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禁渔“大捷”,国宝鱼种纷纷重现,却唯独它却仍未有踪迹传出

峰爱钓鱼 2024-06-28 05:02:22

长江作为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的存在,自古以来都是我们国家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生态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标志。

然而,随着近年来的过度开发利用,长江的生态出现了严重的破坏,枯竭的渔业资源导致了很多稀有的特色物种相继濒危、甚至是消失。

于是,为了重塑长江生态,2021年,我国对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开始实施了长达十年的禁渔。希望能借此让长江生态得到足够的休养时间。

可‬令人‬想不到‬的‬是‬,在‬禁渔‬之后‬的‬短短‬几年‬里‬,长江‬禁渔‬“捷报‬”频出‬,长江‬生态‬取得‬了‬显著‬成效‬,呈‬井喷式‬爆发‬!

‬长江禁渔成效显著

据禁渔前的一次综合调查,由农业部发起,集合多个部门以及24家科研院校的力量,对长江流域实行了一场全面调查。终于在长达5年(2017~2021年)的时间里,对长江重点水域的鱼类种类分布、鱼类资源储量、濒危物种、渔业生态环境等全面监测。

最终,估算出长江的资源情况,此次调查结果显示,长江有鱼类数量8.86亿尾,总的储量为12.48万吨,并且,鱼类种类采集到了323种。

就当时的调查来看,长江的资源总量较上世纪50年代而言,也仅仅只有当时数量的27.3%。

在如此细致的调查结果下,也证明了长江鱼类资源总体呈衰退趋势。于是,为了保护长江,最终敲定了对长江实行为期十年的禁渔保护!

而之所以会对长江实行为期十年的保护时间,最重要的原因是。在十年期内,长江的大多新生数鱼类,就能够得到至少3到4期的繁殖间隙。加之期间的保护措施,也能让新鱼类,有了足够安全的成长时间。

并且,从禁渔开始实施至今,才仅仅过去近4年,长江流域的生态变化简直是翻天覆地。鱼的数量飞速的增长着,各地捷报频频传来!

‬2024年6月,长江上游三峡库区的一级支流汤溪河云阳段,首次发现有中华鲟出没,并且,科研人员也在调查监测中采集到大小总共5尾。而长江鲟也曾在2019年被宣布野外灭绝,此次再现,也让科研人员非常兴奋,并推测,该水域的中华鲟极有可能已发展出种群。

‬还有就是长江刀鱼和江豚都在回涨,据了解,自2017年开始,到2022年,长江各水域江豚数量突破1249头,较之前上涨了238头。

并且,有着“长江三鲜”之称的刀鱼,也从下游进入了中游。刀鱼重回鄱阳湖和洞庭湖,这也预示着,长江口的江海洄游通道已经打开,海河洄游鱼类有了重新繁殖的希望。

‬最后就是长江最为神秘的鱼种~~鳤鱼。这种曾也被认为是从长江流域消失的鱼种,如今也有了回归重生迹象。

2023年,科研人员在湖南沅江澧水监测站,就有幸发现鳤鱼的身影;2024年4月,湖北一垂钓爱好者,在长江湖北段垂钓期间,也有幸钓获一尾,最终拍照放流。

此外,还有多个江段,也都有科研人员调查监测到。如此说明,鳤鱼的种群有了恢复的希望,长江将极有机会重现“长江三剑客”。

长江流域此次的禁渔所带来的效果,绝对是具有历史意义的。特别是这些独属于长江流域的珍稀物种,我们能够在它们濒危,甚至是被认为灭绝的可能下,如今通过努力,正缓缓的保证着它们的重现。

而除了这些珍稀物种的回归,整个长江流域的普通鱼类,同样在朝着一个乐观的方向发展着。

江苏、安徽、江西、湖北,不管是干流、支流,以及截流库区,鱼群的增长速度,不可谓不快,各地网友纷纷拍摄到大量鱼群游嬉岸边,浮出水面,场面普通鱼群染黑江水。

而且如三峡水库这种大型截流水域,库区的鱼儿长势惊人,条条鱼儿长的如“小猪”一般,体胖膘肥。

鱼儿越来越多,也让整个长江流域的生态,也渐渐的开始重新完善了起来。

不过,有好的消息,坏的消息也同样存在。就如此同样有着“水中大熊猫”,“水中活化石”之称的中华鲟。即便是我国每年都有着增值放流的存在,而今,却依然存在着野外种群消失的可能。

据相关调查显示,中华鲟如今的处境依然不容乐观,在《世界自然保护濒危物种联盟红色名录》中,它的等级还是极危。

哪怕我国从1981年开始利用人工繁殖后,已成功放流了高达800万尾,然而,如今却还是不见它们有出现野外繁殖的存在。甚至,有调查显示,我国现有的野生中华鲟,已有长达7年未出现自然繁殖,且亲鱼的数量还在下降。仅葛洲坝下游,中华鲟的历年数量也是极为不稳定:2017年27尾、2018年20尾、2019年16尾、2020年13尾和2021年15尾。这组数据,较葛洲坝截流以前的2176尾数量,整整下降了99%多,整体资源量不足了当时的1%。

而最为令人无奈的还有两个物种,那就是白鲟和白鳍豚!

‬十年禁渔唯二的遗憾,白鲟彻底消失,白鳍豚野外灭绝

2022年7月21日,长江“鱼王”,生存了1.5亿年之久的白鲟,被正式宣布灭绝。

白鲟可以说是长江流域里,存在与见证几率最低的一个物种,自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白鲟出现记录只有两次。

一次为2002年,南京下关潜洲一带,有渔民误捕到一条体长3.3米,体重130公斤的雌性白鲟,最终因误捕过程中受伤,即便当地渔政部门和科研人员在长达29天的救治,最终还是没能熬过去。

还有一次则是在2003年,同样是‬误捕‬。该条‬白鲟‬由于‬抢救‬及时‬,最终‬在‬治愈‬之后‬放流‬。

也就是这两次的出现之后,至此,长江流域在随后的日子里,就再未有发现任何它们存在的踪迹。

最终于2022年7月21日,我们不得不承认,长江白鲟确实已经消失于地球,永久消失于长江流域。

于‬长江‬白鲟‬极为‬类似‬的‬,还有‬一个‬长江‬特有‬物种‬,那就是‬白鳍豚‬。

白鳍豚是我国在长江流域发现的又一个古老物种。有史料证明,早在2000多万年前,白鳍豚就已经生活于地球上。因为,我国地质学家曾在1981年,于广西桂平发现了白鳍豚化石,该化石呈现的状态,基本于现有生存的白鳍豚几乎没有任何变化。故而,白鳍豚也因此有了“活化石”的称呼。

其实,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白鳍豚在长江流域的数量,还是非常可观的,因此,在当时,也没有引得更多人的关注。

可是,直到1982年时,生物学家周开亚,在第一次对长江流域的白鳍豚数量调查中发现,原本还存在很多的它。居然在过去的短短几年里,它们的总量居然下降到了400头。

不光如此,在1997年的一次调查后,长江白鳍豚的数量更是锐减到了50头。在过了20世纪之后,更是少到仅不足双手之数。

同白鲟相似,自20世纪后,我国在长江流域的白鳍豚见面数量也同样只有两次。

一次为2002年7月14日,我国唯一一头人工养殖的白鳍豚琪琪,在中科院水生研究所中寿终正寝,而它的遗体最后也成为了标本。

最后一次见到的白鳍豚,可以说是非常可悲。在发现它时,已经被确认死亡。死因是,它因退水搁浅。

在这两次的白鳍豚出现以后,整个长江流域,再没有传出新的消息。哪怕是我国科研人员对长江白鳍豚常驻水域,实行了拉网式搜寻,也完全没有发现它存在的踪迹。

白鳍豚也因此在2007年被宣布为野外灭绝。

而野外灭绝的意思就是,一个物种,在自然条件下,已不存在繁殖能力,或者断绝了繁殖,就被称之为野外灭绝。

加之白鳍豚本就是属于是哺乳类动物,而且是一胎一生,这种繁殖能力是极为低的。而之所以,它们会出现如此境地。人类的干扰是最大的原因,过度捕捞、环境污染、生态资源被破坏、截流工程建设。

在如此恶劣条件干扰下,白鳍豚的处境自然也好不到哪里去,最终,消失的可能性就非常的高了。

不过,就目前而言,虽然我们不愿承认总认为,它们会躲在某个角落里还有存在。可是,事实是,作为哺乳动物,它们是更有可能被人类发现的。因为,在它们每次换气下潜的一段时间后,必须要重新浮出水面换气。

所以,白鳍豚被宣布的野外灭绝,几乎也就等同是真正灭绝,消失在了长江。

‬结语

长江作为我国的重要水域,它所影响的方面很广。而一旦长江流域的生态出现不可逆的破坏,想要完全恢复,那将会是一个漫长的时间。就如今而言,因为缺少了一部分的物种,长江的生态已然出现了微微的倾斜。而如网友们说的,自然的恢复自有自然本身会去解决。可换回来将,长江在经过了多久的时间,才有了一套完整的生物链。而想要让它重铸一套完整系统,我们所要付出的努力还要更多。

好了,对于长江的恢复,你们怎么看,欢迎评论区留言!!!

0 阅读:1

峰爱钓鱼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