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是北京知青,74年花200元娶了陕北媳妇,五十年后我家17口人

肖寒先僧 2024-04-19 22:07:30

我曾是北京知青,74年花200元娶了陕北媳妇,五十年后我家17口人

作者:肖寒先生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1968年冬月,我到陕北插队,落户的村庄叫丁家营,是一个有着70多户的大村庄,方圆十里,丁家营是人口最多的一个村,这也得益于靠近公社,原本村名并没有这么多,只是在1943年前后,来了很多从河南过来的移民,从此之后,丁家营就成了一个多民族聚集的村子,当然起初并不安宁,本地人虽然很豪爽,可因为土地被分给河南人,以至于形成对立。

形势好转是在1960年后,随着通婚日益加剧,大多数成了亲戚关系,自然地,谁家的男丁多,就要占据优势。

而我在丁家营插队的时候,丁家营的氛围挺不错的,主要是有一个很有能力的大队书记——梁兵。梁兵当过兵,脾气火爆,做事果决,为人坦诚,乐于助人,在村子里很有威望,当然,梁兵有五个弟弟,都长得高大威猛,在村子里无人敢欺负梁家人。

丁家营三面环山,处在沟壑纵横的陕北北部腹地,而村子里因为人口众多,被分成五个生长小队,自然地就有五个队长。我所在的第三生产队,队长叫彭杨,这个生产队大多数都是河南人,所以很团结。

当时我们插队的同学有16名,可以说我们这一批到陕北插队的知青,有四分之一都在丁家营。而我却住在第二生产队,房东叫李翔,是一个只有一米六出头的老汉,平时少言寡语,不喜欢干农活,当然队长也觉得他干农活太慢,就给他分了一个照顾四头骡子的营生,李翔干别的不行,但是照顾骡子很负责,养得膘肥体壮,自然给队里带来不少好处,拉粮食就会多一些。

和我在同一个生产队的是两个女孩,李梦莹和楚闫妮,说实话,我并不喜欢和这两个女同学在一个生产队,主要是她们都是大户人家的闺女,脾气大,干活不行,吃得还多,还经常数落我,一副大小姐的样子,令人生厌。

刚开始在丁家营的日子,真的不好过,吃的不好,睡的不好,我们住在窑洞中,铺的毡是羊毛做的,上面的腥味很重,而且做羊毛毡的时候,会撒上很多清油,这就给了虫子可乘之机,冬天还能好一些,夏天的时候,那股味道更让人无法接受,有时候你都能看到虫子爬出来,让人心里作呕。

我的邻居是彭杨的弟弟彭真,是一个长相英俊的中年男人,说来也奇怪,彭真生的四个孩子,都是女孩,而且个个长得漂亮,就是没什么文化。

当时村里有小学,只有一个教师,还是完小毕业的,我们到来都,老书记就在我们当中挑选了四位给村里的孩子教知识,前半晌干农活,后半晌教书,我便是这四位老师中的其中一位。

彭真的二女儿只比我小一岁,但因为父母思想保守,不愿意让她们四姐妹读书,我们的到来,给了她们读书的机会,所以彭真的二女儿成了最大的学生。

彭真的二女儿叫彭燕燕,个头很高,17岁的年纪,有着一米七的个头,在农村像这种个头,很多人会说一句“生儿子的料,干活也是一把好手。”彭燕燕很讨厌别人这么形容她,可又没有什么理由反驳,因为自己心里所想的,嘴里却表达不出来,这就是吃了没文化的亏。

因为和彭真是邻居,他们家男丁少,有时候我下课没事干的时候,就会给彭真家挑水,一次两次倒也没人在意,时间久了,村里就流传着我喜欢上彭真的女儿了,至于是哪个他们也不知道,反正把姐妹四人挨个猜想了一遍,最后也没个结果。

彭燕燕好面子,时间久了,也就不耐烦,有一天在上课的时候,当着那么多学生的面对我说:“以后别给我家挑水了,我们自己会挑,省得别人说闲话。”

当时我很震惊,震惊过后是伤心,好心好意帮助你们家,没想到会得到这样的回馈。毕竟当时年轻,还和彭真一家人不来往,哪怕是见了面,都是互相不看对方。

当然这种情况也仅仅维持了半年多,最后还是彭杨出面调解的。自那之后,彭燕燕见了我也有些不好意思,觉得自己做得过分了,不过我和彭燕燕之间,莫名其妙地亲切了许多,哪怕是不说话,见面后她也会脸红,而我也是赶忙挪开眼睛。

一直到1974年,我和彭燕燕恋爱,为了避嫌,彭真提出让我娶彭燕燕,要么以后就别打扰彭燕燕。对于彭燕燕,是打心眼喜欢的,而彭真这个未来的岳父,也是毫不客气,提出200元的彩礼,这在当时,没几个人能办到,我自然也是不例外,赶忙给父母写信,并且还特意带着彭燕燕在县城的照相馆拍了一张照片,寄给远在北京的父母。

因为彭燕燕长得好看,我想就凭一张照片,肯定能给我们的婚姻加分不少,果不其然,父亲在心中长篇大论地写了很多,最后还是同意我们结婚。并且汇款过来200元,这笔钱可以说是我们家所有的家底。

就这样,我和彭燕燕结婚了,婚后我成了中心小学的教师,算是在这里正儿八经地安家落户了,七年时间,我和彭燕燕就生了五个孩子,三胎是一对双胞胎儿子,这令我很高兴。

几十年过去,我很少回北京,除非哥哥姐姐家有事,比如我的外甥或者侄子结婚,或者孙子辈考上大学,才会回去一下。五十年的岁月,眨眼即逝,而我们家现在也是人丁兴旺,全家老少加起来,有17口人,比起其他知青,我是失败的,但在家丁这方面,我是成功的。

在陕北几十年,早已把这里当成我的第二故乡,习惯了这里的生活,也就不喜欢在大城市,我的儿女都在北京,都有自己的事业,总体来说,这辈子活得通透,也很简单,当然快乐就要多一些。

4 阅读:1634

肖寒先僧

简介:用独特的视角评析众生百态,认真对待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