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周:吴门十二景

欣赏传播传统文化 2022-08-17 11:59:27

启南,号石田,晚号白石翁,长洲(今苏州)相城人。“明代四大画家”之首,“吴门画派”代表人物。工书画,尤以山水画成就最高。沈周性情坦荡,才华四溢。十五岁代父为粮长听宣南京,时户部侍郎崔恭雅尚文学,沈周为百韵诗上之,崔恭得诗,疑非周所作,以凤凰台歌面试,周援笔立就,词采斐然。崔恭大加激赏,赞为王勃之才,令有司免其粮役。

△沈周《吴门十二景》之一

沈周山水画上溯五代时董源、巨然,近学“元四家”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尤爱王蒙、黄公望。

沈周存世画作中,《吴门十二景》册面可称精品佳构。该册十二开,每开右边为画,左边为沈周自书诗对题;所画为吴县一带十二处绝美景致:虎丘山、玄墓山、虎山桥、南峰、横塘、光福山、天池山、贺九岭、上方山、觉海寺、 姑苏台、莲花峰。沈周作画“自我而入”,此册山水形象优美、清新、淡雅,与其清朗自然的题画诗相对映,呈现出悠然自得、深邃宁静的意境,完整展现了沈周的审美趣味。

容庚得此册视为珍宝,也乐于与同道好友分享。1944年3月15日,启功来借沈周《吴门十二景》册去。启功也爱沈周,除《吴门十二景》外,还曾临摹沈周其他山水作品。容庚《颂斋书画小记》载:“启功临沈周山水卷(1945),纸本,墨笔,高八寸七分,长二丈。”沈周原跋:“成化丁酉秋日,继南弟持纸索余写渔樵图,因为一抹以纪兴耳,周。”启功临摹跋:“后四百六十有九年,岁在乙酉,冬至后一日,临于燕市寓居之简靖堂,启功。”

△启功仿沈周画作

容庚1962年6月北上考古,顺访启功,乘兴索画。时值端午,启功居小乘巷“两方丈之室”,赠其临摹之作并题记:“功不作画久矣,无以应命,因检箧中仅存之旧临石田小卷以呈。”此即作于1945年的临沈周画作,“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笔墨荒芜,斯际已然,先生何以教之”。

沈周

沈周(1427-1509),字启南,号石田,晚号白石翁,长洲(今江苏吴县)相城人。“明代四大画家”之首,“吴门画派”的代表人物。书、画皆为一代大师,尤以山水画成就最为突出。

沈周性情坦然,人也平和,所以在艺术上尤其能包容各家风格,“于诸家无不烂漫”。他的画是平淡天真,舒和但也有骨骼,明四家里,文徵明、唐寅都跟从他学画。

他一生醉心于诗词书画,当时他的画名大,造假的人也多,据说他的画,“片楮朝出,午已见副本,有不日到处有之,凡十余本者。” 王稚登在《丹青志》里说:“先生绘事为当代第一,山水、人物、花竹、禽鱼悉入神品。其画自唐、宋名流及胜国诸贤,上下千载,纵横百辈,先生兼总条贯,莫不揽其精微。”

- 明 沈周 吴门十二景图 -

《吴门十二景》是沈周存世画作中的精美之作。该册共十二开,每开右边为画,左边为沈周的自书诗对题。该画册画的是吴县一带的十二处景致:虎丘山、玄墓山、虎山桥、南峰、横塘、光福山、天池山、贺九岭、上方山、觉海寺、姑苏台、莲花峰。“自我而入”(沈周语)的山水画形象,优美、清新、淡雅,与沈周那清朗自然的题画诗相对映,呈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意趣,一种深遂宁静的意境。

虎丘山

玄墓山

虎山桥

南峰

横塘

光福山

天池山

贺九岭

上方山

觉海寺

姑苏台

莲花峰

《吴门十二景》属于沈周“粗简”一路的画法

局部

沈周以粗阔的线条勾出山石的轮廓,再以粗点皴和类似长点的短线皴加强其感觉,最后再以浓墨作点苔。苔点点在轮廓线上和轮廓线内,更新奇的是点在山石的形体之外,有的还远离了轮廓线;

局部

局部

画中的树木则是粗枝大叶:一个主干分几个大枝,然后以粗点点叶,或以圈勾,或略分“个”、“介”字形,作轮状或扇状的勾画,而多数的树叶是以粗点簇成。

局部

粗简的用笔却是粗而不野,粗而不乱,粗而疏简挺拙,粗而雄浑深厚。其墨色则是浑润润泽,层次丰富,或以沉雄厚重见长,或以清澈淡泊入胜,远近空间通透明朗,画面文雅清逸,具有很高的审美品位。

1 阅读: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