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一扒工党在英国搞过的社会主义

朝不慵 2024-07-06 08:00:57

7月4号是美帝的独立日,巧合的是,这两天英国提前进行的大选也出了结果。英籍印裔的苏纳克所带领的保守党输光了裤衩,苏纳克已经非常友好地向支持者道了歉并宣布辞职了。大家都在调侃说值此独立日来临之际,英国终于也摆脱了印度的统治。

其实英国人就是看保守党待得太久看烦了,烦透了他们一个接一个的丑闻。从前任鲍里斯鲍中堂瘟疫时期的酒会;到民众好感度为-70%,担任首相一个月零19天就被炒鱿鱼的特拉斯;再到诺曼底登陆纪念日提前退场,对二战中牺牲的军人似乎缺少尊重的苏纳克,再到近期被爆出的贿选……

时隔十四年,英国人轰走了保守党,迎回了工党。这个工党,名字咱们听着特别亲切,实际上大家也没有搞错,的的确确就是英国的工人政党。上世纪中叶有段时间,甚至试着在英国搞过社会主义。

一般都说英国工党成立于1900年,其实他们活跃的时间比这要更早一些。英国作为第一个完成了工业革命的国家,初代制造业狂魔,很自然也拥有第一批工人阶级。只是在早期,工人阶段处境悲惨,根本就没有机会发出自己的声音。

马恩在他们的著作里描述了无产阶级的悲惨生活,是因为他们在那个时代真真切切地见过那种生活。是因为在英国,曾有一个时代,英国的儿童被送进挖煤的矿井里,青春期还没到,却已经被老头子一样患上佝偻病。曾有一个时代,老百姓一天要工作16个小时,得到的微薄收入只能够勉强维生,而且前途根本没有保障。

从农业时代过渡到工业时代,理论上社会是突飞猛进,所有人生活都得到改善。但现实并不是这样,在时代变迁的初期,英国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比起好歹自由自在一点的农耕时代是下降的。

原本那些贫穷但好歹还有田园牧歌的农民,在刚刚被变成机器,变成螺丝钉的时候,生活水平和生命的尊严是直线下降的。时代的进步最终会惠及所有人,但在前面几波浪潮打过来的时候,可能会有些人没来得及换口气就被拍死在沙滩上。

马恩他们见过那个时代平民老百姓的艰难绝望,所以他们才会有后来的诅咒和理想。他们的愿望,本质上是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够生活得更有尊严,更有价值一点。而在那些原教旨自由主义经济论者看来,效率是唯一的正义,个人的生死得失是不值一提的。

说回我们的原题,英国最先拥有工人阶级,但前面两百年里没有工人阶级说话的份。这个工党的前身就是一个工会性质的组织,也是经过许多流血的斗争,好不容易才被容许存在。

整体上他们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尤其是随着投票权范围的逐渐扩大,地位越来越高。原因很简单,工人队伍人多力量大嘛。英国的规则一开始是有钱人才能投票,慢慢不太有钱的人也可以投。一开始只有30岁以上的男人才可以投,渐渐变成女人也可以。然后年龄限制再逐渐往下拉,前几年好像在争论该不该让16岁的娃娃参与投票。

工党一开始没独立地位,只能依附于自由党生存。他们支持自由党,从自由党手上分走一点利益。到了1900年时,才终于自立了门户。

和马恩所设想的不太一样的是,英国工党选择的是费边主义的路线。啥是费边主义呢?就是渐进和改良,别像法国人俄国人那么冲,也别像德国人日本人那么愣,有啥梦想都一步步推进,慢慢去实现。

这一套非常符合英国一贯的作风,很保守但有耐心,非常顽固但不死轴的作风。项目能上就变着法子上,发现确实不行也能情绪稳定地放弃。

工党在二战前成功执政过几把,不过没啥正经影响力,咱们略过不提。他们真正的发挥,是到了二战后。

邱吉尔在二战中算是为英国立下了奇功,因此1945年大选时,大家觉得毫无疑问该保守党赢,邱吉尔继续当首相啊。大选的结果却让所有人大跌眼镜,工党大获全胜,邱吉尔惨遭抛弃。

其实英国人民并不是忘记了邱吉尔的功劳,主要是作为曾经的世界第一强国,原教旨自由主义经济的践行者,底层老百姓苦日子过得太久了,想要更多的安稳、保障和公平。

偏巧二战期间,作为联合政府一部分的工党,负责着劳工、军需、经济这些职务,在他们主导下的战时经济,虽然大家都过得紧巴巴,但整体上比较平均,而且每个人都能得到基础的保障,大家感觉还挺满意的。

英国老百姓很自然地觉得,在工党的管理下,战争时期都能有基本保障,和平时代怎么地都会更好是吧?何况工党描绘的人人平等,人人都过好日子的美好图景,确实很符合大家的愿望。

于是,在艾德礼的带领下,工党开始在英国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主要就两方面,一是实行国有化。英国先后搞了三轮国有化,先后把英格兰银行、铁路、航空、通信、电力、矿山、钢铁、机械、电子、汽车等等这些产业通通给国有化了。巅峰时代占到了他们经济的10%。

他们认为只有把这些关键行业掌握在国家手上,才能够确保它们服务于全体民众的利益,才能够保证某些基础性的障碍。

然后是建立一套完整的社会福利体系,从教育医疗养老到失业,方方面面都给予高度的保障。当年英国搞了一套免费医疗的体系,看病不用钱,甚至近视了配眼镜都不收钱。

李光耀当年正好在英国留学,免费配到眼镜后暗中窃喜,一度对英国十分仰慕,觉得这发达国家确实是厉害。

不过后来他就发现,英国和欧洲的福利制度搞过头了。要是什么都不用做就能够衣食无忧的话,90%的人会变成不愿劳动,只要福利的懒汉。英国某种程度上是矫枉过正,在为过去的历史买单了。

不论是国有化,还是发福利,都需要大量的钱。作为费边主义者,英国国有化过程中,基本上是采用真金白银从私人手里收购的方式。钱和财富其实是不会凭空产生的,始终需要社会成员去创造,或者像他们以前做的那样开着炮舰出去抢。

可是二战后的英国人早已经没有了开疆拓土的雄心,事实上正好相反,他们的帝国在迅速地土崩瓦解。他们选择了在一个蛋糕越做越小的时候来分蛋糕,非常顺利地把英国搞成当年西欧发展最慢的一个国家。

我们已经有非常多正面和反面的例子来证明,企业的好坏,并不完全由是否国有化来决定,要看很多方面的因素。国有化的有好企业,私人运作的也有坏公司。不过英国恰好属于国有化后,运营得巨烂的例子。

英国那些企业国有化后普遍不赚钱,甚至在亏损。以1978年到1981年为例,他们的国企占到他们投资比重的16.8%,产出却只有10.9%。根本原因大概在于,当年他们搞这一套的时候,本身已经没啥雄心壮志了,就没想着好好发展,每个人都只是想给自己分个大蛋糕过更爽的日子而已。

于是到了1979年,保守党的铁娘子撒切尔夫人上台了。当年英国人已经烦透了工党,因为搞了几十年,经济越搞越烂。撒切尔夫人信奉的也是自由主义经济,在那个特定时期里,这一套正好是英国需要的良药。

她想方设法削减福利,把一部分国企重要私有化,同时实施保守的货币制度,设法抑制通胀。1980年代,是二战后英国经济增长比较好的一个阶段。英国小小的雄起了一下,中间还在马岛战争中吊打了一波阿根廷。

撒切尔夫人,也因为这些成就,而被视为是二战后英国干得最好的首相。不过啥事都有两面,削减福利也会伤到民众的心,并不是所有都喜欢她。其实凡事都有个度吧,老百姓辛苦工作,肯定是为了过好日子,那种把人一直当机器和螺丝钉的想法,和过度的无条件的福利一样,肯定是有毛病的。

工党到了90年代重新执政,不过这时候的工党,也已经认识到他们原来那一套无脑地大搞福利的想法,确实行不通,会损害英国的经济。工党修正了他们的路线,再也不搞国有化,也不搞福利了,他们拥抱了市场经济,要走一条更为温和的路线,自称为“第三种道路”,代表人物是摇滚歌手出身的托尼·布莱尔。

工党仍然提倡注重社会的整体公平,不过老实说,基本停留在喊口号,吸引选票的层面,没什么实现的路线图。经过半个世纪的缠斗,工党已经失去了原有的灵魂,和保守党变得非常相似。这句话主语换成保守党,也没啥问题,它们两家现在已经以没啥本质不同了。大家都很有才,说话都很好听,都不一定会认真去实现。

现在上来的这位斯塔默老哥,是工党里非常温和、中性的派别,所以左的右的都很喜欢他,同时又都不喜欢他。他们纯正的工人阶级出身,不过出身不代表什么,撒切尔夫人原生家庭是开小卖部的,说起来也算比较底层。斯塔默是比较老派稳重的类型,跟鲍中堂他们这类喜剧选手不是一个路数,也许他会更英国一点。

1 阅读:59

朝不慵

简介:理解世界,增长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