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文:小利浦
编辑:望梅止渴!
——【序言】——现如今农村景象:土地荒芜,人皆离散,仅剩老头小孩苦捱穷日子。故土何以至此?
人口流失、资源匮乏,何时能迎回昔日繁荣?
此乃急需反思之困境,须干着急,更须破局。
——【正文】——身为一个农村人,
我深知故乡的变化是慢慢浸入骨子里的,像是多年不见的熟人成了陌生人,格外触动人心。
我的故乡原本是块丰饶的土地,四季分明,庄稼的生长就像村子里过去繁茂的生机。
然而,时至今日,这片土地只剩下荒芜与沉寂。那曾经被我们当作粮仓的田野,现在杂草丛生,无人问津。
房屋悄悄地它们伴随着岁月的流逝而逐渐失去生机,甚至连盖过的茅草都开始随着风雨剥落,露出斑驳的瓦片。
每天早晨,村里的人们习惯在家清早醒来,开门的瞬间却扑面而来一阵寂静。
偶尔能听到一些声音,那是村头的大树下,老人们习惯于打牌解闷,他们的对话围绕着过去的年景、外出打工的子女与生活琐事。
日子就这样一天接着一天,像老钟表一样老旧沉默。在这个村村里,你可以看到老人们活动的范围逐渐缩小,活动的时间也随之减少。
他们总是习惯性地走到村口或者邻居家串门,手脚架着,慢慢地过着一种叫安静的生活。
小孩子们是村里仅剩的一些生气。许多村里的孩子放学后就四处乱跑,没什么特别的顾虑。
因为村里没有像样的游乐设施,这些孩子们的游戏从来都是简单的——捉迷藏、在田野上奔跑、去河边捞鱼。
这一切仿佛是看似美好的田园生活,但却缺乏引导和教育,只能仰赖一年一度的外出务工的父母回来时带来的短暂温存。
村子里几乎没有年轻人留下来生活。
每年过完年后的那些日子,我总能看到一辆辆面包车将年轻人拉到火车站。
人走了,留下的老房子就像被遗弃的老人,等待着晚年的安宁。房子们一年一年地老化,木梁开始腐朽,墙壁开始出现裂缝,而至终将成为一种几乎无法再修复的残破。这样的景象在村子随处可见,并不是耸人听闻,这就是村子的现状。
更为烦恼的是,村里的经济几乎没有多大生气。种地成了老人的事,因为年轻人都不愿意,也没信心靠种土为生。
收入微薄,给孩子上学的钱都让这些老人们捉襟见肘。每到节假日,村子才会显得有些热闹,村里的年轻人回来,给老人带来短暂的欢愉。
村里那些在外工作的人总会带回一些钱,不仅是为了补贴家用,更为了让相隔遥远的爱与亲情得以继续。然而,这种短暂的热闹稍纵即逝,假期一过,村庄又归于沉寂,仿佛在安静中等待下一次的团聚。
村里的孩子虽然有学校,但设施简陋,教育资源匮乏,让人忧虑,老师也并不是很足。
孩子们只能上些基础课程,这让人对他们未来的发展感到担心。
医疗条件同样不容乐观,村里的小诊所显然不能满足全村人的需要,药品短缺成了常态,任何严重一点的病都必须赶到镇上甚至县里去看。
不少老人因为这条件,要么拖着病体去远处求医,要么就在家苦捱,直至病情不再能忍受。
田野因为无人打理而慢慢退回到荒芜的状态。那些田地的主人都去了远方,他们宁愿在城市里打工赚钱,也不愿意留在村子里。
这使得土地荒废,连一些基本的农作物都很难照常生长。这片土地似乎在呻吟,等待有人重新赋予其生命力。
然而在年轻人眼中,土地似乎已成了负担——他们要的是更大、更广阔的世界,而不仅仅局限在农村里!
地荒废,老宅破败,留守老人和孩子的生活艰辛而无奈,这一幕幕都像在告诉我们,只把希望寄托于几天的热闹与团聚是不够的,农村的未来究竟在哪里?答案或许没人能告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