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全员嫌疑人》投资高达1亿,本被寄予厚望,却在上映首日就遭遇滑铁卢。
首映日票房仅737万,在同期影片中垫底。
影片口碑更是糟糕,评分低至4分,观众反应强烈,齐呼退票,甚至称其是“中国电影的耻辱”。
从剧情看,推理逻辑混乱,时空设定模糊,情节注水严重。
演员方面,小沈阳表演似小品,秦海璐沦为工具人。
该片改编失败,未进行本土化处理,将小品拉伸成电影,最终沦为票房和口碑双输的局面。
小沈阳的电影之路,其实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他早期的电影作品多以网络大电影为主,虽然有着不错的流量,但在口碑和票房上并没有取得太好的成绩。
或许是为了证明自己的导演才华,也或许是为了能够重回院线电影的行列,小沈阳选择了《全员嫌疑人》这个项目。
事实证明,这一步并没有让他走向成功。
《全员嫌疑人》作为中秋档唯一的悬疑片,承载着投资方和小沈阳的厚望。
据了解,该片的投资额度达到了约1亿元人民币,主演除了小沈阳外,还有实力派演员秦海璐加盟。
这部备受瞩目的影片在上映后的表现却让人大跌眼镜。
首映日,影片的票房仅为737万元,不仅远低于同期其他影片,也远低于市场预期。
接下来的几天,票房更是呈现断崖式下跌,第二天483万元,第三天331万元,上映不到一周,影片的票房就已经表现出了明显的颓势,最终总票房定格在了2171万元。
票房的惨败,也直接导致了影片口碑的糟糕。
影片在各大平台的评分一开始就只有4分左右,可以说是开局不利。
网友们对影片的评价普遍不高,有的甚至用“中国电影的耻辱”来形容这部电影。
许多观众在看完影片后,纷纷表示要求电影院退钱,并对秦海璐接拍这部影片的动机表示质疑。
而影片之所以口碑不佳,与其推理内容的糟糕表现有着直接的关系。
作为一部悬疑片,推理应该是影片的核心。
《全员嫌疑人》中的推理却让人大跌眼镜。
有网友戏称影片中的推理为“造粪推理”,意思是推理过程不仅毫无逻辑,而且充满了废话和无关紧要的情节。
整部影片中,90%的内容都与推理无关,人物之间的对话也大多是废话连篇,逻辑混乱不堪。
此外,影片的时空设定也让人摸不着头脑。
影片中既有民国的元素,又有现代的元素,甚至还加入了日本的元素。
这种混乱的时空设定,不仅让观众看得一头雾水,也严重影响了影片的代入感和沉浸感。
而影片中的服装、道具和置景也同样糟糕,许多细节都显得非常粗糙和不走心。
在剧情方面,《全员嫌疑人》同样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影片的故事开始于小沈阳饰演的废警察“宋志文”在一次度假中遇到了一起命案。
在山顶民宿中,老板和女招待被发现死亡,而由于大雪封山,警察无法及时赶到现场。
于是,宋志文和其他几位游客被困在了民宿中,形成了一种“暴雪山庄”的模式。
在接下来的剧情中,我们却并没有看到太多精彩的推理过程。
小沈阳在看到枪后,就认定凶手是五年前的银行抢劫犯,而这个抢劫犯在案发后就莫名消失了。
接下来,影片中的其他角色也开始毫无逻辑地互相怀疑起来,而整个故事近一个小时的时间里,几乎没有任何实质性的进展。
直到后来,小沈阳突然重新推理,通过一幅画找到了所谓的“凶手”。
这个推理过程也显得非常牵强和不合理。
影片的结尾还有一个不合理的彩蛋反转,那就是一个年轻人竟然是银行死者的儿子,而主角宋志文又毫无根据地猜测这个年轻人是杀害女招待的凶手。
这样的反转不仅让观众感到莫名其妙,也完全破坏了影片的整体逻辑。
在演员表演方面,《全员嫌疑人》同样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小沈阳的表演方式仍然停留在小品阶段,挤眉弄眼、表情夸张,而在没有包袱设计的情况下,他的表演就显得非常尴尬和生硬。
而秦海璐在影片中的表现也让人失望,她全程都像是一个工具人,只是主角的挂件和解释注脚,完全没有发挥出她应有的演技水平。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全员嫌疑人》的失败呢?首先,从剧本层面来看,影片改编自日本作家大山诚一郎的小说《化生力》之《殷红十字》。
原著的篇幅并不长,字数远远不足以支撑起一部电影的体量。
而影片在改编过程中,又没有进行很好的本土化处理,导致影片在历史、文化和逻辑上都出现了全方位的混乱。
为了凑足影片的时长,编剧不得不加入大量与推理无关的情节和对话,从而导致影片的注水严重,推理过程也显得非常生硬和不合理。
此外,影片在制作上也存在着许多问题。
比如服装、道具和置景的粗糙和不走心,就严重影响了影片的视觉效果和代入感。
而演员的表演水平也参差不齐,无法很好地诠释出角色的性格和情感。
《全员嫌疑人》是一部失败的悬疑电影。
无论是从票房、口碑还是剧情、表演等方面来看,这部影片都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它的失败也再次提醒我们,跨界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想要在电影领域取得成功,还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汗水。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或者人 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