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三线?三线是1964年到1980年,主要涉及中国中西部13个省区进行了一场以战备为指导思想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设施建设。这个项目,用时15年,耗资2052亿,占当时全国支出的三分之一,45个产业基地和30多个新兴工业城市平地而起。
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在加强三线地区建设的背景下,陕西汉中地区成为国家“三线建设”重点地区。1964-1975年,在汉中先后建成了国防军工、科研、航空工业等多个比较齐全完整的工业体系。
其中航空工业(012基地)也成为当时国家唯一的生产大型运输机基地。012基地于1964年10月开始筹建,起初为“歼击机”生产基地,后调整为“大型运输机”(运-8)生产基地。整个基地有22个厂和企事业单位,分布在汉中市及其周边县市中。1975年我国第一架自行设计、独立生产的大型运输机在汉中诞生。1980年,运-8飞机投入批量生产。
位于汉中市南郑区新集镇的原国营华燕仪表厂便是012基地附属的工厂之一,主要生产用在飞机、导弹上的仪器仪表,由华燕仪表厂生产的桡性陀螺,在当时那个时期一直处于领先的地位,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船舶、兵器、通讯等领域。
华燕仪表厂始建于1970年,军工代号“141厂”,地处新集镇华燕村华山沟,这里群山环绕,植被葱郁,下临燕子河,上临华山沟水库,非常符合三线厂“靠山、分散、隐蔽”的建厂要求。厂房车间依山沟走势而建,依次排开,绵延几公里。隐蔽和保密性都极强,是连当地人都知之甚少的禁区。
当时的141厂也是一个小型的社会,出于保密,工厂职工和家属一般很少于外界接触。工厂围墙高建,与世隔绝,内部除了工厂和职工宿舍,还有银行,邮局,粮店,招待所,医院,电影院,托儿所,学校等等。生活物资也由外调运进来,衣食住行无需担忧。
进到80年后期,国家针对这些三线厂开始做出调整,1989年夏天,华燕厂开始搬迁到汉中市南郑区大河坎镇,1994年全部搬迁完毕。经过二十多年的风雨洗礼,如今的老厂区已是物是人非,到处是一片萧条。一排排砖房掩映在树丛之后,房子的玻璃早已被风吹落,只剩下一个个空洞的框架满目疮痍。
旧日的繁华无从寻觅,无论曾经怎样繁华,谁又能拽住时光的衣襟呢?让它驻足呢?在你的身边有类似的三线老厂吗?欢迎说说它的故事。
劳资就在里面当过学徒
九十年代搬到大河坎了。山里老厂现在是养鸡场,还有鹌鹑。大点的厂房附近村民在养牛。这个厂的军工部分现在在西安航天城,后方还在大河坎迎宾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