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趣”的典故之11----曹丕以“驴鸣”为“达人”王粲送葬

爱爱历史 2024-03-16 02:12:31

>>王粲,字仲宣,今山东微山人,东汉末年名臣、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

王粲出身名门望族,少有才名,为著名学者蔡邕所赏识,认为其是个奇才。史书记载,王粲“博物多识,问无不对”,就是说其记忆力超强,没有回答不上来的时候。有一次,王粲和几位好友一同出行,在路边看到一块石碑,好友看到石碑上密密麻麻的字就想试探王粲,看看其是否真的是记忆力超人,还是徒有虚名。结果王粲再看一遍,随即转过身去就能背诵,并且一字不差。​还有一次,王粲看别人下围棋,棋到后盘,有人不小心弄乱了棋子,其马上按原样摆好;旁人不太相信,有意加以考验,就用手帕盖上棋局,另找一副围棋让其重新摆放,王粲摆好之后,结果两个棋局丝毫不差。

王粲不仅记忆力惊人,善于计算,还“善属文,举笔便成,无所改定,时人常以为宿构”。意思是说王粲写文章速度非常快,还从来不用打草稿,人们以为是其事先就构思好了的。实际上,王粲就是一个文思敏捷的高手。

公元194年,十七岁的王粲受司徒征辟为黄门侍郎时,其以长安局势混乱为由而不赴任。不久,王粲投靠荆州刘表,因其长得瘦小孱弱,且不拘小节,一直不被重用,只是干些秘书的事,比如写公告、起草征讨文书、劝和信之类的。然而,王粲知道,四处战火之时作壁上观才是保全之策,而荆州暂无战乱,待未来的雄主横空出世,再作打算也不迟。就这样,王粲一边研判时局,一边吟诗作赋,倒也逍遥自在,久而久之,还“混”了一个诗文界的“建安七子”。

公元208年,刘表去世,王粲才得以有机会展现才华。刘琮继位荆州牧,而此时曹操已经赢得了官渡之战,霸主之气已经显现。在曹操率军征伐荆州时,王粲力劝刘琮投降了曹操,立下了大功,曹操任命其为丞相掾,赐关内侯。有一次,曹操设宴款待百官,王粲向曹操敬酒时说,主公有任贤使能、天下归附的英雄本色,曹操很受用,王粲被任为军祭酒。公元213年,曹操受封为魏王时,以王粲为侍中,相当于宰相,负责重建曹魏的礼仪制度。

王粲对世事看得一清二楚,为人处世上也十分炼达。曹魏时期风云动荡,政治斗争和疆场拼杀同步进行,“站错队”而终至朝不保夕的事情司空见惯。比如,“建安七子”之一的孔融就因为侮慢权臣而被曹操杀害,还株连全家。而王粲一方面凭着真才实学为曹操制典立章、释疑解惑,一方面尽力走近曹操的儿子曹植和曹丕。当时曹丕和曹植两人为争夺世子之位而闹得不可开交,但是王粲和这两位曹公子打得火热,交情甚深,经常聚在一起说文解字、谈诗论赋。

公元216年,王粲跟随曹操南征孙权,次年春,曹魏大军得胜回朝,王粲到邺城就一病不起,客死于归途,时年41岁。

话说王粲在20岁的时候,曾遇见过医圣张仲景,张仲景看出了王粲的隐疾,就为其调制了一副药,但是王粲认为自己身体没有任何毛病,无论张仲景怎么劝说,王粲就是不相信,更不去服药。果然,二十年后,张仲景当年所说的症状就一一出现了,首先是王粲的眉毛开始脱落,在病榻上躺了仅仅半年,王粲就去世了。

王粲去世后,为了表达哀痛之情,魏国世子曹丕亲自主持了追悼会。曹丕站在灵柩前,深情地说:棺中逝者生前没有别的爱好,就喜欢听个驴叫,为了表达对逝者的哀悼,就让我们一起用他生前最喜欢的激昂的驴鸣为先生送行吧!随后,曹丕领头,来宾们一个接一个捏着鼻子学着驴叫,顿时一片南腔北调的驴鸣之声汇成了一曲哀乐,这就是史上有名的“驴鸣送葬”的典故。

大家也许好奇,王粲作为饱学之士,为何不好琴瑟鼓乐之音,偏偏爱上这个有些粗俗的驴叫呢?一种说法是,在自然界的动物中,只有驴和失意文人的身份相得益彰,他们在郁郁不得志时,都会骑上一头瘦驴游历山水,如此图景写满了生活的困顿窘迫和落拓不羁;而志得意满的人才骑马快驶,尽显人生的大格局和大气度。王粲喜欢驴叫,想必在荆州时是经常骑驴吧。还有一种说法,王粲独自倾听驴鸣,而不是跟着别人一起赏舞听乐来排遣发泄郁闷,其用如此独善其身的方式使自己渡过漫长岁月,也避免了掉进政治的漩涡。

>>图片来自于网络,与文字无关;文字由艾亲搜集、编辑、整理;如有侵权,敬请联系作者,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0 阅读:0

爱爱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