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的玉屏,风和日暖。阳光下的玉屏红军陈列馆,贺龙、任弼时、肖克、王震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雕像巍然耸立。沿着斜长的步道行进,一座仿古式木屋肃穆静立,屋檐下,牌匾上横刻着的“玉屏红军陈列馆”七个金色大字,在晨光中熠熠生辉。
玉屏红军陈列馆
玉屏红军陈列馆于2018年建成并正式面向公众开馆。
“红二六军团经玉屏”,馆内,8个烫金的大字十分醒目。展厅内一幅“田心坪战斗”布画,吸引不少参观者驻足欣赏。布画中描绘了人民群众与中国工农红军勠力同心、并肩战斗的生动场景——
1935年,红二、红六军团长征途径玉屏,1936年初在田心坪(现田坪镇)打响了红二六军团长征进入贵州的第一仗,经过5小时激战,红军歼灭固守田心坪敌军,夺取了田心坪战斗的重大胜利。
田心坪战斗——曙光从这里初现
田心坪(现田坪镇)位于玉屏东北部,距县城35公里,与湖南新晃毗邻,地处湘黔交界,地属商旅食宿重要栈口,历来为军、政、商、旅通往铜仁、江口、思南、印江等处的要地,也是红二、六军团由湘入黔去江口的必经之地。
玉屏红军陈列馆
87年前,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从各个革命根据地撤出,被迫向陕甘地区进行战略大转移,开始红军长征。
1935年10月,国民党调集140多个团的兵力,向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发动了新的军事“围剿”。红二、六军团决定突围长征北上,11月19 日,两军团在任弼时、贺龙等同志的率领下,从湖南桑植向贵州转移,准备建立以石阡为中心的石(阡)镇(远)黄(平)革命根据地。由于敌人在田心坪布防,阻 击红军的通道,必须要扫除转移道路上的障碍,才能顺利通过。因此,红二、红六军团入黔第一任务就是拿下田心坪。
1936年1月初,红二、六军团在突破国民党军队层层封锁,继新晃与芷江之间的“便水战斗”之后,兵分两路进驻玉屏县境。7日,红二、六军团挺 进黔东,红16师及红校从龙溪口出发经洞坡进入田心坪,敌我双方展开激战,红军以锐不可当之势,向敌人发起猛烈进攻,歼敌一个营,俘敌200余人,取得田 心坪战斗的胜利。
位于田坪南部约9公里的田冲村,曾是红军会合路过之地。
如今,玉屏人已经把不屈不挠的长征精神深深融入到经济建设中,人居环境改造让乡村有了大变样,脱贫攻坚结硕果,田园处处有产业,百姓家家奔富路。这个昔日红军走过的地方,如今已是旧貌换新颜,迸发出勃勃生机。
田冲渡口
“田心坪战斗结束后,8日,红5师和红4师前卫部队在田冲会合后,经渡口冒寒踩水过河,一名战士不幸落水牺牲。”站在纪念馆前,田冲村驻村干部 姚绍银望着田冲渡口,感叹万千,当初条件差,红军冒险趟水过河,现如今虽然村里面已经修好了柏油路、硬化路,但是依然保持着传统的渡河方式。每逢赶集的时 候,驻村干部、村干部积极做红军精神的传承人,主动守护渡口安全,保护群众安全。
亲民爱民——一支老百姓自己的军队
“我们是红军,是为穷人打天下的,你们不要怕……”在纪念馆里,“我与红军的故事”的展览墙上,记述着红军对老百姓的这样一句承诺。
陈列馆内的陈列物品
田心坪战斗后,红六军团16、17两个师全体指战员和红二军团第四师的12团部分指战员夜宿田心坪,田心坪周围的村寨、山坡上的树下都成了红军 的安营之地。据当地健在的老人回忆,当时正值冬季,天下着雪,战士就睡在茶树下,握着枪,随时准备战斗。红军在玉屏期间,对人和气,纪律严明,打富济贫, 与玉屏人民结下了深厚的情谊,给玉屏人民留下了良好而深刻的印象。
听老人们说,朱家场镇有个大土豪郑尔昌,在朱家场一带横行乡里,独霸一带。凡是在朱家场街上建屋的,都要向他交地租,若要迁走,房子不准拆,也不能卖给别人,只能低价卖给他。
红军在进入玉屏前,经事先调查得知郑尔昌这一大土豪。1936年1月8日,红军进入玉屏后,几个穿便衣持短枪的小分队队员直奔郑尔昌家,将其击毙,救济当地贫困百姓,将当地老百姓从郑尔昌的独霸中解救了出来,掀起了全县打土豪运动。
玉屏红军陈列馆与田冲渡口相望
“当时,国民党到处宣传红军是‘共匪’,在他们来玉屏前,大家都提心吊胆,纷纷躲藏。但等他们到了之后才发现,他们与欺压穷苦人的国民党军队不 一样,红军处处为穷人着想,保护穷人的利益。”在玉屏县城居住的周厚坤的印象中,父亲只要一提起红军,就止不住的高兴。红军进入玉屏县城后,在土豪“烂秀 才”家没收了许多衣服、大米等物品放在城隍庙门口,分发给穷人。“我们是为穷人打天下的,你不要怕……”红军看出了周厚坤的害怕,宽慰道,并帮他将谷子挑 回了家。
在得知周厚坤的父亲是皮匠后,便请其帮忙割皮带,切皮带、缝扣环,一根接着一根,从晚上到半夜,周厚坤和父亲不仅得到了割皮带的工钱,还吃上了红军端来的许多肉,过了一次“大年”。
“军爱民来民拥军,军民团结一家亲,一家亲。”一个个小故事,道出了红军与群众的深厚情谊。
谁把人民扛在肩上,人民就把谁装进心里。已是耄耋之年的朱家场镇前光村老支书万天树,作为红军长征的亲历者,讲述抗战历史、传承伟大革命精神,成为他一生的追求。
“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是一支真正的属于群众的队伍。”院子里,阳光下,讲起红军的故事,90岁的万天树老人神采奕奕,“要把抗战历史告诉更多人,把伟大革命精神世世代代传下去。”
红色文化传承——激活乡村振兴新动力
红军足迹留存于斯,长征精神根植于此。
走进朱家场小学,百年古香樟树群整齐排列,樟树下立着“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的纪念碑,巍然屹立,这里便是红军长征江西会馆遗址。
朱家场小学
1936年1月8日,田心坪战斗胜利后,红二军团所属的6师抵达朱家场镇前光屯(现前光村)一带及龙眼村和木弄村部分村寨并驻扎于此,贺龙、任 弼时等军团领导住在江西会馆里,江西会馆成为临时指挥所。1950年剿匪中牺牲的四位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安葬于校园内,校内现有红军长征遗址、革命烈士纪 念碑。
朱家场小学一角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为更好地传承历史文脉,朱家场镇在保护的前提下,将江西会馆改为朱家场小学,部分建筑作为小学教室。校内一角,四位烈士的 墓碑和一座高大的纪念碑在樟树的掩映下,每日陪伴着孩子们成长。当年红军驻扎过的地方如今变成了塑胶运动场,课余时,这里充满孩子的欢声笑语。
重走长征路,学习红军精神。为让党员干部学党史、悟思想,玉屏积极组织全县各机关单位党员干部、中小学生进入红军陈列馆及朱家场小学爱国主义教 育基地,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在瞻仰先烈们的英雄壮举中,学习革命先烈为人民奉献的精神。大家纷纷表示,沿着红军当年的足迹,在实地中感受红色历史,对长征 精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传承伟大抗战精神,是为了更好开创未来。在玉屏红军陈列馆门口,刚刚看完展览的市民姚女士感慨:“我带女儿过来学习抗战历史、缅怀先烈,让她知道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要努力学习,将来为建设祖国贡献一份力量。”
朱家场小学内烈士碑
站在烈士碑前,重温这段历史,感悟我们党强调“看齐意识”的优良传统和经验,对于在新时代如何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
历史翻开新的一页,玉屏干部群众在党的领导下,在红色文化的传承中,奋力书写乡村振兴的新时代故事:玉屏县委县政府统筹县域旅游资源,着力构建 “一心两带三区”的空间布局,打造包含箫笛文化、油茶文化等特色文化旅游产业带,及以玉屏红军陈列馆和朱家场小学为核心的红色文化旅游区等在内的全域旅游 发展模式,红色旅游日益红火,乡村发展充满活力。(龚永文 付加娣 文政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