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能想象一对父母为了寻找失踪的儿子,花费了整整 31 年,足迹遍布全国 20 多个省市,甚至花费上百万吗?今天,咱就来讲讲这个让人泪目的故事。
1993 年,绵阳的李顺和陈玉英夫妇过着虽不富裕却也充实的生活。李顺承包工地,陈玉英开着米粉店,还照顾着年仅 4 岁的二儿子李坤鹏。然而,一场意外打破了这份宁静。1993 年 10 月 17 日,这个日子陈玉英记了整整 31 年。那天,二儿子在玩耍时突然失踪,疑似被拐。陈玉英回忆说,当天她让儿子跟着表哥表姐在出租屋内玩耍,还锁了门,可房东误以为孩子被锁,帮忙打开了门。后来孩子们来到米粉店,吃了东西后去旁边院内玩耍,仅仅几分钟,陈玉英再去找时,儿子就不见了。夫妻俩四处寻找,发动亲戚朋友,跑遍附近街道、火车站、汽车站,可依旧没有儿子的踪影。“那个时候,我们感觉天都塌了!”陈玉英哭着说。
儿子失踪以后,李顺遂不再承包工地,陈玉英亦关停了米粉店。他们将大儿子托付给父母照管,毅然踏上了漫长的寻子征程。这一寻,便是 31 年之久。他们的足迹遍及绵阳周边,积蓄耗尽便去挣钱,涉足建材领域、家具市场,生意日渐兴隆,然而从未停止寻找儿子的步伐。但凡听闻何处有被拐儿童,他们即刻奔赴该地,却屡屡失望而返。伴随网络的广泛普及,陈玉英还在社交平台开设账号发布寻亲信息,加入寻亲团队,其账号已拥有上万粉丝。“这些年,我们耗费了上百万,一边经营生意一边寻觅儿子,走遍了全国 20 多个省市。”陈玉英言道,他们始终心怀愧疚,甚至曾萌生出轻生的想法,但找回儿子的信念支撑着他们坚持了下来。
不过,幸运的是,警方一直没有放弃。2009 年,公安部建立了“打拐系统”。当年 11 月,绵阳市涪城公安分局打拐办主任专程到李顺夫妇家中采集血样。随后十多年间,随着公安 DNA 技术不断升级,民警先后 3 次采集李顺夫妇血样。今年 9 月初,好消息传来,通过公安部打拐专项比对会战专班研判,绵阳市失踪被拐儿童李坤鹏人像比中河南省鹤壁市浚县的孙小龙。9 月 11 日,经确认,孙小龙与李顺夫妇血样所检 DNA 符合三联体遗传标记,具有生物学遗传关系。
更让人感动的是,孙小龙的微信名“倒车,请注意!”竟然是因为他记忆中一直有这个声音,而这正是 31 年前李顺工地上货车的倒车声。9 月下旬,李顺收到这个微信好友申请时,眼眶瞬间湿润。孙小龙一开始接到警方电话还不相信,拉着姐姐去向父母求证。
10 月 8 日上午 10 时,在“四川公安打拐专项行动”2024 年第 30 场认亲仪式现场,李坤鹏与离散 31 年的父母拥抱在一起。这个拥抱,李顺、陈玉英夫妇等了 31 年。陈玉英抱着儿子仔细端详,抚摸他手肘上儿时的烫伤,泪如泉涌。李顺则拿出一本房产证,交到儿子手中,这是一套价值 130 万的房子。陈玉英说,他们希望儿子留在身边,但也会尊重儿子的选择。
我们看到了父母对孩子无尽的爱。31 年的坚持,上百万的付出,只为了找回那个曾经失踪的孩子。同时,也看到了警方的不懈努力,正是因为他们的坚持,才让这个家庭得以团圆。
家人们,你们对这个故事有什么看法呢?是为父母的坚持感动,还是为警方的努力点赞?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你们的想法和经验哦!如果你们身边也有类似的故事,也可以分享出来,让更多的人感受到这份爱与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