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姜喆
“地铁一响,黄金万两。”
据山东省交通运输厅消息,目前青岛地铁6号线一期工程在完成为期三个月的不载客试运行之后,顺利通过竣工验收,距离初期运营再进一步。该项目起于辛屯路站,止于生态园站,全长约30.8公里,开通后将与1号线串联起西海岸快线换乘,加强西海岸新区与青岛东岸和北岸城区间的快速交流。
对于现代化城市而言,地铁往往与商业、人口、房价等城市指标紧密相连,地铁的规划在一定程度上是城市经济发展的体现。
据交通运输部发布2023年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数据,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全国共有55个城市开通运营城市轨道交通线路306条,运营里程10165.7公里,新增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16条,新增运营里程581.7公里。
在这份城市排名中,青岛的运营里程达326.3公里,位居全国第十位。继续稳固住了“北方第二城”的位置。不过,在交通运输部发布2023年1月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数据中,青岛的运营里程为323.8公里,这也意味着过去的一年中,青岛地铁基本没有建设的增量。
从大的环境看,地铁建设规划的宽松时期已经结束,全国范围内的“降温潮”不可避免地到来。
而在过去十年间,青岛地铁经过几轮规划的狂飙突进后,网络基本完善,继续大规模开发新线的必要性降低。综合人口、产业、城市发展等基本面,地铁建设拥有较大增长空间的时期已经过去,青岛告别“狂飙时代”也在情理之中。
后来者居上
对于城市的发展来说,地铁的建设不仅会缓解城市的交通压力,改变人们的出行方式,还可以改变城市的格局,是城市发展能级的体现与城市形象展示的重要窗口。
近年来,中国城市地铁建设如火如荼,现代化的轨道在城市地下编织起快速、高效的交通网络。北京、上海的总里程超过800公里,是城市地铁建设的“第一梯队”,放眼世界也是遥遥领先。
第二梯队为广州、成都、深圳、武汉、杭州5座城市,里程在500-600公里区间。
第三梯队为排名第8的重庆至第17名的长沙等10个城市,里程为200-300公里水平,这也是近十年来地铁建设速度最快的10个城市。
从开通首条地铁的时间来看,北京、天津、上海和广州称得上是先行者,均在2000年之前实现了地铁通车。深圳、南京、武汉和重庆则集中于2004年左右开通地铁,成都和杭州要更晚一些,首条地铁的开通时间分别为2010年和2012年。
作为经济总量排名为“北方第三城”的青岛,地铁建设起步较晚。2015年12月16日,青岛地铁3号线开通试运营,青岛才拥有了首条地铁线路,这也是山东的第一条地铁线路。
此前,与青岛GDP总量相当的城市中,宁波、无锡、长沙、郑州等,均已有地铁投入使用。国内有22个城市早于青岛开通了地铁。
纵观这些城市都曾有过地铁建设、开通的“狂飙期”。如2018年,深圳在建轨道里程达到275公里,这几乎相当于过去14年累积起来的已经在运营的地铁里程总和。南京在2014年青奥会之后的几年里,密集有地铁开通。
成都的首条地铁比南京开通时间晚了5年,但追赶势头迅猛,2018年成都地铁开通运营了5条线路,里程突破500公里,自此跻身地铁总里程数的前五位。
自从2018年起,青岛地铁进入加速建设期,2号线、11号线,13号线相继开通运营。2020年,青岛地铁1号线北段、8号线北段开通试运营,基本实现了青岛主城区以及近郊的地铁线路覆盖。随着2022年青岛地铁1号线南段的开通,让青岛主城区实现与西海岸新区接轨,2022年12月,贯穿市区中部的东西向骨干线路的青岛地铁4号线开通,伴随今年6号线开通在即,一个“轨道上的青岛”呼之欲出。
抢抓中国城市轨道交通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机遇期,青岛地铁建设呈现后来者居上的态势。在短短的7年间,青岛地铁运营里程超过天津,一举跃进全国城市排名前十,在北方城市中排在第二位,其速度令人惊叹。
过去一年,是青岛地铁建设速度放缓的转折点,增量不足3公里,而取代青岛迈入“狂飙时代”的则是郑州。2023年郑州地铁建设迎来大爆发,增开了两条线路,位次排名超越了沈阳,直追西安,也大有超越天津,追赶青岛的态势。
“地铁热”降温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地铁已不仅仅是城市基础设施的一部分,每一条地铁线路的开通,都意味着城市向更高层次的发展跃进一步。这也是为何各大城市对于地铁建设都表现出了极度的狂热。
但另一面是地铁建设的带来资金、债务、技术人才等资源的巨大需求,一些城市的投入甚至超过了地方政府的投融资能力,带来巨大的偿债压力。
为了将地铁“超强度”的建设转变为高质量的发展,国家当前严控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已不再受理启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的申请,已有在建项目的城市也从严控制新一轮建设规划审批。
不少城市公布的最新地铁规划也都出现大幅“缩水”的情况。2022年杭州获批的地铁四期规划,和最初版本相比被砍将近一半;成都在新一轮规划中,将轨道交通线路从55条减少到36条,整整少了19条;即便是财力雄厚的深圳,2023年公布的地铁五期规划也删减掉了4条线路。
长远来看,地铁审批的宽松时期已经结束,“降温潮”不可避免地到来。随着和地铁紧密捆绑的房地产行业持续下行,也让城市更慎重地评估投资效率。
毕竟,地铁的建设是一项长周期、高成本的工程,需要合理的规划、充足的财政支持和持续的技术创新。在各地财政紧缩的情况下,减少过度基建,把钱花在刀刃上,才是造福民众的长远之计。
从城市自身发展角度来看,最初地铁作为城市基建的重要部分,是在人口密度以及城市规模不断壮大的情况下,为缓解交通的压力应运而生。
而地铁的延伸,常常伴随着新商圈的形成、房地产的开发。因此许多二线、三线城市积极投身于地铁建设,以此来吸引人流,带动城市经济的全面发展。
青岛地铁就是典型的TOD模式为主导,将地铁作为一个都市“磁场”,吸引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汇聚成片区的生活、生产、消费中心,通过对整个片区的带动,从而实现对城市格局的重塑。
相比同为人口超过千万的北方城市,西安的轨道交通客流量要比青岛大得多。据交通运输部发布的相关数据,2023月,青岛的轨道交通客运量为495256万人,西安为1021239万人,约为青岛的二倍。
现实的状况决定青岛和西安的地铁建设目标不同。西安迫切需要解决交通压力大的现实问题,多条地铁穿城而过,优先在人口稠密街区设站,解决市民出行难题。青岛地铁致力于完善城市功能,以地铁串联起“大青岛”框架,带动主城之外地区的经济发展。
青岛地铁6号线开通后,将贯穿西海岸新区中心城区的大运量骨干线,缩短西海岸新区内部各功能区之间的时空距离。
根据2021年8月国家发改委官方关于青岛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2021-2026年)的批复。青岛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包括2号线二期、5号线、6号线二期、7号线二期、8号线支线、9号线一期和15号线一期等7个项目,规划期为2021-2026年。总规模达139公里,预计总投资980.7亿元。全部建成后,青岛将形成10条线路,总里程为370.7公里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
而根据新一轮的规划,2023至2028年,郑州轨道交通规划项目总长度为150—200公里,郑州地铁总里程大概率会超越青岛。
图片来源:国民经略
经过前几轮规划的狂飙突进后,青岛城市的地铁网络的框架已经确立,与城市的人口密度和经济实力相匹配,已经没有继续大规模开发新线的必要性。
在“青岛都市圈”规划的推进中,进一步提升城市轨道交通规模经济圈的属性,放大辐射覆盖区域,实现更深层次的一体化格局,将是未来一段时间城市交通的新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