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要放假,不要假放
中秋&国庆假期,马上就要来了。
每逢假期,有一个话题总会如影随形,热度甚至能超过假期本身,它就是:调休!
今年的调休安排,想必大家伙儿也都知道:上6休3上3休2上5休1上2休7再上5休1,竟然有5周调休,非常酸爽。
烧脑的调休,连AI都直接算崩溃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中秋国庆的上6休3上3休2……这烧脑的调休安排,甚至连国内外AI都算不明白,集体大翻车!
据媒体实测,为国内外AI大模型设置统一的提示词如下:
我们即将迎来中秋节和国庆节,以下是从2024年9月9日(周一)到10月13日的放假调休安排:上6休3上3休2上5休1上2休7再上5休1,请你告诉我,扣除本就应该休息的周末(周六和周日),我因为放假多休息了几天?
正确答案为:4天。
而……
国外AI大模型:唯独Claude回答正确,Gemini给放了20天假,ChatGPT(GPT-4o)给的答案是6天。
国产AI大模型:通义千问、智谱清言回答正确,但还出现了负数答案;文心一言、豆包、天工:7天;腾讯元宝:14天;Kimi:23天;360智脑给出的答案是负数,并进一步解释道:实际上你在这段时间内工作的时间比原本应该有的周末还要多7天。
网友们也是集体“怒”了:
这一套骚操作下来,我们这些单休的要怎么弄???
调休,就像让人5天不吃饭,然后一天吃15顿。
我算了下,9月假如没假期,正常上21天,现在中秋放3天,然后还是21天。
公众要放假,不要假放!
令大家“深恶痛绝”调休,到底是怎么来的?
资料显示,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只有4个法定节假日:元旦(1天)、春节(3天)、劳动节(1天)、国庆节(2天),共7天。
然而,一年到头长假少,时间短,很多人基本只能在春节急匆匆的回趟家,而且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没有动车,火车车次少、周期长、载客量小,春节回趟家基本得经历“九九八十一难”:通宵排队买票(还不一定能买到坐票),忍受候车的等待与煎熬,车上人挤人,路上耗费大半时间,好不容易的风尘仆仆地到家了,结果时间又短,很快就又要走。
在这样的背景下,为满足方便大家“休息休假和团聚省亲”等需求,缓解春运压力,再加上经济社会发展,人们的精神消费需求变得强烈,1999年,国务院将7天法定节假日增至10天,春节、劳动节、国庆节各3天,与前后周末拼接形成3个7天长假,这便是调休的最早由来。
所以,调休的诞生,一开始是基于现实国情和回应群众期盼的考虑。
针对调休,有关部门曾公开回应,“总体而言,调休比不调休好,而且是不得不调。”调休就是在节假日总量固定的前提下,为避免节假日“碎片化”所作出的有效政策安排。
调休有它的进步意义,20多年来的调休实践,本身就是在“既要、又要、还要”的多重约束下寻求“最大公约数”的结果。
为啥大家都那么讨厌调休,却还是取消不了?
调休的目的是啥?
龙龙先用一句话给大家总结:通过调休拼凑长假,除了方便大家“休息休假和团聚省亲”,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它还是促消费的重要抓手。
据信达证券研报,在疫情后恢复经济过程中,假日经济成为带动商品、服务和文化消费的重要抓手。
2019年节假日全国旅游人次和旅游收入占全年比重分别为30.4%/26.0%,2023年则提升至32.5%/27.4%。
2024年清明假期,文旅部口径国内出游1.19亿人次,旅游收入539.5亿元,可比口径较19年同期+11.5%/+12.7%,人均消费恢复度101.1%,疫情至今首次超过2019年同期。
事实上,我国的节假日制度经过调整和改革,目前包括双休日制度、法定节假日制度和带薪休假制度,它的“变迁”过程,背后其实也是旅游行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1)1949-1978年,休假制度初步形成,7天法定节假日(元旦1天、春节3天、五一1天、国庆2天)+单休工作制,全年法定休息日为59天。此阶段旅游业发展迟缓,与我国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广袤的旅游市场存在矛盾。
2)1979-1998年,期间多次调整休假制度,1980年全国范围恢复春节放假;1994年国务院规定每周休息一天半,并演变为“大小礼拜”制度;1995年开始实行双休日工作制,自此全年公休假日增加为104天,法定休息日改为111天。
此阶段“周末”概念逐步形成,短途旅游需求开始兴起。1995年我国旅游人数同比+20%,旅游收入同比+34.4%,1995-1998年旅游人数CAGR为7.3%,旅游收入CAGR为23.6%。
3)1999-2007年,为扩大内需,促进增长,国务院将7天法定节假日增至10天,春节、劳动节、国庆节各3天,与前后周末拼接形成3个7天长假,形成黄金周制度。
此次调整极大释放了国内居民的旅游需求,当年十一黄金周,全国旅游人数达28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41亿元,占当年旅游收入1/20,次年十一黄金周旅游人数实现翻倍。1999-2007年旅游人数CAGR为+10.6%,旅游收入CAGR为+13.4%。与此同时,长途游、出境游等需求也逐步孕育。
4)2008年以来,由于国民集中式休假导致短时间内旅游产品供给短缺现象日益突出,且过长假期容易使社会生产陷入停摆。2008年起,保留春节、国庆两个黄金周,五一调整为1天,增加清明、端午、中秋三个法定节假日(1天),通过调休形成3天小长假——龙龙还纳闷儿,明明记得小的时候五一跟国庆都是直接放假七天,原来是这时候改的。
这个阶段,黄金周与小长假并行,中国旅游经济迎来高速发展,2008-2019年旅游人数CAGR达到+12.1%,旅游收入CAGR达到18.6%。
为啥大家那么反感调休?
正如前文所述,调休的初心,其实还是好的,但随着近年来的发展,目前调休已经几乎发展成为一个令大家“深恶痛绝”的事情。
据媒体统计,除62.2%(希望长期要放,同时也不调休)的人外,剩下37.8%的人中,高达34.1%的民众都支持不调休,表示假期长短无所谓,不调休就行;仅2.9%的民众支持调休拼长假。
问题来了,理性来看的话,其实无论是否调休,假期总天数都是一样的,那么为啥大家那么反感调休?
龙龙自己能想到的,主要是下面几点原因:
第一,人们天性具有“损失厌恶”。
经济学里有一个曾获得诺奖的“前景理论”,大概意思是,人们天性具有“损失厌恶”,大多数人对损失比对获得更加敏感。
什么意思呢?
比如说,你今天早上捡到了100块,但下午又不小心丢了100块,但是这个捡到100块钱的喜悦,远远不能抵消丢了100块钱的悲伤,虽然从结果上看,你没有任何改变,但从心理上,好像失去了特别多。
对应到调休就是,
如果不调休,直接放假一天,大家的感觉,就好像是“天上掉下了一天假期”,这是白得的喜悦。
但一调休,虽然总体是放了一天假,但一来一回,总感觉几乎没放假,甚至感觉还被抢走了一部分假期(本来调休要上班的周末大家是要休息的)。
此外,从实际诉求来看,扰乱正常生活工作节奏、假期出游体验差等或也是调休引起不满的主要原因。
人山人海的景点、超长时间的排队、难抢的火车票高铁票、大幅涨价的机票住宿……这些都在削弱旅游的幸福感。
此外有一个词叫“假期综合征”,就是描述正常生活工作节奏被扰乱的现象。
以上是龙龙能想到的理由,大家如果还有自己的其它理由,欢迎评论区讨论交流呀~
免责声明(上下滑动查看全部)
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另,本文中的任何观点、分析及预测不构成对阅读者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亦不对因使用本文内容所引发的直接或间接损失负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过往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财经下午茶力求文章所载内容及观点客观公正,但不保证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等。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