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最小死刑犯,年仅14岁被送上电椅处死,却在70年后被判无罪

陋室文史 2024-06-01 16:01:21

在美国,种族冲突一向是最具争议性的议题。

如今黑人的平权运动越发频繁,这背后并不能说明完全黑人的地位与日俱增,恰恰相反,正好表明了上百年来,黑人在以白人为主导的社会中,受到了怎样的压迫。

直到今天,他们仍要寻求真正的平等。

1944年,一位年仅14岁的黑人少年乔治,被押进了死刑室,用电压高达5000多伏的强烈电流夺去了性命。

这一切的悲剧仅仅因为一个充满偏见和种族情绪的指控,或者说因为乔治是一个黑人,所以他被送上死亡的电椅。

直到70年之后,一本日记本的出现,才让案件的真相大白。

乔治的冤屈被洗刷,他的死却俨然成为了美国司法史上的一道败笔。

种族主义下的黑人

案件发生在南卡罗来纳州一个看似平静的小镇。

为什么说它只是表面平静,因为在白人居民井井有条的生活底下,是当地黑人被忽视和剥削的不平等。

此时的美国还处于1944年,一个相对保守封闭的年代,在“黑与白”的问题上更是如此。

当时全美上下的风气是以白人为尊,歧视反对黑人。

在人们看来,黑人是罪恶且低等的,他们没有白人纯洁的血统,只配做低贱的工作。

在很多地方,黑人和白人是不能为伍的。

更可怕的是,有极端分子甚至不把黑人当做人命对待,比如“3k党”,一个以屠杀、惩戒黑人为主要行动的恐怖组织。

这些社会上的极端歧视,让黑人在美国饱受苦难,寸步难行。

在如此黑暗、愚昧的环境中,黑人只能接受着被盘剥和践踏的现实。

在平权运动出现之前,美国黑人还得忍受这种不公平的、危险的生活。

在事发的这个小镇,对黑人的歧视、厌恶情绪同样很激烈。

在这里,黑人是没法和白人共享同一片土地的。整个小镇被一分为二,最好的环境是白人的居住地,而黑人们则住在混乱狭小的街区。

两片居住地被一条轨道分隔,两边的人互不往来,白人不屑跟黑人打交道,黑人则是不敢冒犯尊贵的白人。

乔治就跟父母和兄弟姐妹一起住在黑人区。

事情发生在一个平平无奇的午后,这是3月的某一天,春意盎然。明媚的阳光和温暖的气候让不少居民从家中走出,一起享受着难得的春光。

可爱的白人姐妹花,11岁的贝蒂和8岁的玛丽也不愿待在家里。她们骑着自行车相伴出游。今天,她们探险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找到一种叫做西番莲的鲜花,摘下来带回家装点。

西番莲是一种格外美丽独特的花,姐妹俩都很喜欢,天真浪烂漫的她们想用这种方式留下春天。

贝蒂和玛丽一边有说有笑,一边骑车前行。她们先是很听话地在白人区晃悠,认真遵守父母的话没有去不该去的地方。

然而,姐妹俩翻遍了所有的草丛,依然没有找到心心念念的西番莲。

贝蒂和玛丽对视一眼,她们从彼此的眼中看到了默契。于是再次骑上了车,一路往黑人区晃悠而去。

虽然父母对她们耳提面命过不要踏足黑人区,但是还未被种族主义浸染过的姐妹俩,并不觉得黑人有什么危险的。

而且她们想着,自己只是去摘一些花,不会闯进黑人的家。只要她们摘到了美丽的西番莲送给家人,父母再生气也会原谅她们吧。

带着美好的想象,贝蒂和玛丽越过轨道,来到了白人口里臭名昭著的黑人区。

姐妹俩初来乍到,对于黑人区的环境并不理解。恰好,此时乔治和他的妹妹也趁着春光正好出来闲逛。

看到这位瘦弱的黑人少年,姐妹俩鼓起勇气,向他询问到底哪里有西番莲这种花。

向来被人避之不及的黑人街区居然闯进了两位白人女孩,乔治虽然惊讶,但是也没有多想,只是觉得是小孩子贪玩,只要摘到了她们想要的花,就会回去了。

于是乔治告诉她们,在某个地方的草丛里也许会有她们想要的。

姐妹俩大喜过望,告别了乔治,就结伴往那边去了。

乔治也没有把此事放在心上,只是当做一个小小的插曲,跟妹妹晒了一会儿太阳之后,也双双返回了家。

此时的乔治根本无法预料到,自己的一次好心之举,会彻底改变他的命运。让他的生命结束在最灿烂的年华。

被全小镇白人抗议的黑人少年

3月25日,当乔治还在家里干活时,他家那扇并不多么牢固的大门被警察推开。

他被来势汹汹的警察吓懵了,还没来得及询问,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便被拷上了手铐,由几个强壮的白人警察压着离开了家。

原来,今早有人在黑人区的一片山坡处,发现了两具遇害的女尸,这两个被害的女孩,正是昨日还兴致勃勃计划采花的贝蒂和玛丽。

发现者迅速报了案,警察很快就来到了黑人区。封锁了现场并开展了调查。

贝蒂和玛丽死状凄惨,她们的头骨被不同程度地用外力砸碎,往日天真无邪的小脸上布满了血污,形影不离的姐妹俩在死后被结伴遗弃。

姐妹俩的父母来到现场,看到女儿狼狈不堪的样子,忍不住嚎啕大哭。

自从昨天贝蒂和玛丽从家中离开之后,直到晚饭时,都未能出现在餐桌上。

当时姐妹俩的父母就有了不好的预感,女儿虽然贪玩,但一向乖巧,从来不会耽误了回家。

当夜,他们求助了邻居,大家找了整整一个晚上,都没有收获,却没想到,再见女儿时,竟是她们冰冷的尸体。

更令所有人愤怒的是,尸检结果出来以后,报告显示,11岁的贝蒂身上有被侵犯的痕迹。

幼女,黑人区,侵犯,凶杀。

这些词条一经爆出,迅速吸引了民众的关注。几乎所有人都对贝蒂和玛丽的遭遇感到愤怒,他们要求一定要揪出真凶,用死刑慰藉姐妹俩的亡魂。

警察同样很重视这起案件,两个白人小女孩,在黑人街区被残忍虐杀,这激起了他们内心深处的种族主义仇恨。

很快,警察就注意到了乔治。

乔治的家就住在被发现尸体的山坡附近,如果是他杀人的话,这个地点很合理。更关键的是,在姐妹遇害前有目击证人证明,乔治跟姐妹俩交流过。

当然最重要的是,当时人们认为乔治是个“肮脏低劣”的黑人,他能做出这种邪恶的事情一点也不奇怪。

于是当天警察直接冲进了乔治的家,将茫然无知的他带到了警察局。

此时的乔治是真正的孤立无援,警察敌视他,把他等同于杀人凶手,父母都不在他的身边。

而且他的父母都是最没地位的底层黑人,父亲是木厂工人,母亲是女佣,就算知道此事也帮不上什么忙。家中还有一个8岁的妹妹无人看管。

而小镇上的居民得知此事之后,对于乔治恨到了骨子里。他们几乎断定正是乔治杀害了这对天使般的姐妹花。

小镇的大部分居民都出动了,他们集体到警察局门口,要求警察尽快处置掉乔治,不要让这个凶手逍遥法外。

居民们已经彻底把对黑人的厌恶和对姐妹遇害的愤怒,一股脑地发泄到乔治一家身上。

乔治的父亲因此被木厂辞退,一家人一度失去了最重要的收入来源。

在乔治还未定罪时,还有人闯进乔治家中,将他们的屋子和家具砸烂。

还好此时乔治的家人已经预感到不好,提前搬到了另一个没人认识他们的街区。不然,他们也许也会受到波及,被砸个头破血流。

如此汹涌的群情,让警察也感到压力巨大。

处理乔治是势在必行的事情,他们对于乔治是凶手的判断从来没有怀疑过,再加上居民如此认定了,就算是假的,他也必须要成为替罪羊。

于是在抱着偏见的情况下,警察展开了更详尽的调查。

但所谓的调查不过是警方为了将乔治送上死刑室的借口。

判处死刑70年后沉冤得雪

警察判断乔治杀人抛尸的证据之一,是女孩们的尸体出现在了乔治家附近,但是在发现尸体的山坡上,却只能找到小量的血迹。这说明这里不是案发第一现场。

凶手应该是在杀人之后,再将尸体扔到这里的。

还有一点,在姐妹俩的身体、指甲上都没有发现任何关于乔治的指纹或者组织,如果是乔治杀害她们的话,又怎么可能不留下一点证据呢?

对于这些疑点,警察选择性忽略。不过,他们很快就激动地宣布,发现了一个重大的证物。

在乔治的房间里,警察发现了一把小巧的长铁块。

根据乔治的回答,他是在铁路附近捡到的,之所以会带回家,不过出于男孩子对于工具的喜爱罢了。

可是警察却不听乔治的解释,他们认为乔治就是用这块铁钉将姐妹俩的头颅敲碎。至于上面为什么没有血迹,就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之内了。

根据这些“证据”,警察很快就还原出了乔治迫害姐妹俩的情景。

他们说,两姐妹向乔治问路之后,乔治内心动了歪念,想要对女孩进行侵犯,于是就把她们引导到山坡附近。

在对贝蒂实施侵犯时,遭到了女孩的剧烈反抗。于是就残忍杀害了贝蒂,后来担心事迹败露,干脆把8岁的玛丽也杀人灭口了。

完成这一切之后,他就把两人抛尸荒野。

听起来很符合现实,如果忽视了种种疑点的话。

先不说上述存在的证据上的不合理,光说乔治本人,他不过是个14岁的少年,再加上营养不良,身材矮小,真的可以不留下任何反抗痕迹地杀害姐妹俩吗?

而且乔治本人也很坚决地否认了自己的罪名,除了饿得受不了时,被食物引诱的暂时屈服。

乔治的肤色本身就是原罪,在那个年代里,人们只允许自己想要的正义发生,没有人想看一个黑人少年沉冤得雪,他们只想看天生低人一等的人罪有应得。

在庭审现场,白人法官,白人警察,白人律师,白人陪审团围绕着乔治这个唯一的,伶仃的黑人,展开了审判,而他的家属不允许入内。

对于莫须有的证据,他的白人律师反驳不上来一点,只能做最苍白的辩解。

最后乔治被判处死刑。年仅14岁的他,是美国有史以来最年轻的死刑犯。

6月16日,乔治被送进了死刑室。在这里,他将会坐上电椅,被5000多伏的电击击中全身。

他颤栗着,小小的身躯裹在宽大的囚服之内,戴上头套时泪流满面,恐惧和无助没能打动在场的任何一个白人。

临死之前,乔治手中还紧握着圣经。

也许,直到此时,他还相信着上帝,相信他会得到拯救。

但没人能拯救他,司法不能,警察也不能。

乔治坐上了电椅,但这是为成年人体型设计的,仅仅1米53高的乔治根本够不上。警察取下了他手中的圣经,让他坐在上面,才勉强够得着。

然后在钻心刺骨的疼痛中,乔治身体痉挛,痛苦的泪水流出,慢慢地失去了最后的意识。

居民为乔治的死为欢欣鼓舞,以为正义得到了彰显。

直至数十年后,有居民意外发现了一本日记,上面记录了日记主人杀害贝蒂姐妹的全经过,所有的细节都与案件对得上。

而这位凶手并不是罪恶的黑人,而是小镇上的一位白人居民。更令所有人震惊的是,当时乔治案中的一位陪审还与他有着密切关系。

人们这才知道,这个已经“寿终正寝”的白人,才是害死姐妹花,罪该万死的真凶。

他临死之前,因受不了心中良心的煎熬,于是详细记录下了自己的罪孽和忏悔。

日记的曝光,在种族运动日益盛行的美国社会,引起了极大的舆论反响。乔治的案件如一记重拳,狠狠打在了美国司法的脸面上。

越来越多人关注到这件事,人们迫切需要一个公道,不管是对于可怜的贝蒂妹花,还是对无辜的乔治。

由于年代久远,其中又有重重阻力,乔治的平反,一度被搁置。但是他还存活在世上的亲人,却不愿意放弃为兄弟洗刷冤屈的机会。

他们积极地提出上诉,民间的声浪也越来越大,在网络上,公共场所,都有对乔治案的讨论。最后迫于舆论压力,乔治案得以重审。

根据那本日记,以及种种对当时不合理证据的推翻,法官和陪审团的心中早已有了答案。

时隔70年之后,死去的乔治再次被审判,只不过这次法官宣布他无罪。

可惜已经晚了,迟来的正义,对于生命永远被定格在14岁的男孩乔治而言,还算正义吗?

乔治案成为美国历史上一次血与泪的教训,深刻地印在所有人的记忆里,提醒他们,人生而平等,每个人的血液都是红色的,没有黑白之分。

1 阅读:72

陋室文史

简介: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