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发展至今,已经有来自世界各个地区的193个国家加入其中了。
自1945年联合国成立至今,已经产生了9位联合国秘书长了。
这九位联合国秘书长有的来自非洲的不发达国家,有的来自南美洲西部,有的来自欧洲的发达国家……
历任秘书长来自世界各地,但却从没有一位秘书长来自中国。
难道是因为我们国家没有合适的人选吗?
当然不是,我国是人口大国,人才济济,在每一个领域都有着高精尖的技术型人才。想要在我国找出一位符合条件的候选人参选联合国秘书长,其实并不困难。
但自联合国成立已经有77年了,我国却从未有人当过联合国秘书长?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并且,除了中国外,美国、俄罗斯等国也从未产生过联合国秘书长。这是为什么呢?
它似乎跟一项规定有关系,那么是怎样的规定才会让从未有来自中国、美国等国家的代表当选联合国秘书长呢?
这跟联合国建立的初衷有着紧密的联系。
在了解这个问题的答案之前,我们必须要知道,联合国这一组织到底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建立的。
任何一个组织的建立,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建立的过程中,总是会经历各种各样的失败。而联合国的成立也经历了这样曲折的过程。
联合国的前身是国际联盟组织。
国际联盟的建立,得益于伊曼努尔·康德在十八世纪末期提出的和平国际社会理念,他是第一位提出该理念的人。
1795年,伊曼努尔·康德在《永久和平论》一书中首次提出了“代议制政府与世界联邦”的想法。这是促使联合国成立的重要理论基础。
而二十世纪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则是促使国际联盟成立的重要事件。
在20世纪初,欧洲大陆分为同盟国、协约国两个阵营。谁也没想到,这两大阵营的对立,后来会逐渐演变为第一次世界大战。
经历四年的战争,一战终于落下帷幕。战争带来的影响席卷着欧洲各个国家,各国社会体系、经济系统、政治体系等都遭受到了极大的打击。
在这样萧条的国际形势下,“反战”成为了欧洲各国经历过战争的人民的共识。
与此同时,有人提出建立一个国际组织,采取各国合作的形式,以和平的手段去共同处理各国之间的纠纷。
因此,国际联盟组织应运而生。
从1920年至1946年,这26年期间,国际联盟的确不忘自己成立的初衷:用和平的方式解决国际纠纷。
20世纪20年代时期,国际联盟曾成功地解决了各国之间的一些小纠纷。
但在20世纪30年代,各国冲突加剧,国际形势严峻。国际联盟对此无能为力,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二战的爆发。
而二战的爆发,也让国际联盟这一组织名存实亡,只剩下一个空壳。
人们急需一个真正有能力解决各国之间矛盾的国际组织出现。在这样的情况下,多个国家提议建设一个新的国际组织来促进世界和平发展。
1946年,国际联盟宣布解散,它被新成立的联合国所取代。
早在1943年,为了建立联合国,各国开展了两个与之相关的重要活动。
一是签署《莫斯科宣言》,二是举行德黑兰会议。这两个活动的开展都有着一个共同的目标,那便是尽快建立联合国,以维护世界和平和安全。
1945年10月24日,联合国诞生。此后,每年的10月24日都成为了联合国日,以此来纪念联合国诞生这一伟大事件。
联合国的诞生,代表着世界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那便是和平的时代。
经历过两次大战的国家及人民,早已对战争恨之入骨。
战争除了给他们带来灾难、痛苦,使得他们流离失所、永失挚爱外,从未给他们带来过任何幸福的事物。
而联合国的成立,正是为了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各个国家之间共同发展,让世界变为更美好的世界。联合国,将会一直向这个目标迈进。
为了迈向这个目标,联合国所做的事情都必须要做到公平公正,所有国家一视同仁。
02 联合国秘书长联合国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组织。在这个组织里有着来自全球各地的各个国家的代表。除此之外,其名下还有多个机构需要进行管理。
那么如此巨大的一个组织,由谁来管理呢?
这一切的工作都离不开联合国首席行政长官,即联合国秘书长。联合国秘书长是由安理会推荐的,是联合国的行政首长。
我们要知道,联合国秘书长的主要工作,就是将其认为的潜在威胁,即威胁各个地区又或是世界和平和安全的所有事项向安理会提出,使之获得联合国的关注,引起重视。
同时,他还承担着执行安理会或联合国大会等其他机构托付给他的任务。
并且,身为联合国的秘书长,要加强与各国之间的联系,促进各国之间的友好往来,为弱小国家发声,保护他们应有的权益。
因此,联合国秘书长这个职位在联合国这个组织当中是十分重要的。
如此重要的一个位置,肯定是需要一个优秀的人来担任的。
而中国人才济济,从来不缺优秀的人才,为什么从未有中国人担任联合国秘书长一职呢?
正是因为联合国秘书长一职十分重要,因此联合国秘书长的选举十分严格。
联合国秘书长的任期为五年。若是前一任秘书长表现优异,并且通过了投票后,就可以再次连任。
联合国秘书长的产生需要通过层层严峻的关卡,能够被选到最后的人,都是十分优秀的人才。
能够被推选出来的候选人,他们自身都应该要具备以下的条件。
一是能力足够强,德高望重,能够胜任联合国中各种繁琐的工作。
二是要有和平的意识和理念,并将这种理念贯彻到底,为促进世界和平发展作贡献。
三必须掌握联合国六中官方语言的其中一种,能够在交流当中不受任何障碍,以便后续工作的开展。
以上的三点,是对参选的候选人最基本的要求。
这三点要求,似乎在国内能够找到许多符合以上要求的人。
但我国还是从未有人担任联合国秘书长,原因其实很简单,它与联合国秘书长的选举流程以及一些不成文的规定有关。
选举联合国秘书长的流程是十分繁琐的。
首先,在现任秘书长的任期即将结束前,想要参选联合国秘书长的参选国要先向世界各国通报自己国家推选出来的参选人选。
其次,参选名单全部出来后,该份名单将会交到联合国安理会各成员国的手中。只有得到安理会所有成员国的同意下,该名单才会提交到联合国大会上。
然后,就来到了参选的最后一个环节,由联合国的所有成员国对所有候选人进行投票。最终,票数最高的人将会成为下一任的联合国秘书长。
而在第二个环节当中,有五个国家有着一票否决权。这五个国家是联合国内的一个组织,我们称之为“五常”。
五大常任理事国指的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反法西斯阵营中的四个大国,此外还包括参加了反德联盟的法国,即二战的五大战胜国。
这五大战胜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才换来了一个和平的世界。因此,为了嘉奖这五个国家做出的巨大贡献,联合国任命他们为五大常任理事国。
这五个国家分别是中国、美国、俄罗斯、法国和英国。
禁止中国推选自己国家的候选人是因为,候选人要参加最后的投票就必须通过五大常任理事国的投票,获得“同意”的五票。
但若是中国、美国、英国、俄罗斯、法国这五个国家当中,有任何一个国家投出了否定的一票。那么该名候选人必须重新进行投票,直到全部同意为止。
但若是有来自五大常任理事国的候选人参加竞选,这五个国家很难做到公平公正,因为各国都希望自家候选人能够被选上。
因此,为了避免这一情况的出现,干脆直接禁止五大常任理事国参与联合国秘书长的竞争。
这便是为什么从未有来自中国和美国这两个国家的代表,当选为联合国秘书长的原因。但禁止五常国家参加联合国秘书长的竞争并不仅仅因为这个。
还有一些不成文的规定的存在,也阻碍了中国代表成为联合国秘书长。
第一,联合国秘书长的候选人一般来自中小国家。
这是为了避免矛盾,平衡各国之间的利益。让实力没有那么强盛的国家来参选秘书长,才能够真正促进世界各国的和平。
而如今中国在当今世界,无论是在军事实力上,还是在经济实力上,都是有着国际影响力的大国。
其一举一动都极有可能会使如今较为平静的世界形势发生改变。
每一个人都热爱自己的国家,都希望自己的国家发展得更好。
若是让来自中国、美国等国家的候选人担任联合国秘书长,秘书长有可能会为了自己国家的利益而做出一些不利于国际社会的事情。
其国家实力本就强盛,在这样一番暗箱操作之下,各国之间的平衡就会被打破,世界格局很有可能再一次改变。
而联合国本就是为了促进世界和平发展而存在的,这样的事情违背了联合国建立的初衷。
第二,联合国秘书长的人选不能连续由来自同一大洲的人担任。
即若是连续十年,联合国秘书长都来自欧洲,那么在下一次选举联合国秘书长时,新任的秘书长必须来自除欧洲外的其他大陆洲。
虽说是不成文的规定,但也并不是所有国家都认同以上的规定的。
2007年,在选举新一任联合国秘书长时,第三条规定便受到了挑战。
当时,即将卸任的秘书长科菲·安南是加纳籍,来自非洲西部的一个国家。按理说,下一任秘书长应该从亚洲候选人里面产生。
但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西方国家提出了质疑,他们认为下一任秘书长不一定非要来自于亚洲。他们声称,这条不成文的规定可以被打破。
这一举动,引起了联合国内的讨论。
若是此次以美国为首的国家,真的将这项不成文的规定打破,那么联合国秘书长的选举从今之后将会发生巨大的改变。
庆幸的是,经过相关国家的妥协与协商,他们决定还是遵守这项不成文的规定。因此,来自于韩国的潘基文当选为下一任的联合国秘书长。
03 选举联合国秘书长的规定的转变在前面,我们曾提到联合国秘书长的人选一般都来自中小国家。
但在联合国成立之初,这并不是一条不成文的规定。
在历任九任的联合国秘书长当中,最初的三位联合国秘书长中,有两位全都来自发达国家,仅有吴丹一人来自发展中国家。
在那个时期,联合国秘书长这个位置似乎被西方发达国家垄断了。而其余实力较弱的发展中国家则与这个位置无缘了。
为了改变这样一个状况,让发展中国家的候选人能够成为联合国的秘书长,中国代表团做出了巨大的努力。
而这巨大的转变,也让联合国听到了越来越多发展中国家的声音。
这次巨大的转变发生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
1981年,联合国秘书长的位置即将出现空缺,这意味着新一任的联合国秘书长必须马上诞生。
在这一次的竞选当中,库尔特·瓦尔德海姆选择了再次参加竞选。此前,他已经连续十年担任联合国秘书长这一职位了。
若是库尔特·瓦尔德海姆再次参加竞选,联合国秘书长这一职位有极大可能再次成为他的囊中之物。
因为在任职期间,库尔特·瓦尔德海姆为维护大国与小国之间的平衡做出了巨大的努力,让人们对联合国有了更高的信任度。
库尔特·瓦尔德海姆在任职期间作出的成就是巨大的,获得了极高的认可。在国际社会上,库尔特·瓦尔德海姆有着极高的威望。
因此,联合国授予了他“联合国和平奖”,感谢库尔特·瓦尔德海姆为世界和平所作出的一切努力。
在1971年底,新一任竞选开始,库尔特·瓦尔德海姆作为候选人参与到了此次的竞选当中。
经历层层的选拔后,最终,库尔特·瓦尔德海姆以优异的表现从一众候选人中脱颖而出,当选为联合国秘书长。
这离不开各国对库尔特·瓦尔德海姆的支持和对他的期望,他们相信他能够在这个位置上做出一番成就来,为世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但1981年,在库尔特·瓦尔德海姆第三次参加竞选时,中国代表对库尔特·瓦尔德海姆连续投出了16次反对票。
按照当时的形势,库尔特·瓦尔德海姆已经得到了美国、俄罗斯两个大国的支持,这次当选应该是毋庸置疑的。
谁也没想到,中国会投出反对的一票。
长期由发达国家的候选人担任联合国秘书长,不利于世界和平的发展,应该让联合国这一舞台有更多发展中国家的参与,倾听发展中国家的声音,世界才能逐渐向美好的方向发展。
因此,中国并不希望联合国秘书长这一职位一直由来自西方发达国家的代表担任。
在这一次竞选当中,中国有着支持的人选,他便是来自坦桑尼亚的萨利姆。
萨利姆的国家,坦桑尼亚,位于非洲东部,是世界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
若是萨利姆能够当选联合国秘书长,对于非洲落后国家的发展就会有很大的帮助,并且能够倾听他们的诉求,为世界和平作出巨大的贡献。
因此,在五常投票环节时,中国代表连续向库尔特·瓦尔德海姆投出了反对票16票。
但美国似乎与我们持相反的意见,美国并不希望萨利姆当上联合国秘书长。于是利用一票否决权,美国一直对萨利姆投出反对票。
库尔特·瓦尔德海姆和萨利姆一直得到反对票,局面僵持不下,导致名单迟迟无法确定,最后的投票环节无法进行。
无奈之下,库尔特·瓦尔德海姆宣布退出本次的选举。在这之后,我国支持的非洲代表萨利姆也宣布退出此次联合国秘书长的选举。
两人的退出,让此次的选举顺利地进行了下去。
最终,新一任秘书长,哈维尔·佩雷斯·德奎利亚尔来自南美洲的一个发展中国家,秘鲁。这样的情况正是中国代表们所希望的。
而这一次的竞选后,越来越多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候选人当选为联合国秘书长。发展中国家不再是世界的边缘群体,他们正逐步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
联合国之所以规定,来自五常国家的代表不能够当选联合国秘书长也是出于这个原因。
世界的和平发展并不是仅仅依靠那几个大国就能够实现的,更多的应该是关注中小国家的发展。这样,才能够让世界越来越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