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地区锡伯族主题文化之旅②】锡龄阿的传奇人生

沈阳晚报 2024-09-12 09:30:29

近期沈阳日报、沈阳发布客户端发表的《永安村:一份家谱尽览600载岁月》一文,讲述了浑南区李相街道永安村锡伯族《关氏家谱》的故事后,沈阳日报、沈阳发布客户端记者重访永安村,追溯这部家谱的来历时,采访到了从这个村子走出来的锡伯族重要人物——锡龄阿的传奇故事。

锡龄阿字绍彭,清咸丰五年(1855)生于盛京(今沈阳),瓜尔佳氏,满洲正蓝旗锡伯人。按永安村锡伯族《关氏家谱》排论,十七世(锡龄阿的祖父)奇车布,是兴京最高军政长官;十八世(锡龄阿的父亲)庆纶在盛京任职五品主事,也是从永安村家族中走出来的第一位文官。锡龄阿为家谱的第十九世,民国后改名为关锡龄,1935年卒于奉天。

增益丝房。

“锡龄阿”,满语意为继承、传承。从锡龄阿的长辈为他起名就可以看出,家族对他寄予了厚望,期望他能继承家族的优良传统,把祖先屯垦戍边、保家卫国的事业传承下去,并期望他能为民族为国家做些有益的事情。正是这位秉承家族优良传统的人物,从政时影响东北财政30余年,经商时做出东北最知名的金店——萃华金店,并长期担任锡伯家庙会首,书写了一段让人感慨、令人钦佩的传奇人生。

器重才长 影响东北财政三十余年

锡龄阿从小聪明好学,勤奋努力,光绪五年(1879)锡龄阿任清永陵掌关防笔帖式,后调换到盛京户部笔帖式,光绪十二年(1886)成为秀才。他近三十年一直在盛京户部工作,从基层干起、一步一步从笔帖式、经主事到员外郎,最后升至从四品郎中。

由于精通业务,在盛京户部任职员外郎和郎中期间,他辅佐过多位盛京将军和盛京户部侍郎,是不可多得的财政、经济方面的人才(管理土地、赋税、仓库、钱、粮)。并且在京官考核中连续三次获得京察一等,是清朝官员考核的典范,得到了清廷“器重才长、有为有守、才长心细、明干有为”的称赞,成为盛京将军增琪、赵尔巽等人离不开的人物。

京察一等者要进京由吏部尚书、侍郎引领觐见太后和皇帝,然后由朝廷提拔重用。锡龄阿在盛京户部任职时,因勤政努力,才干突出,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光绪二十九年十一月十二日被所在的盛京将军增琪和盛京户部侍郎溥頲共同上书太后和皇帝,恳求暂缓锡龄阿进京觐见,称锡龄阿为人精明、强干、练达,做事进退俱佳,果断聪敏超过一般人,且富有胆量见识,各种事务均达到妥当完善程度,所以每届京察都被屡次推荐为一等,实在是奉省不可多得的人才。尤其治理繁重事务,其他同僚实在无法企及。

再:光绪三十一年十月初四最后一任盛京将军赵尔巽“恳求暂缓锡龄阿赴直隶任知府”奏折如下:

“盛京户部郎中锡龄阿已事上谕,简放直隶遗缺知府,理应即行赴直,现裁併五部,虽已就行,唯户部事务最繁,关系最重。该员精细干练,熟悉情形。奴才随时随事多所咨询,正资臂助。现在尚有经手事件,令无仰懇天恩,俯准该员暂缓赴直。一俟经手事竣即行,给与理财要政不无裨益,附片具陈伏乞,圣鉴谨。”

由此可见,锡龄阿是盛京户部内部事务最精通,条规最熟悉的人,因而被上司认为能“资臂助”离不开的人物。

锡龄阿将盛京户部棘手事务处理完毕后,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底调任直隶大名府知府,由于治理有方,被称为直隶“四守”之一,并被当地百姓称为“锡大人”。清宣统元年(1909)锡龄阿升任直隶保定府知府,宣统三年(1911)升任直隶通永兵备道道台(晚清最重要的道台),下辖二府一州:顺天府(京师)、永平府、遵化直隶州(二品文官)。

民国五年(1916),奉系军阀完全掌控了关外东北地区,想要提振东北地区经济,这就需要从源头入手,首先要搞清楚土地资源和财税现状。当时土地所有关系混乱,东北是皇家龙脉之地,有大量的皇家庄园、朝廷马场、王公贵族的田庄和猎场,这些地块面积很大,统统不交田赋,具体数量有多少,没有人说得清楚。

虽说清末新政时就着手整理,但涉及皇家和亲贵的部分毫无进展。进入民国后,这些土地已经被田庄主、庄头们霸占或者私买,但所有者和具体数量仍然是个谜。这就造成东北有大面积良田荒废,田赋收入又少得可怜。加上各级官员的税局厘卡,没有严格的管理、考核、税收制度,跑冒滴漏情况严重。

对于当时以农耕为主的中国,土地和赋税乃是民生之大计。奉系军阀首领和王永江(奉天警务处长、财政厅长、省长)便邀请锡龄阿出山。清末新政进行土地整治时,对东北地区的土地、财税最为熟悉者非锡龄阿莫属,是最佳人选,但他当时年事已高,便婉言谢绝了,清丈兼屯垦局局长的位置一直空缺保留。后经王永江的登门相劝,锡龄阿最后答应以顾问形式出任东北清丈兼屯垦局局长。

当时王永江正值年富力强,在锡龄阿的辅佐指点下,大刀阔斧推进改革。对土地数量、所有者展开全面的清查、核实工作,而且是一查到底,决不半途而废。同时也对地方各税局进行改革,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赏罚分明,税局厘卡也有了根本的改变,释放出大量土地,分给新移民们屯垦耕种,田赋收入立刻呈现出激增的态势。王永江又进行一系列金融改革,使东北繁荣起来,成为全国最富有的地区之一,此成绩的取得不能不说有着锡龄阿谋划的功劳。

商眼独具 打造东北最大金店

从直隶返回沈阳以后,锡龄阿逐渐隐退下来。他在家中做起自己的事情。光绪二十一年(1895),锡龄阿出资创立了“萃华新”——萃华金店的前身。这是一个非常小的店铺,家里人从未参与过经营,一直由别人打理,锡龄阿也没有在意这个小生意。

民国时期,锡龄阿对当时的奉天市场进行了调查研究,经过分析后作出判断,决定接手“萃华新”并扩大经营,以金银首饰为主。于是利用当时的奉天四平街出颖胡同(今沈阳中街)的几间老宅房,打出了“萃华新金银楼”的牌子,并利用多年在直隶工作期间积累的人脉关系,聘用直隶永平府抚宁县人祝玉堂为首任经理(经营金银首饰业行家)。

锡龄阿负责经商环境和资本运作(筹集资金),金店全部交由祝玉堂经营管理。祝玉堂带领他的团队放开手脚,充分发挥前店后厂的优势,运用传统工艺打造出高品质精美的金银首饰,并瞄准高端市场的需求进行市场营销。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将萃华金店打造成为东北地区最大的金店,并开设了多家分店。

增益涌烧锅油坊烟囱。

在开原县老城东门里,有一家“增益涌烧锅”,所生产的咸州老窖玫瑰白酒远近驰名,曾在1913年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获得过金奖。锡龄阿出资增益涌烧锅,并且扩大了经营范围,在开原新城又增设了几家分号。如:增益昌丝房、增益通粮站、增益恒等。另外,锡龄阿与当地的工商户们共同捐资修建开丰(开原至西丰)铁路,开封铁路的线路至今还在运行。

担任会首 多次捐助锡伯家庙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辽河涨水,漫堤决口。锡伯族聚居区七星山石佛寺地区40平方公里30多个锡伯村屯遭受严重灾害,庄稼被淹颗粒无收,畜禽被水冲走无存,有的房屋倒塌,当地生产生活十分困难。

锡伯家庙会首色普鉴额、锡龄阿等人代表锡伯族向盛京户部请求救济。经核准拨给了钱粮,还设立粥厂挽救锡伯人的生命,克服了当地生活和生产的困难。

在历史深处,正是这个事件,将锡伯家庙会首色普鉴额与锡龄阿的名字联系在一起。

锡龄阿在中华民国期间被族人推荐担任锡伯家庙会首。锡伯族家庙会首一般由锡伯族中有威望的权贵充当,会首名曰管理太平寺,实则只是过问一下家庙的修缮、保护、经济收入支出等一些较大的事情,并不事事亲自管理。但会首有权决定谁当太平寺的住持。

锡龄阿通过自家企业“萃华金店”多次捐助锡伯家庙,曾一次性捐献八百两白银,并在盛京城南孤家子购买两千亩土地对外出租,作为家庙的修缮和日常运营费用。锡龄阿还与其他人共同捐献资金购买民房三十间,庙西菜地二十亩,扩大家庙规模。

家庙祭祖话离别以后,太平寺成了珍贵的史迹,也是西迁的标志和锡伯族的神圣象征。正是在色普鉴额、锡龄阿担任锡伯族会首的时期,锡伯家庙的事业不断发展,祭祖庆典仪式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从在盛京建立锡伯族家庙起即沿袭祖制,于每年农历四月十八日举行家庙祭祖仪式。家庙祭祖是缅怀祖先、祈求赐福、庇护后代的一种崇拜礼仪,是增强民族凝聚力,培育民族家教家风的重要内容,是一种既敬祖又娱人的庆贺活动,是全族性的隆重祭祖活动。

祭祖仪式初期,主要是盛京城和盛京城周边的锡伯村屯参加,在咸丰、光绪年间最为兴盛,抚顺、辽阳、新民、开原、铁岭、凤城、复县、金县、熊岳、锦州以及黑龙江、吉林、内蒙古等地也派代表参加。

后来锡龄阿的长子关纯德(字滋圃)、四孙关啟运(东北陆军讲武堂第九期)也被推举为锡伯家庙会首,锡龄阿和他的儿孙三代先后担任了锡伯家庙会首。

2006年5月25日,锡伯家庙被正式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锡伯族同胞心中的神圣之地,每年农历四月十八,全国各地锡伯族人都到家庙祭祖。此外,锡龄阿还修订了家谱。

“锡龄阿留下的家谱,以宣纸为底,用毛笔所写,字迹漂亮工整,堪比名家书法。”永安村《关氏家谱》22代传人关维香向记者娓娓道来。

关维香(右)与关清和(锡龄阿曾孙)在永安村史馆。

新中国成立后,永安村存有三份这样的家谱,但是在特殊的岁月里,另外两份家谱被焚毁。关德新老实忠厚,总有一种想要把家谱流传下去的念头,认为把家谱烧了对不起祖先的心血,也无法向后世之人交代,心里想着一定要保留一份,于是把心一横,就偷偷把家谱藏了起来,这份家谱才得以流传至今。

永安村口的石碑。

正是因为锡龄阿撰写的这份家谱,使得后世族人在1987年4月27日以家谱作为重要证据的前提下,从原来误报的满族改回锡伯族,还原了永安村关氏家族的民族历史。家谱内容被收录在锡伯族各大史书中,通过家谱所记载的族人名字和官衔,以及通过族人口传下来的先祖的事迹,有了明确的方向,最终家谱中先祖的辉煌历史被后人一一挖掘出来,使先祖的历史得以传承后世。

现家谱保存在关德新之孙二十二世关维香手中,成为永安村的镇村之宝,它还是研究永安村关姓(瓜尔佳氏)迁徙和生息非常有价值的一部史籍,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家谱最先被《沈阳锡伯族志》收录,然后陆续出现在东北各大谱书中,每逢重要人士到永安村参观,也都要展示家谱。在吉林双阳锡伯族博物馆,收藏并展示着家谱的复制品,重走万里戍边路的永挺挺、吴景景夫妻也把家谱(复制品)带回了察布查尔。

沈报全媒体记者 傅淞岩

编辑 李丹

0 阅读: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