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命曹植作诗,并非七步而是百步?曹植连作两首,全都流传千古

子明感感 2024-09-13 02:32:29

文 | 空纸

编辑 | 空纸

前言

《三国演义》这部历史小说给我们留下了无数精彩的故事,其中不乏兄弟反目、骨肉相残的场景,其中最出名的桥段莫过于曹丕和曹植的“七步成诗”。

但在《世说新语》的记载当中,曹丕对曹植的要求并非七步,而是走马百步,只不过是“命题诗”,虽然时间变长了,但对于曹植作诗的限制也更多了。

而且按照《世说新语》的里的说法,曹植那首流传千古的《七步诗》并非是先做出来的,而是曹植按照曹丕的要求作完一首诗后,步数没有走完,于是继续作了一首。

后来做出来的那首,才是我们熟知的“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而一开始在曹丕的种种限制下作完的那首诗,虽然不及这首脍炙人口,但隐喻和艺术成分却更高。

两头牛打架的故事

曹丕和曹植的关系,一开始其实挺好,年轻时,他们两兄弟一同读书,一同习武,甚至还一起出征打仗。

可惜,天下大势瞬息万变,随着曹操逐渐老去,谁能继承家业成为了曹家最大的争端。

在《三国演义》里,曹丕以心胸狭窄、阴狠闻名,而曹植则以才华横溢、文采飞扬著称,兄弟俩一个注重权谋,一个偏向文艺,性格上截然不同。

长子曹昂死于宛城之战后,曹操只能重新挑选继承人,一开始非常看好曹植,但最终还是选了曹丕作为接班人。

而曹丕继位后,他对曹植一直耿耿于怀,毕竟这个弟弟才华横溢,甚至在某些方面还超过了他。

于是,曹丕继位后,几乎没有放过任何一个机会来试探、打压曹植,目的就是想要知道这个弟弟是不是还有野心,于是就有了《世说新语》当中记载的这个正史之外的故事。

某天,曹丕和曹植一起出游,正好看到两头牛在打架,一头牛被顶着掉进井里摔死了,曹丕心生一计,要求曹植写一首诗,不得提到牛、井、斗和死等字,限制多得离谱。

而且如果骑着马走百步后,曹植没能作出四十个字,那么就直接拖出去砍了。

这分明就是故意刁难,可曹植却从容不迫,在马上一边疾驰,一边赋诗,不仅完成了要求,还将兄弟之间的复杂情感浓缩其中。

曹植的第一首诗是这样的:“两肉齐道行,头上戴横骨。行至凼土头,峍起相唐突。二敌不俱刚,一肉卧土窟。非是力不如,盛意不泄毕。”

乍一看,这首诗表面上写的是两头牛的争斗,按曹丕的要求,没有一个字提到“牛”字,但仔细琢磨,这首诗的背后却是另一番深意。

“两肉齐道行,头上戴横骨”看似在描写牛,其实是在隐喻曹丕和曹植两兄弟本是一路走来的兄弟。

而“头上戴横骨”则象征着他们各自的地位和权力,像牛角一样锋利,既是他们的标志,也意味着可能的冲突。

接下来“行至凼土头,峍起相唐突”是说,两兄弟在某个时刻冲突升级,表面上是在描写牛的打斗,实际上是象征着兄弟争权的局面。

最后的“二敌不俱刚,一肉卧土窟”,更是精妙地表达了曹植的心态:虽然斗争了一场,但一方并非真的败下阵来,而是出于情义,不想继续争斗。

尤其是“非是力不如,盛意不泄毕”这一句,看似简单,实则充满了情感的深度。

曹植巧妙地用“盛意”代替了“力”,表达出他对兄弟之情的深厚,不用尽全力,并非因为力气不够,而是因为情意未了。

这表面上是在说牛,其实曹植是在向曹丕传递一个信息:我不想和你争了,我对你的兄弟情依旧存在,希望我们不要因此断绝手足情谊。

流传千古的《七步诗》

就在曹植作完第一首诗后,步数还没有用完,也或许是觉得不够尽兴,于是他又作了第二首——那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七步诗》。

“煮豆持作羹,漉豉取作汁。萁在釜下然,豆向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这首诗更加直白,不再像第一首那样含蓄,几乎就是在质问曹丕:“我们是同根生的兄弟,为何要逼我如此?”

曹植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曹丕的哀求和控诉,自己已经无心争斗,只希望能保全自己的性命和兄弟情。

这首《七步诗》之所以流传千古,不仅是因为它文字简练、情感深厚,还因为它背后隐藏的兄弟间的残酷斗争。

那曹丕呢?作为一个新登基的皇帝,他对这个才华横溢的弟弟充满了警惕,因为在他的眼中,曹植不仅才气超群,而且一度是曹操心中接班人的人选。

曹丕一直担心曹植有朝一日会挑战他的皇位,所以他不断找机会试探曹植,甚至是故意给曹植出难题。

这次的诗题看似是兄弟间的玩笑,实际上却是曹丕的一次权力博弈。

《三国演义》里,曹丕对母亲非常孝顺,但在对待曹植这件事上,他表现得格外冷酷,他知道,如果他直接下手杀掉曹植,可能会遭到母亲和朝廷的非议。

所以,他借助这次机会,想看看曹植是否还有心争夺帝位。

如果曹植作诗时表现出一点点不满或叛逆的迹象,那曹丕可能就会毫不犹豫地下手。

可惜的是,曹植并没有上钩。

他不仅在诗中没有任何反叛之意,还表达了自己对兄弟情的留恋和妥协。

曹丕一时之间也找不到借口,只能暂时压下杀意,将曹植贬为安乡侯,彻底剥夺了他参与朝政的机会。

权力让人变得无情

曹植的这两首诗为什么能够流传千古?除了他的才华横溢,更是因为诗中所表达的情感深度和历史背景。

这两首诗记录了曹丕和曹植之间的兄弟斗争,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残酷。

曹植在诗中不仅仅在谈论牛和豆子的斗争,更是在表达权力斗争中兄弟情感的扭曲和毁灭。

这些诗歌之所以能够穿越时间,影响后世,正是因为它们超越了个人的情感,成为了权力斗争中人性悲剧的象征。

无论是两头牛打架的隐喻,还是煮豆燃萁的叹息,曹植都用简洁的语言道出了权力斗争的无情,以及兄弟反目的悲哀。

从两头牛打架的诗赛,到“煮豆燃萁”的凄凉诗句,曹丕和曹植之间的兄弟情早已被权力斗争撕裂。

这场斗争不仅让曹丕最终登上了皇位,也让曹植从一代才子沦为封地上的孤独王侯。

曹丕的试探和打压,曹植的妥协与无奈,成就了这段千古流传的诗篇,也让后人对这对兄弟的命运感到唏嘘。

结语

历史往往就是这样,权力的争夺让最亲近的人反目成仇,而诗歌则成为了记录这一切的最佳载体。

曹丕与曹植的斗争虽然早已尘封在历史的长河中,但他们的诗句却成为了永恒的见证,提醒后人不要重蹈覆辙。

权力可能带来荣耀,但它也可能带来无法弥补的伤害,曹丕和曹植的故事,正是这种权力背后隐藏的无情和人性的悲剧。

0 阅读:0

子明感感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