

品位这个词起初是用来形容人的气质和修养等内在特质,如果说一个人有品位,那一定是在气质上独特优雅,并且独特优雅并不是建立在人们所认为的穿名牌、开豪车等物质基础上,而是来自内心对物质的看法以及对自身行为举止修养注意程度。

在古时候,人们普遍都没什么钱,也没有什么精致的物品,但是大家会觉得大街上一个卖糖画的人比较吸引眼球,同样的,也会有人觉得一个身上放着许多钱的商人坐在那里就很有意思,这都是体现在行为举止上的,而物质所传达出来的信息是绝对不会有气质、修养之类内涵的。

是不是?

然而现代社会对此则完全颠倒过来,因为物质已经成为人的外在表现,因此人们开始以物质来判断人的内在,正因为如此,消费风潮才被真正掀起。

什么名牌、什么高级定制、什么奢侈品等等都成为大家日常所用商品,人们以为这样做就能拥有气质和修养,但是实际上大家能感受到别人对自己态度的同时,别人同样能感受到自己的态度。

就算你穿的是超大牌服饰,又怎么能吸引路人的目光呢?

当独特优雅成为一种“人人皆可购买获得”的外表表现方式时,你有什么资格认定自己很有品位呢?

如果没有内涵,没有气质,也根本不是有钱就能买来的修养,那么即使你花十万块钱订做这样一个名牌衣服,在穿它出来之后你依旧不值得路人驻足观察。

这又能激励商家做出更多高价商品,只要说自己拥有气质和修养才能穿出来,你买下它,但是并不会得到它带给你的任何效果,那么这显然就是一种暗箱交易,但是消费者仍然乐于为自己的偏见花钱。

与品位需求一样和一起出现提升的是仪式感需求,仪式感即是通过仪式来增强体验或情绪,它关注的是仪式内容与行为而非其外部表现为什么,因此如果有一种商品能让消费者更轻松达到效果,那他们必定会选择购买。

既然如此,那商家自然会推陈出新,他们认为既然很多人都重视社交状态,那么如果能够在通过这些仪式感商品生产出一个关于人生重要事件记录的仪式,那岂不是双赢?

好吧,这件事情显然可行,因为北京北京三亚、巴黎香港处处都有相同的一排排“爱情锁”存在着,它们不仅起到了记录对象和美好心情的效果,更因为有人专门售卖锁具而形成了旅游景点!

这也是一种暗箱交易,但是却不会被发现。

结语: 焦虑需求

除了以上这几种常见消费需求之外,还有一个会让消费者主动迎合产生花钱思维,就是焦虑需求。

焦虑这个情绪是非常常见且正常的一种情绪,每个人都难免会去思考疫情、环境之类存在的不确定性,因此产生焦虑,但是对于一些人来说,这种较轻微的焦虑情绪一般通过简单宣泄释放,但是对于另一些人来说,他们不仅会因为这些小情况脑补出许多灾难发生,还有更甚者把后果实现出来。

比如疫情大流行时购买口罩,因为多出来的钱买不到多出来的口罩,于是大家开始提前购买,每家每户一个月备十个口罩就是一个小市场,但是这已经只是在正常防备范围内了,还有一些人他们甚至塑造出囤口罩就能避免感染这个想法。

因此你会发现有些家庭南北都有存储其他地方更难买到口罩,这就是一种超额行为。

我们还可以想象出许多人会因为新冠疫情大流行而回避吃涮锅火锅之类行为,这就达到了他们入局时想要实现的预期。

除了人生重要阶段需求还有许多与健康相关的膳食营养补充产品,它们试图替代健康饮食构建正常身体,而许多人,却不会为它们试着找出是否这样就真的足够合理得出答案,而直接被销售场景干扰产生购买意识。

这样的例子太多太多,但建议大家考虑一下效益跟不上支出的情况,把思维拉回正常状态,也许你会发现:经济负担一下子就减轻了。

0 阅读:0

静枫聊家居生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