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第一季度GDP数据出炉了,5.3%的增长量超出了5%预期的一丢丢,按照这样的态势,达成年增长5%的目标应该是板上钉钉的事情。5%增长说高不高,说低也不低了,毕竟全世界经济都不怎么景气的情况下,中国可以说“高速”发展了。然而,在经济一片想好的态势下,我却发现大家的消费降级了?老百姓想要攒点钱,更是难如登天,这究竟是怎么了?
中国经济一路高歌,为什么我们发现赚钱变难了?
想要攒钱,首先你得有钱。网络上每年发布的居民工资水平,看起来是在年年增长,但是现实是你做生意的朋友在和你说,生意不好做;在求职的朋友再和你说,工作不好找;而部分本来安安稳稳工作的朋友,却面临“裁员潮”被迫事业。
看起来,大家的收入在过去的几年中,都经历不同程度的下滑。这让大家不解,钱都到哪里去了?
实际上,赚钱变难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首先是产业经济结构的调整。这两年的供给侧改革,确实给市场带来一波不小的冲击。按照经济发展规律,劳动力会出现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之后在向第三产业过度转移的过程。而每一波过度期,都会出现劳动力的“适应期”。
例如,我国建国后大力发展工业,包括改革开放后大批外资企业到中国设厂办公等,让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市,中国的劳动力在这个过程中完成了从第一产业到第二产业的转移。但是,这些人从农村到城市没有艰难时期吗?当然也有。
同样的道理,我们如今正经历着劳动力从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过度的情况,换句话来说市场机会已经转移到了第三产业。而想要在复制第二产业的成功带来高额的回报和收益几乎不可能,而执着于想要从第二产业获取丰厚利益,当然也面临产能过剩,产品不适应市场等诸多问题。
此外,互联网给我们生活带来前所未有的影响。一方面,也是创造了诸多机会,但是另一方面,他对于劳动力也提出更多的要求。如果无法及时跟上时代的脚步,失业、工资难以更进一步等问题就会产生。因此,从某些方面来说,对于大部分群体当下是实打实的挑战,赚钱难并不是错觉。
GDP年年攀升,为什么老百姓体验感很低?
不知道大家是否从小就有疑问,那些欧美国家他们的GDP不如中国,但是为什么他们人人都有钱又有闲,反观中国绝大部分人群,都在拼命的工作,但收入远远不及欧美国家。不少人将这个问题的解答归结为中国人口过多,但事实并非如此。
我们来看一组数据,在我国GDP比重中,劳动者工资性收入占比约为30%-50%,而这一数据全球平均数为50%-60%。而如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这一数字通常达到60%以上,而我们的邻国,同样是人口大国的印度,这一比例也达到60%以上,部分年份甚至突破70%。
所以说,在这样的结构比例失衡的情况下,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水平较低。所以说,“没钱”真的不是在矫情。
另外,这两年这种感觉正在不断的增强,特别是后疫情时代,国家经济发展和老百姓体验感之间的落差正不断拉大。这又是为什么呢?
而这恰恰是全球化带来的结果。例如,在全球化的影响下,不少人认为工作机会增多,因此我可以尽情的“买买买”,前方必定有高收益的回报等着我。同样,稳定的工作为老百姓的消费提供足够的信心,换句话来说,大家敢于消费。
同样,对于资产预期普遍看好。全球化时代,为了受益保值投资成为一大趋势,而资产的购买不仅有满足个人生活需要,更带上投资的意味。这点表现最明显就是房地产,狂飙十几年的过程中,当年买房的人或者是“炒房”的人,都在其中赚的盆满钵满。
然而,这些在疫情以及部分国家逆全球化操作给破坏了。失业,裁员,收益下降等这样更直观冲击着我们日常的生活,这些远比国家所公布的数据更具有体验感。因此,这也造成二者巨大落差的关键因素。
面对问题,我们该如何应对和解决呢?
攒钱难,是多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第一赚钱难度增加,第二是生活成本不打断攀升。而这需要政府企业以及个人共施力,方能解决。
首先,解决个人生存保障问题。实际上,中国在一方面已经行动起来,加大在民生方面的投入,这点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是非常明显的。例如,住房问题。在经历十几年房价狂飙后,在中央和地方出台一系列“限购令”,利率调整下,各地房价正逐渐走向理性。而今,在面对市场需求不足时,政府降首付、降利率,甚至提供补贴,支持住房改善需求。
尽管相较于高福利或者说发达国家仍然有一定的差距,但相信假以时日,这一差距将会逐渐拉近。把生活成本降下来还不够,还需要给人民涨收入。
劳动力工资性收入占GDP总量低,这是中国人感到“没钱”的主要原因,背后所表现出的是分配不均的问题。而这第一是要发挥工会的作用,保证劳动者应得的权利,通过谈判等多种方式,保证劳动者收入随收益增长,限制资方过分攫取利益。而国企等其他政府性投资,也要关注与民利益共享。全方位降低居民生活成本。
如今,正处于转型关键期的我们,所面对的更多的不确定性,如果攒钱成为了互联网每天都在热议的问题。在我看来,所谓的“极限攒钱法”个人并不赞成,工作、消费不过是为了更好的生活,而且购买欲是人之常情,过分的压制反而不利于个人生活品质的提升。
因此,在面对不确定未来时,不断充实自己,让自己可以跟上时代的脚步。而在消费上,做到理性客观,避免掉入“消费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