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的上海老照片:经济繁荣,是中国最具时尚气息和最开放的城市

袁遗说历史 2023-06-10 17:56:06

1949年的上海

1949年的上海,刚刚解放,当时的上海是中国最具时尚气息和最为开放的城市,外滩那美轮美奂的西洋建筑群,像一个雍容华贵的妇人,气势不凡。虽然建筑风格各异,当整体非常协调地凑在一起,也是别具有另一番风情。

穿戴整齐的人们在外滩边悠闲地散步,国民党的离开和解放军的进驻,对他们的生活好像没有带来 太大的影响。

上海车水马龙的街道

宽敞的街道上车水马龙,人潮熙熙攘攘,百年上海滩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缩影,那时候的上海滩,黄包车和三轮车还是主要的交通工具。

人潮拥挤但又很是协调,并不杂乱,行人、黄包车、小汽车都各行其道。

黄包车黄包车

看了这二张照片,你就明白自己要努力挣钱了。

那些公子少爷、有钱人坐在黄包车上,长衫马褂,腰板挺得笔直,得体的打扮,时髦的装束,但是脸上挂着的冷漠和高傲,冷峻的脸上,看不到任何的表情,眼前忙忙碌碌的人群,好像和他们无关 。这美女洋气的打扮,放在今天都不过时,只是她的脸上和前面车夫的脸上,有着不一样的神采。

拉车的黄包车夫低着头,穿着破旧的粗布衣衫,有的甚至光着脚板,在奋力地拉着车向前,压得她们佝偻着腰的不仅是车上的人,还有那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生活,他们忠厚的脸上一片茫然,未来的人生充满了不确定性。

上海街道门店的招牌

上海商业街道店铺森立,人流穿梭,一派繁荣的景象,马路上人流川流不息,各位东家都尽量把自己家的招牌向街道中央延伸,这样能更快地让路过的人看到自己的店铺。

招牌基本上都是以横幅广告为主,简单粗暴的几个大字就说明了店铺位置和经营种类,不像现在的招牌那么花里胡哨。

摆地摊卖丝补祙的小贩

有些租不起店面的,在街边摆起了地摊,这位卖丝祙的年轻人,看见有人拍照,投来了警惕的眼神,毕竟在1949年,随意地摆摊是被允许的,干净整洁的衣衫,时髦的发型,在那个年代,是潮人了。

各色的丝祙铺在一块干净的粗布上面,他手里拿着一双肉色的向顾客讲解着。前来围观的人,除了女人外,还有很多男人来围观,商贩背后的帅哥穿正式,但是裤子上的破洞显示了他的内心还是比较时尚的,他正目不转睛的盯着某一处观看,眼神中有着羡慕和不解,他到底在看什么呢?

原来是一个挑丝祙的顾客吸引了小哥哥的目光,这个女人的打扮,那是十分的洋气,烫过的卷发束在脑后,一身淡蓝的旗袍勾勒出美妙的曲线,更吸引人眼球的是,那一双半筒祙子,却是不同颜色的,这样的穿着打扮,在现在来说,都很非主流,更何况是刚刚解放的中国。

难怪,那帅哥一直盯着看!

商贩一边给顾客打包丝祙,一边用警惕的眼神盯着四周。

一位身材高挑的旗袍小姐姐买下了这双肉色丝祙,他手里拿着钞票,那修长的身型,比商贩还要稍高一些,不得不说,旗袍是那个时代上海名伶的标配,一般有点身份,有点实力的人都喜欢穿旗袍。

在中国,也只有上海女人,才能把旗袍穿得那么有韵味。

上海贫困区

并不是上海所有的地方都一样美好,同样有贫困区,这些贫困区的人们在郊区的街道上,有的躺着的,有的背靠着城墙,画面中的一位老奶奶让幼小的孙子坐在自己的腿上,把自己的衣服推扒开,不停地翻弄着,应该是在捉虱子吧?

背后的城墙边,很多人躺在地上,这样比较凉爽,还有一些手艺人,比如泥工、瓦工、杂工等临时工人,在一起聊着天,等着雇主前来。

贫困区捡垃圾的妇女和孩子

捡垃圾是贫困区的妇女和孩子每天的必修课,他们熟练地翻着,找到可以卖得出去的废品,来换取微薄的收入。

看着有人拍照,小女孩子转过头来,那稚嫩的脸上挤出了一点笑容,虽然生活清苦,但是爱美是女孩子的天性,一个精致的发夹,夹在小女孩子的头边发髻上。

1949年的上海街道

上海是中国发展得最好的城市,以前是,现在也是,

所以,上海人还是有高傲的资本的,

它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活力,提供了强劲的动力!

推荐阅读:



关注我,带你了解更多的历史故事,人文趣事!

0 阅读:241

袁遗说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