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前,金门战役里被俘的3000名我军将士,如今都怎么样了?

文山聊武器 2024-09-14 03:54:32

1949年秋,金门之役爆发。

解放军十营战士,船工民夫共计9086人,全部损失。

阵亡者逾五千,被俘者亦三千余。国民党军虽损失惨重,伤亡达九千余人。

解放军士兵,困于孤岛,既无补给,亦无支援,然而与有海空军及战车支持的敌军,抗争了三个昼夜。

在那个时候,他们已展现出了不畏牺牲的气概,英勇的血性至今传颂。

然而,这场战役,却是一次罕见的失败,留给后人的教训深刻,迄今为止,仍令人反思,使人感慨。

几十年前,金门战役里被俘的3000名我军将士,如今都怎么样了?

金门之战,实在惨痛

若提起中国解放战争中那最为惨痛的一役,金门战役恐怕早已被多数人遗忘了。

然而,这场战役却深深刻在了老军人的心头,像一把生锈的钝刀,挥之不去。

1949年,解放军如秋风扫落叶般摧枯拉朽,以淮海战役的余威,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南京、上海等南方重镇迅速归于掌控。

国民党政权仿佛大厦将倾,残兵败将纷纷退守台湾。

这场斗争,国共鏖战数十年,眼看已到终局,胜负立判。

解放军锐不可当,已然建立起了新中国的政权,而那座孤悬海上的小岛——台湾,似乎只是囊中之物,俯首可得。

解放台湾之事,当时恐怕连小孩子都觉着不过弹指间的工夫。

福建解放在即,第三野战军第十兵团驻守于此,司令叶飞意气风发,渡海作战的计划已然铺开,金门便成了这一场序曲的第一个音符。

金门,这扇象征着台湾门户的岛屿,若能拿下,解放军便可稳扎此地,顺势东进,直捣台湾。

1949年10月25日凌晨,四个团的解放军战士们,在夜色掩护下悄然集结,整装待发。

244团、251团、253团,外加246团的第三营,三千余人,乘着福建搜集到的三百余艘大小船只,破浪远渡金门,拉开了这场战役的序幕。

解放军不习水战,为保减小伤亡,抢滩金门之时,凡船只皆尽可能远远地停靠。

世事无常,抢滩之际恰逢海潮最盛,待得部队一脚踏上金门,又赶上退潮,眼见滩涂裸露,所有船只尽数搁浅,仿佛一头头困在沙上的海豚,挣扎不得。

台湾国民党的援军如虎而至,这些滞留的船只很快便在炮火中灰飞烟灭。

更为不妙的,是对岸那万余整装待发的解放军战士,个个眼巴巴地盼着抢滩船只回归,好能立即驰援前线。

然而,那船只一去不返,前方的战友们,便如陷泥潭,眼看着潮水一点点淹没。

彼此隔岸而望,前方在苦战厮杀,后方在焦急等待,心中那份急切,简直比刀割还要难熬。

只是形势已然如断弦的琴,音尽,路断。

援兵不至,登陆的部队瞬间成为孤军,任凭战斗如何激烈,终究难以扭转乾坤。

国民党的援军一批批登岛,天平渐渐倾斜,胜负之局逐步显现。

三日三夜,战火连天,最终,9086人的部队全军覆没,绝大部分壮烈牺牲,其余三千九百余人也尽数被俘,希望的火花湮灭在那滩涂上。

失利原因,难以协同

此役过后,解放军不得不清醒地意识到,登陆作战绝非如同昔日横扫大江南北般易如反掌。

海浪翻腾间,胜利的彼岸忽而远去,海军薄弱,空军不足,这片海,竟成了无法跨越的天堑。

于是,解放台湾的计划在未筑起强大的海陆空力量之前,暂且搁置。

朝鲜战争爆发,更是将这宏伟的战略彻底冻结。

若只论战役规模,金门一战不过是师级规模的小战,与淮海、辽沈等三大战役相比,实难同日而语,甚至不及同时期解放大城市中的几场遭遇战那般激烈。

然而,真正令它成为历史标志的,不在于规模,而在于其结果。

这是人民解放军自成立以来,首次成建制部队全军覆没。

比起这一战的失败,更令后人扼腕叹息的,是它逆转了国民党部队节节败退的颓势,令其苟延残喘,更直接拖延了两岸统一的步伐。

诸多解放军将领、军事专家、学者对金门战役反复研究探讨,众说纷纭,然主流观点大抵归于几点:

其一,指挥作战的高级将领轻敌冒进,未曾细思登陆作战之艰难,犯下兵家大忌。

其二,解放军多由北方士兵组成,素不擅长水战,登陆时战斗力大打折扣。

其三,海陆空协同不足,支援迟滞,导致登陆部队孤立无援,陷入绝境。

其四,三团之兵,面对三师之敌,寡不敌众,命运几乎注定。

金门一战的失败,让解放军更深刻理解了战争的复杂与残酷,也促使后来的海军建设提上了日程。

倘若没有这场失利,后来的发展是否会有所不同?

无人知晓,虽成败皆兵家常事,可此役之败,实痛矣。

在众多导致金门战役失败的原因中,有一个颇为致命且不容忽视的内因,那便是登陆部队的编制过于零散,缺乏统一的指挥。

部队一旦登岛,迅速陷入各自为战,彼此之间呼应寥寥,配合更是谈不上,守岛之敌自然得以各个击破。

充当攻坚任务的三个团,分别来自三个不同的师、两个不同的军。

既然如此,这种形同“各唱各调”的编制,配合默契也就无从谈起。

前线指挥官纵然心有余力,却怎奈他手下的部队根本无法协同作战。

结果,本已处于人数劣势的登陆部队,更是在这般内外交困之下,各自为营,独自挣扎,无法脱身。

这么一场至关重要的战役,竟未派出一名师级或以上的指挥官,最高指挥者不过是团级军官。

三个团,却各自为政,无法统一调度,谁也不敢插手他人事务,整个战场的指挥权威性大打折扣。

跨海登陆作战的通用规则是,登陆战斗队一旦上岸,首要任务便是迅速构筑海滨根据地,以此为后援部队的稳固立足点。

可金门一战,登陆部队没有建立起海滨阵地,只能在无据可守的滩涂上死撑。

要知道,建立海滨根据地,陆、海、空三者缺一不可。

登陆的解放军部队不仅缺乏海上火力支援,空中也无掩护,更遑论有装甲助阵。

而守军却如虎添翼,有战舰巡弋,有空军掩护,甚至还有地面坦克猛攻。

如此敌强我弱的态势,倘若想在那无险可守的海滩上构筑阵地,无异于将战士们拱手送入敌人的火力网中,任由敌军立体式围攻。

倘若当初统筹指挥得当,协同作战到位,哪怕敌强我弱,亦未必至此绝境。

我军被俘将士

金门之役,解放军两批登岛,十个建制营,加上船工民夫,9086人全部损失。

五千余人血洒沙滩,三千余人被俘,留下的只是一片沉寂的滩涂。

国民党军固然也非全身而退,九千余命付诸东流。

三昼夜间,解放军在饥寒交迫、无粮无水、无援无供的绝境中,与数倍于己的敌军血战,面对海空联手、战车压境,仍凭一腔热血,死守到底。

虽全军覆没,却将人民军队那钢铁般的军政素质和顽强的战斗作风展现得淋漓尽致,其浩气长存,不屈不挠。

十几年后,粟裕仍念念不忘:“28军是支好部队,在金门一战中,面对几十倍的敌人,打得顽强无比,真是打出了军威!若再带兵作战,我必定点名28军,并委以重任。”

金门失利,震动了我军高层,也引起了毛主席的高度关注。

然而,当时此役却被严格封锁,群众对金门之败的内幕全然不知。

那些在岛上苦战三天的英雄事迹,仿佛被掩埋在历史的沙尘中,烈士们舍生忘死的壮烈场景少有人知,甚至连他们的名字,也大都湮没无闻。

那些被俘后押往台湾、又辗转回到大陆的干部战士,多是在弹尽粮绝、伤痕累累时被俘的。

他们中不少人宁死不屈,有的在押送途中毅然跳海自尽,有的重伤难愈,被敌人弃于海中。

到了台湾,许多人因伤重无药可医,含恨而终。

在敌人的集中营中,有的同志同敌人顽强抗争,惨遭杀害;有的则坚信台湾终将解放,以各种手段与敌人周旋,等待那本应到来的光明。

那些被俘的干部战士,在台湾的集中营里,日子受尽折磨,既挨打受骂,又饥寒交迫,敌人的鞭子像雨点般落在他们身上,连一点喘息的机会都不给。

敌人还强迫那些曾当过国民党兵、革命时间不长、年纪轻的战士再次披上国军的制服。

这些俘虏被押送到了台中的干城营房和东海岸的绿岛“新生营”,这地方听着名头挺喜庆,实际却是个“改造”战士们的黑牢。

四个月的所谓“新生训练”和“教育改造”后,一部分人自愿加入了国民党军队,另一部分则是被硬生生编入国军队伍。

剩下的900多人经过层层筛选,其中那些年纪较大、或者坚决不肯留台湾的,分为三批,慢慢被遣返回了大陆。

第一批,于1950年3月,释放了30余名级别较低、年纪大的老兵。

第二批释放人数最多,发生在1950年7月18日,这一次,共有529人从台北上火车,北上基隆港,7月22日到达大陈岛,再用小艇送至头门山岛。

俘虏中选出两名干部,率先从头门山岛返回大陆,进行联络。

第三批是1950年12月11日,387名战士从台北押送至基隆,登船启程,目的地是福建沿海的马祖岛。

次日,他们抵达后,被分散送往白大岛。

到了13日清晨,这些战士又分头登上了当地渔民的渔船,飘洋过海,最终在福建长乐的连江沿海一带分散登陆,终于回到阔别已久的故土。

至此,940余名被俘官兵,辗转归来,踏上了久违的大陆。

大陆军方旋即在杭州、福州等地设立归俘人员集训队,以安置这批从生死边缘返还的战士。

131名副连级以上的军官被送往南京,华东军区政治部亲自审查,余下排以下官兵,则留在杭州与福州,接受更为严格的审查与甄别。

被审查的干部与战士,绝大多数人被开除党籍、团籍与军籍,遣返回乡务农。那些被允许留在部队的人,也没能幸免,旋即复员返乡。

部分战俘被分别判处有期徒刑,刑期长达2年至15年不等。

三年困难时期,有些人因病饿而死,有些则在历次政治运动中,屡屡被当作“错误”揪斗,历尽艰难困苦。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再度回归,对历史问题的反思也随之而来。

1983年,中共中央发出文件,要求对金门被俘人员进行复查处理。

绝大多数同志因此得以恢复党籍、团籍与军籍,重新改为复员军人,并补发了复员费。

有些营级以上的干部,还享受到了离休待遇。那些曾背负刑罚的人,也大都撤销了原判,或改为免于刑事处分,党籍、军籍皆得以恢复。

时至今日,那场金门的惨烈战役,已过去了七十余年。

若那些当年的战士仍然健在,也必然是白发苍苍的老人了。

纵使岁月在他们的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皱纹,那段血与火交织的历史,却依然在他们心头挥之不去。

总结金门战斗的经验教训,已不仅仅是为了铭记过去,更是为了展望未来。

在今后的渡海作战中,我军如何在风浪中搏击、如何披荆斩棘,这些都关乎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

而金门之役所留下的深刻教训,或许正是我们未来胜利的起点。

参考资料:

金门战役:一场联合作战条件下的攻点阻援赵延垒金门之战始末丛乐天

5 阅读:2009
评论列表
  • 2024-09-19 18:29

    吃尽千辛万苦,为祖国统一贡献青春。为英雄们点赞[点赞]

  • 2024-09-16 17:23

    金门还有个纪念馆,国军阵亡一千多,伤三千多。

  • 2024-09-15 19:34

    致敬中国军人🇨🇳🇨🇳🇨🇳

  • 2024-09-16 19:34

    两地最近也就5公里,怎么不组织突击队游过去参加战斗?

    蓝黛丶颜 回复:
    你在说笑吗?全副武装泅渡5公里。。你来你来,别说泅渡了就是全副武装走路5公里都能要你半条命。。大言不惭
      回复: 蓝黛丶颜
    可以划木船

文山聊武器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