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名家走进大学校园

河北新闻网 2024-07-02 08:51:09

“热爱生活从热爱文学开始”“写作表达内心,确认自己,挽留时光”“经历是写作的根基,读书是写作的积淀”……6月13日,在中国作家·河北文学周“文学名家进校园”活动中,作家张平、龙一、李元胜、付秀莹、关仁山、郁葱走进河北师范大学,结合自己的文学创作历程,围绕“谱写新时代文学的青春之歌”主题,就如何走上写作之路与大学生进行了对谈分享。

张平是山西人,著有长篇小说《天网》《抉择》《生死守护》《重新生活》、中短篇小说集《姐姐》《夜朦胧》《十面埋伏》、长篇报告文学《孤儿泪》等。在其近半个世纪的写作生涯中,张平始终保持旺盛的创造力,在一部又一部作品中不断融入新的观念和认识,他说自己的作品是“写给那些最底层的千千万万、普普通通的老百姓看,永生永世都将为他们而写作”。

“大学期间要尽可能把文学经典都接触一遍,掌握文学原型是写作的基本营养。”龙一是热播剧《潜伏》的原著作者,他说在上大学前就希望成为作家,直到近40岁才成为专业作家。“只要你喜欢一件事,无论中间经过什么都是积累,最终都会成功的。”他表示,自己特别醉心于在每一部小说中寻找前所未有的人物和结构,每一部小说都像纯手工制品,不可能复制。

作家关仁山是河北文坛“三驾马车”之一,他的作品有很多都是写农民、写农村变革的,他认为,农民可以不关心文学,但文学不能不关心农民的生存。关仁山的长篇小说《日头》《麦河》《天高地厚》《金谷银山》《白洋淀上》等都是书写的农村变革,农民和土地给了他源源不断的创作激情。“我的《白洋淀上》描写了雄安新区这片土地的前世今生,也塑造了一批具有家国情怀的乡村新人形象。”关仁山说,文学就是人学,文学写作最终还是要回归到写人上。

“无论是写村庄、写城市、写中国还是写世界,最终还是在写人心、写人性。”文学就是人学,河北作家付秀莹十分赞同关仁山的观点,她认为文学最后还是要回到人,文学描写的是人的内心世界、生命情态,她的长篇小说《陌上》《他乡》《野望》等,描述的就是人对世界生活的理解和认识。

文学以独特的方式记录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反映着人们的精神追求和情感体验。文学也是一些人的避风港。

“文学就是我的避风港。”诗人李元胜说自己一写诗就放下了很多东西,用写诗来安慰自己。在活动现场,理工科出身的李元胜分享了自己对于职业、人生规划的感悟,“我大学学的是电机专业,大二时对文学创作产生了兴趣,一直坚持到现在,我觉得大家要想清楚自己最想要的是什么,确定了以后就要坚持下去。”

河北诗人郁葱说,比天分重要的是经历,每个人的经历都是独特的,能增加作品的重量和厚度。郁葱认为,写作其实并不复杂,经历是写作的根基,读书是写作的积淀,也是为写作找到一个尺度。(河北日报记者 田恬)

关注河北新闻网,了解河北最新新闻。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