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误解的平型关大捷其实是平型关会战中一场局部战斗阎锡山抗日

雅画历史 2024-11-03 07:20:34
一、背景:民族危亡的关头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如同一声惊雷,震醒了沉睡中的中国。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让中华民族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日本侵略军凭借其强大的军事力量,气焰嚣张地扬言在3个月内消灭中国军队,占领全中国。他们采取“速战速决”的战略,企图以雷霆万钧之势压垮中国的抵抗意志。

在这民族存亡的关头,中国的天空仿佛被乌云笼罩,许多人的心中充满了恐惧和绝望。他们患上了“恐日病”,认为中国的反抗是徒劳的,国家可能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这种悲观情绪在社会上蔓延,对抗战前景投下了沉重的阴影。仿佛整个国家都陷入了一片黑暗之中,找不到前进的方向。

然而,黑暗之中总有光明。在这民族危亡的关头,许多有识之士和广大爱国军民挺身而出,他们坚信只有抵抗才能挽救民族危亡。他们像一盏盏明灯,照亮了前行的道路,指引着人们走向希望。中国共产党和其所领导的八路军,便是其中最为坚定的抗战力量。他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爱国者和英雄。

二、战前策划与部署:智勇双全的将领

1937年9月21日,日军第21旅团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分两路向平型关进攻。其意图十分明显,就是要与雁门关的日军汇合,共同进攻太原,进而占领整个山西。这一动向如同阴云密布的天空中的一道闪电,引起了中国军队的高度警觉。

在这紧要关头,9月23日上午9时,朱德总司令紧急致电八路军115师,命令其立即向平型关、灵丘间出动,侧击进攻之敌。这一命令的发出,仿佛一声号角,吹响了八路军即将在平型关地区展开一场重要伏击战的序曲。

接到命令后,115师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迅速召开战前会议,研究制定了详细的作战计划。他们像两位智勇双全的将领,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聂荣臻副师长提出了“拦头”“斩腰”“断尾”的作战方针,即阻击日军的先头部队,拦腰斩断其主力,并阻截其后续部队。这一方针如同一把锋利的剑,直指日军的软肋。

根据这一方针,115师对各团进行了具体的部署:685团占领老爷庙高地,负责阻击日军先头部队;686团控制老爷庙到小寨村一带,准备对日军主力进行伏击;687团在日军必经之路构筑阵地,准备埋伏;688团作为预备队,随时准备增援;独立团和骑兵营则负责阻击增援的日军。这一部署如同一张密不透风的网,等待着日军的到来。

三、战斗经过:英勇顽强的战士

9月25日凌晨,115师各部按照预定计划,悄然进入指定位置。尽管当时的环境十分恶劣,山路崎岖、夜色朦胧,但指战员们的士气却异常高涨。他们知道,这一战不仅关系到自己的生死存亡,更关系到整个民族的未来。他们的心中充满了对胜利的渴望和对敌人的仇恨。

腰站是位于平型关前的一个重要隘口,是日军进攻的必经之路。为了打响第一枪,独立团1营的指战员们早早地埋伏在了这里。他们像一群猎豹,静静地等待着猎物的到来。当日军先头部队进入伏击圈时,1营的战士们突然开火,打响了平型关战斗的第一枪。这一枪如同一声惊雷,震醒了沉睡的山谷,也点燃了战士们的斗志。

在这场激烈的战斗中,独立团1营的张文松教导员不幸牺牲。他的英勇牺牲如同一团燃烧的火焰,激起了官兵们的斗志。他们与日军展开了白刃战、肉搏战,每一刀、每一枪都凝聚着对敌人的仇恨和对胜利的渴望。1连长张德仁身负重伤,但仍坚持与敌人缠斗;麻排长更是在悬崖上发现了日军的一个小队,并率部将其“一锅端”。他们的英勇行为如同一曲壮丽的英雄赞歌,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

25日7时许,当日军主力进入115师预设的伏击圈时,685、686、687三个团同时开火。顿时,枪声、炮声、手榴弹爆炸声交织在一起,响彻云霄。这是一场生与死的较量,是一场意志与勇气的对决。在激烈的战斗中,日军的指挥系统很快陷入混乱。他们原本以为可以凭借强大的火力优势迅速占领平型关,却没想到会在这里遭到中国军队的顽强伏击。

686团的3营在关键时刻拼死夺回了老爷庙制高点,为整个战斗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他们像一群勇猛的狮子,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685团的2营5连长曾贤生更是英勇无畏。他带领战士们炸毁了多辆日军卡车,切断了日军的补给线。在最后的关头,他与敌人同归于尽,用自己的生命为战友们赢得了宝贵的胜利时间。他的英勇行为如同一座丰碑,永远屹立在人们的心中。

四、战斗结果与影响:振奋人心的胜利

经过一天的激战,115师以400余人(一说600余人)的伤亡代价,成功消灭了日军1000余人,击毁了大量装备。这一胜利如同一道曙光,照亮了黑暗中的中国。它不仅极大地鼓舞了中国军队的士气,也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这一胜利让人们看到了希望,看到了中国军队的力量和勇气。

战斗结束后,毛主席致电祝贺,称平型关战斗振奋了全国军民的抗战信心。他高度评价了115师的英勇表现,认为这一胜利是“抗战以来第一次大胜利”。这一评价如同一枚勋章,佩戴在了115师全体指战员的胸前。蒋介石也两次发电嘉奖,对115师的战绩表示赞赏。这一胜利不仅提升了中国共产党和军队的威望和影响,也为中国军队在抗日战争中取得更多胜利奠定了基础。

平型关大捷是全国抗战以来中国军队主动寻歼敌人的第一个大胜利。它不仅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也展示了中国军队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这一胜利极大地振奋了全国军民的抗战信心,让人们看到了胜利的曙光就在前方。同时,它也为中国军队在抗日战争中取得更多胜利奠定了基础,为后来的抗战胜利埋下了伏笔。

五、澄清误解:还原历史真相

然而,在平型关大捷的辉煌背后,也有一些误解和澄清需要我们去面对。首先,需要澄清的是,平型关大捷并不是整个平型关会战的全部,而只是其中的一次局部战斗。平型关会战是一系列战斗的总称,包括乔沟伏击战、343旅东跑池攻击战等。这些战斗共同构成了平型关会战的完整画卷,而平型关大捷只是其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在平型关抗战中,阎锡山所部的晋绥军虽然也参与了一些战斗,但其贡献却微乎其微。与八路军115师的英勇表现相比,晋绥军的表现显得有些逊色。因此,在评价平型关大捷时,我们应该客观看待晋绥军的作用,不应过分夸大其战绩。这样既能尊重历史事实,也能更好地彰显八路军115师的英勇和贡献。

关于日军的战斗力,也需要进行一些澄清。在平型关战斗中,115师伏击的是日军板垣师团的大部,包括有战斗力的辎重队。这些日军士兵训练有素、装备精良,战斗力不容小觑。他们并非人们想象中的那样不堪一击,而是在中国军队的英勇打击下,才最终败下阵来。这充分说明了中国军队在抗日战争中的英勇和顽强,也证明了只有敢于拼搏、勇于牺牲,才能取得胜利。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日军的辎重队并不是普通的后勤部队。他们受过军事训练,具有一定的战斗力。在平型关战斗中,这些辎重队也给115师带来了不小的麻烦。然而,在英勇的八路军战士面前,他们最终还是无法逃脱失败的命运。这再次证明了中国军队的英勇和顽强,也让我们更加珍惜那些为国家和民族英勇奋斗的先烈们。

六、总结:铭记历史,珍惜和平

平型关大捷是中国军队在全国抗战中的首战大捷。在这场战斗中,115师的指战员们用简陋的装备和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取得了重大胜利。他们不仅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也极大地振奋了全国军民的抗战信心。这一胜利不仅提升了中国共产党和军队的威望和影响,也为中国军队在抗日战争中取得更多胜利奠定了基础。

平型关大捷的胜利并不是偶然的。它是中国共产党和军队长期艰苦奋斗、英勇抗敌的结果。在这场战斗中,115师的指战员们表现出了极高的组织纪律性和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他们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英雄赞歌。他们的英勇事迹和革命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进。

今天,当我们回顾这段历史时,应该铭记那些为国家和民族英勇奋斗的先烈们。他们的英勇事迹和革命精神是我们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我们不断前行的动力源泉。同时,我们也应该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努力学习、勤奋工作,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1 阅读:69

雅画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