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水晶杯:跨越千年的璀璨
1990年,秋风送爽,杭州市半山镇石塘村的砖厂依旧忙碌。工人们在山丘上辛勤取土时,意外地发现了一个直径不到一米的洞口,洞口周围散落着一些玉器碎片。这一发现迅速引起了文物部门的注意,他们迅速赶到现场进行勘察。
经过详细的勘察和试探,专家们断定这座看似普通的山丘下竟藏着一座战国大墓。由于地面建筑早已不复存在,墓内结构也严重损坏,专家们决定进行抢救性挖掘。随着挖掘的深入,这座战国大墓逐渐露出真容。
战国水晶杯出土时情况在距离地面约一米深的位置,考古队员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泥土中闪烁着星星点点的晶莹亮光。他们原以为这是一枚纯度较高的白玉,但经过清理,一个通体透明的“玻璃杯”出现在众人面前。这突如其来的发现让考古人员大失所望,甚至有人怀疑这是现代盗墓贼留下的水杯。
然而,经验丰富的老专家却劝说大家不要急于下结论,建议将杯子送往北京鉴定中心进行鉴定。不久后,鉴定结果传来,令人振奋不已:这只杯子并非玻璃制成,而是水晶!更令人惊讶的是,这只水晶杯竟然是战国时期的文物,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
面对这一发现,人们不禁好奇:古人究竟是如何将一整块水晶打磨成如此精美的“水杯”的呢?经过研究,专家们发现这只战国水晶杯主要运用了弧面打磨和抛光技术。在玉器加工工艺逐渐成熟的战国时代,这些技术已经相当精湛。通过使用金刚砂类的物质作为中间介质,古人成功地将水晶加工成了这只精美绝伦的水晶杯。
这只战国水晶杯的造型简洁大方,与现代人常用的玻璃杯极为相似。它用整块优质天然水晶制成,高15.4厘米,口径7.8厘米,底径5.4厘米。杯体略带一点淡琥珀色,表面经过抛光处理,中部和底部有天然的絮状结构。它不仅是中国出土早期水晶制品中器型最大的一件,更是中国水晶文物史上的瑰宝。
除了这只珍贵的水晶杯外,战国墓中还出土了整套的原始瓷编钟、陶权以及包括玉璜、玉虎等玉件在内的成组佩饰。这些陪葬品彰显了墓主人高贵的身份和地位,专家分析他应该是当时驻守杭州一带的行政长官或军事首领。
战国水晶杯 杭州博物馆藏战国水晶杯为战国晚期水晶器皿,于1990年出土于杭州市半山镇石塘村,现藏于杭州博物馆,其高15.4cm、口径7.8cm、底径5.4cm,整器略带淡琥珀色,局部可见絮状包裹体;器身为敞口,平唇,斜直壁,圆底,圈足外撇;光素无纹,造型简洁。战国水晶杯以其独特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被誉为“镇馆之宝”。2002年1月18日,国家文物局将其列入《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足见其珍贵程度。如今,这只战国水晶杯被杭州博物馆珍藏,成为了展示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