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好朋友的亚马逊品牌被资本收购,品牌价值一亿多美金,一下子实现了财富自由,让我又是羡慕,又是嫉妒。
毕竟,去年资本看上我们公司其中一个品类的品牌,估价才三百万美金,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我相信未来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同时,依然坚信未来可期!
能够被资本看上,以这么高的价格来收购,说明了如今的市场,大家都知道品牌的重要性,品类深耕垂直的重要性。
在2023年,人人都喊大环境不好的趋势下,也只有埋头苦干,一直坚持推广自己的品牌,一直深耕品类的卖家们逆流直上,利润翻番。
选择大于努力,这句话一直都非常受用!如果没有做好自己的定位,在一开始选择错误的大方向,那么基本上一步错,步步错。
就像老舍先生的《骆驼祥子》这部北漂奋斗史,时至今日,仍对世人有着深远影响。主人公祥子,从一个充满梦想、努力上进的小伙,变成了一个游手好闲、无恶不作的社会垃圾。这巨大的落差,看似是命运钦点的结局,实则是个人选择的结果。
......
很多同学都提及到了一个问题,现在适不适合上新品?
实际上,任何时候都适合上新品的,毕竟打造产品是需要花时间去积累listing的历史销量和历史权重的。
最近,我们一直在上新品,不同品类,进行多listing,多品牌的深耕品类,从而抢占更大的市场份额,抢占更多的市场流量,从而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护城河,不断夯实自己的listing和品牌。
我们的选品模式跟市面上大部分卖家不同,很多卖家基于自己没有一个成熟的选品框架来依据,所以至今依然是测款的模式来进行选品。
每天在亚马逊前台一直翻看产品,每天能够选出大几十款产品,自我认为这些产品都能够进行打造,于是进行每款产品少批量测款。
产品入仓上架了,发现质量差,差评多,退货多,或者产品压根不出单,于是又超低价清仓,然后接着继续选品,发货,反复如是!这样子的操作,实际上白白浪费了很多时间,精力,金钱。
我们一直没有这个测款的习惯,我们选品前都是认真的做好了整个市场竞品分析,根据所调研的数据进行分析,分析产品能不能做,这个细分市场能不能进入打造。
基于细分市场下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长短,市场份额多少,市场竞争环境怎么样,市场主流产品是什么,它们的痛点是什么,退货点是什么,差评点是什么,最后统筹全部调研来的数据,来总结整个细分市场下,基于主流产品上如何去做差异化,创新,从而拥有自己的产品力,然后再进入细分市场,开始打造,这才是正确的选品思路和框架!
因此,确认产品之后,基本就是大批量进行发货,一来是这样子操作,能够大大节省了产品的头程运费,二是为了防止产品在打造过程中出现了断货,出现了断货,出现了断货!
listing出现了断货的情况,转化率直线下滑,直接就腰斩了,后期补上货了,listing的表现很难再像之前一样那么好,除非加大广告预算,提高广告竞价,秒杀等活动去拉流量,有时候依然流量拉升不上来。
最近那么多新品,有一款新品,第一次发货就发了六万个数量,第一次就发那么多数量不是基于自己的盲目自信,而是基于自己的势在必得,对产品信心十足。
产品有充足的库存,能够在整个打造节奏上,拉的更快,在短时间内出更多的订单,换更多的ratings,review(虽然每天的定时定点催评都用坏了几个鼠标)。
那么,listing的历史销量和历史权重能够快速得到积累,listing的转化率能够不断拉升,广告能够逐步减少支出,产品能够更加快速打造成功,实现了成功卡在头部排名位置,每天低预算的广告费,每天不错的订单量,可观的利润!
只有模式是非常成熟的,已经不需要再砸钱试错,运营技能强大,才能够取得成功。如果模式是不成熟的,无法落地的,那么通过快速复制来做大,想必会亏得更快,从此离开了牌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