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子拳心贵有追求——《岁月回声》序

长安文化交流 2023-03-16 09:36:07

和刘兄民安先生交往近30年了。我们的经历都当过兵,又都是媒体人,分别在省电视台和省报从事新闻理论与业务研究工作,多年参与省新闻奖评选,平时工作上往来密切。久而久之,共同的话题,相似的爱好使我们成为挚友。

先生学时就喜欢码文字,参军后一直从事机关文案和新闻报道,是军中知名的一支笔,也是军旅诗人,操笔一生,有深厚的文字功底。无论通讯评论还是诗词散文,皆能迅即成章,且出手不凡。特别是他退休这些年厚积薄发的诗文了得,撰写了许多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作品。眼见他一本本的集子相继问世,差不多两三年就有一本新书推出。新近出版的这部作品集取名《岁月回声》,嘱我作序,我当然乐意为之。

作者当年的部队位于西北边陲。不管是驻足于中蒙边界、边防哨卡,还是奔走于戈壁沙滩、河西走廊、祁连山脉、青海高原,他的边塞诗文常跃然于报刊。散文《大漠军魂》、《大漠走笔》、《啊,军人的胡杨林》等,都是浓浓的军味,情真意切。诗词《胡杨林赞》、《戈壁寄情》、《战友情》等,亦是军人气派,豪情激荡。他和战友们虽然已退役数十载,但怎能忘记过去火热的军营生活,读来让人倍感亲切。

先生是农家出身,对“三农”的情愫是与生俱来的,不管走到哪里,土地、乡亲、乡情,农村之事每每使他牵肠挂肚。感到似乎写农村之事成了他的本份,是一种责任。文章充满着殷殷乡情,丝丝农味,读来质朴亲切。在他出这部集子之前,我就读过他在报刊和网媒上发表的多篇散文,如《桂嫂》、《砍柴》、《夏忙》、《进城》、《话说麦客》和《山凹人家》等,笔法老道,语言生动活泼,乡土气息浓郁,而且多篇游记也刻意用散文笔法去写,在多感的语态下吸引读者。

我还从先生的作品中看到他童年与玩伴的种种乐趣,卖桃子、砍柴、洗温泉、进城开眼,甚至写他们“偷”邻家的柿子,“摘”人家地里的甜瓜,小伙伴在池塘里对洗衣服的嫂子们撒尿等,使人忍俊不尽。作家尽量让散文生活化、通俗化、形象化。看得出他也正在孜孜追求中,力求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我知道先生爱读史书,他的书架上中外史书横陈,由此积淀了厚实的历史底蕴,并在他的作品中很自然地流露出来。如在系列游记文章中,常出现对欧美历史的勾陈,使读者在不知不觉中触及到一些历史知识,扩大了视野。

散文其实是一种自由灵活、浓淡皆宜的文学形式。作者在行文中既有红装素裏、或白描速写的肖像画,又有酣畅淋滴、或加上一些议论;既有华美绮丽、巍峨典雅的龙宫凤阙,也有朴素平实,清新活泼的村野茅屋。一个好的散文作者,不仅要显示生活珍珠的光彩,而且要把大大小小的珍珠串成美丽的珠链,形式多样,不拘一格,海阔天空,鸢翔鱼跃;不仅授人以各种各样的知识,还能给人以鼓舞和美的感受。比如在写英国和法国的游记中,作者用大段文字写了当年八国联军对中国文物的野蛮掠夺,史实详尽,愤懑之怀溢于言表。这应当是一个作家的立场使然。

散文与诗同样都有凝炼、优美的特点;散文的意境也与诗一样广阔而有余地。民安先生的诗文,不仅有新颖的主题思想,而且语言也象他的诗句一样优美,充满着韵味。另外,散文的“散”,不是松散的散,而是象一个人在散步那样,神态潇洒,从容不迫,虽有目标,但不急切。他注意用这样舒缓的笔触来创作诗文,来抒发心底的感受和激情。所以他的作品是多样化的,是奔放的、有内涵的。

诗与散文,一个最显著的共性,就是作者“不回避表现自己”。所谓“不回避表现自己”,实质上是要在作品里表现出独特的、鲜明的个性,使人一读便知道,这样的思想和艺术风格,只能属于某一作者的。在当代散文作品中,有的华美、豪迈,热情洋溢,富有浪漫主义;有的深沉,含蓄,立意清新。我感到《岁月回声》和以前的几部书,作家有自己独有的风格,没有“温吞水”和似曾相识的感觉,这一点是很宝贵的。

作家只有一个服务对象,那就是读者。所以,演绎故事,调动情节,以事引人,文笔精湛,是一个作家最起码的条件和要求,也即“本事”。一个作家如果缺乏读者观念,写东西总是自我欣赏觉得不错便满足了,这铁定是出息不了的。所以写作要站在读者的角度思考下笔才行。先生的作品能吸引读者和他一起走进军营,一起分享他小时候的趣事与欢乐,一起漫游河山。

刘民安先生爱好诗词(特别是古体诗),在写作上也有一定的造诣。在出版了第一部诗词集《萍踪伴吟》后,在一次相聚时对我说,他最近正在进一步研读宋词,并打算习写几首。我当时觉得他也就是随口一说,不曾料到,仅仅过了两年多,他竟然写出了230多首诗作,其中约有一半是宋词体,看来他对古体诗词已能比较娴熟地驾驭。

拜读这些作品,我的思绪也跟着诗人的精美辞章跳动起来!

我的感观是他的诗文特别有气势,大张大合,激扬文字,一泻千里。先生出生于古都长安,自然对故土渊源至深,笔下不尽流淌出了许多古城诗章。如《古城揽胜》(六首)、《西安城墙•灯会》、《赞西安牛羊肉泡馍》,《赞陕西肉夹馍》,等等,品读这些作品,使读者将大长安名胜古迹、人文生态一揽无余,让古城辉发出了千年的召唤。

诗人笔下的两首《过秦楼•长安颂》就震撼了我:“巍巍长安,华夏中央,五千年记辉煌。半坡蓝田,猿灵标枪,源生初祖炎黄。八水环绕都城,高僧西游,丝路情长。百景堪奇绝,太华险秀,灞柳雪霜。  旷世稀。十三王朝,周秦汉唐,慨然豪气激荡。文王秦皇,汉武唐宗,雄杰跃马拓疆。开启安乐盛世,四海成服,万国拜访。 西京多繁华,万民福享安康。” 这是之一,之二亦然是豪气激荡,使你不忍掩卷,这里就不细列了。而《绮寮怨•六访兵马俑抒怀》、《蝶恋花•游乾陵》和《游唐昭陵》等,亦是游走龙蛇,遣词斐然,形象栩栩。

一首《沁园春•中华赋》写得豪气壮阔,波澜起伏:“巨鼎傲天,铜车兵戈,马踏飞燕。昔商周尧舜,文韬武略;农耕桑渔,河清海晏。孔孟立道,司马列传,辉煌长史五千年。竞风流,跨秦风汉唐,万国拜冕……”我从这里似乎读出了一条历史长河。

他的诗词题材也同样关注农村,心里总是惦记着乡野土地:“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金气天高,机播繁忙,乐在秋风里。”(见《青玉案•秋分》)。还有《天门遥•赏油菜花》、《霜天晓角•收麦子》、《关河令•大雪》、《行乡子•乡校空落》等,诗人在为乡村学校凋零和空巢老人难过。就连他写城里的公厕,也不忘提醒政府要尽可能地为乡下人进城提供一些方便。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诗人对节气与农时倾注了一番心血,将二十四节气全部成诗,有多首涉及农时农事,并专门编成一辑(见目录“节气篇”),这在当今诗人中是很少见的。

我深切地感到,先生善于将自己的思想通过艺术的画面表现出来,将主观的诗情通过客观的画境体现出来,形成比较浓郁的诗词意境。他虽然采用了新声新韵写古体诗词,但在韵律,对仗等形式方面力求工整,在起兴、比附、修辞等方面体现出古典诗词的韵味。有些诗章以赋体出之,但铺排得跌宕有致,一唱三叹;有些诗章含而不露,隽永悠长;有些诗章通篇绘景,但景蕴情意,寓意深长。尤其是“山水篇”一组诗词,质朴、优美、画意盎然,颇得古典山水诗之三味。

同时,诗人还擅长对诗词艺术的研究和探索,注重深人实际,感悟人生,其作品以其凝练的笔墨,烘托出极为深邃的意境和宽广的蕴义,行文简洁犀利,想象奇特新颖;文字对仗工整,清娴淡雅幽香;语言质朴明达,刻画细致真切。无论是谋篇布局还是遣词用句,都显示了其娴熟的文字功力,有所创造地实现了景致与情怀、现实与历史的和谐统一,自然而然地从多种角度折射出其高洁的品德和志向。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中国古代诗人的大天地大情怀。刘民安先生深谙此真谛。他是一位非常勤奋的作家和诗人。不管是工作期间外出开会还是退休后消闲旅游,他也极重视“行万里路”。读他的诗文,就像跟随他的足迹在祖国各地和国外游览,饱览大好河山的无限风光,享受大自然的无尽乐趣。每到一处,他总是以作家独有的眼光仰观俯视,打量着景点和周围,使眼前的一切迅速与自己对历史的感知、对英贤的崇敬、对现实的思考、对未来的憧憬、对人生的体悟进行“对接”,从而激发了创作灵感。倾刻间,诗人腹中的华美辞章便喷涌而出:

“杨柳摆枝,碧水依痕,湖波天际。漫步盘桓花径,揽得清芳四溢。长桥卧波,鼋头几许灵气。豪家瑶台甲第里。泉声如击琴,天籁似鸣笛。  过往,东林俊杰,荡然无忌,诗情画意。多情才郎,刻下几多墨迹。青山隐隐,沉浮多少往事。鹿顶茫茫烟雨稀。泛舟景中景,此来正当时。”(见《石州慢•游太湖鼋头渚》;“云飘飘,轻风拂湾岛。水茫茫,青山环绕。海天一色绿如蓝,皱起层层碧涛。梧桐排岸,相映一陌椰芭蕉。梅沙踏浪,后生狂,与天试比高。泳衣艳,娇娇喧嚣。海江天外,南国如此妖娆。”(见《采莲令•大小梅沙游记》。行文笔法形神兼备,美如奶酪,欣然赏之,使人顿感甘怡醇美,余香满口。此类诗词,在“山水篇”中就有90余首。从诗人游历的许多地方看,我感觉他的人生很充实,幸福而多彩。

诗人是一位“光荣在党50年”的老党员,誓词在胸,初心弥坚。在他的两部诗集里,有多首是歌颂党和祖国及领袖的,《井冈山游感》、《延安游记》砺淬井冈星火,窑洞灯光;《喜迎国庆七十周年》、《滿庭芳•赞中国航天军盾》讴歌中华雄起,利箭射斗;写毛周邓公百年诞辰祭,追思开国元勋,功盖千秋。去年7月1日中共迎来建党一百周年,他满怀深情地写了《永遇乐•建党百年颂》:“沪滩石门,南湖红船,睡狮欲醒。命运多舛,征途万重艰险与腥风。围剿盘丝,长征血雨,气吞万里若虹。踞陕北,窑洞灯光,沧桑正道在胸。   义结统战,烽火硝烟,恶寇仓皇东瀛。蒋家王朝,民沦刀俎,大厦一朝倾。我党执政,以民为本,一派繁荣昌盛。敢问天,谁强中华,惟有中共!” 诗人在政治学院研修过中共党史课程,所以他能将百年党史高度凝结于百余字中,语词精炼,一脉贯通,足见作者对我党的历史早已了然于胸,驾轻就熟,信手拈来。

作者精心将诗词编辑了七个部分,内容非常丰富,可谓触目天下,纵横驰骋。可见他秉性豁达,兴趣广泛,包掠经世,自然所获良多。诗文里洋溢着对山河的深情,对人生的感悟,对军旅的寄怀,对友情的倚重,对父母子女以至孙辈亲情的眷顾,还有对各地疫情的挂怀,对抗疫人员的称赞与对消除新冠病毒的企盼。赤子拳心,孜孜追求,重情重义,凝于笔端。我想,我们只有在浏览作品之后才能读懂他。

2023年1月

(于聚义:高级记者,作家、编剧)

1 阅读: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