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开国第一功臣徐达,刚姿英杰忠正无疵,靠大智慧得以善终

小魏档案聆听历史 2023-11-25 07:40:08

«——【·前言·】——»

徐达,濠州人,位列明朝开国元勋之首,被封为“魏国公”,死后追封为“中山王”。徐达最初为郭子兴的部下,1353年加入朱元璋军队,当时年仅二十一岁。

当朱元璋被敌军俘虏时,徐达挺身而出代其作为人质,将朱元璋赎回,因此巩固了二者之间的关系。1355年7月,朱元璋率领部下南渡长江时,徐达作为先锋冲锋陷阵。

于1356年4月攻克南京后,徐达受命攻取镇江,以巩固西北侧翼。任务完成后,徐达受封淮兴翼统军元帅。在攻占镇江后,徐达与控制长江下游地区的张士诚军队遭遇。

在随后的一年中,徐达率部对其东部相邻的常州展开争夺。然而,由于他对近期投降的俘虏态度过于严苛而遭到了训斥,他的属下遭到贬谪。

1357 年春,常州被攻克,徐达升任枢密院佥事。次年,徐达受命防御朱元璋所在的南京地区。1359年,朱元璋在长江西南一带取得了针对陈友谅的一系列胜利。

在重新夺取池州后,徐达被晋升为奉国上将军,同知枢密院事。随后,他追击陈友谅到达武昌。1361年1月,徐达被任命为中书右丞。

一、徐达的军事才能

1365年下半年,徐达及其部将常遇春进入淮河地区,攻城拔寨,占据了泰州及高邮等地。1366年的年中,将领们汇集于南京准备对张士诚进行最后一战。

徐达出任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率领二十万水军攻打湖州。仅仅用了一年多时间,徐达就将张士诚围困于平江,将其俘获,并押送至南京。

大军凯旋后,徐达于10月受封信国公以示褒奖。一个月后,即1367年9月,朱元璋命徐达率军北伐,并授以征虏大将军印。

为扫平占据北方平原地区的元朝余孽,朱元璋共派出二十五万步兵及骑兵。与早期的其他战役一样,仍然由常遇春出任副将军协助徐达。

《明史》对两位将军的比较予以了特别的关注,最为典型的是,在北伐策略的讨论中,《明史》记载常遇春主张直取元大都。

而朱元璋倾向于更谨慎的策略,即先取山东、河南以及潼关以外的旧时腹地,以此将元大都置于孤立无援之地,不攻自破。

1367年末,徐达率领大军北进。同时,另外一些军队被派往南方。迎来了朱元璋征服中国的高潮。数月后,1368年1月20日,朱元璋称帝,成为新的王朝明朝的开国之君。

徐达被任命为右丞相,兼太子少傅。与此同时,大军向北推进到山东济南,遭到抵抗后向西行进,越过平原到达潼关以及渭河流域。在此过程中,夺回了旧时的宋朝都城开封。

1368 年晚春,太祖北巡至开封,临时起意决定将其定为北方的都城,称为北京,并宣布他每年将在开封居住半年,另外半年则回到南京。

但这一计划从未实现,不过这显示出宋代旧制对明朝建国初期的重要影响。太祖于开封召见徐达,开始谋划北伐的最终一战,对大都发动总攻。

最终决定明军经山东北进,这也使得蒙古残部得以趁机撤至长城以北地区。徐达料断定扩廓帖木儿将会率部向西逃窜。

太祖考虑到他需要在这片土地上赢得支持,而这里的百姓已经有二百余年未接触过中原的制度,因而取胜的重点在于绝对不能压迫百姓。

1368年夏,明军在徐达的率领下渡过黄河,向东北方推进到大运河上的临清,随后向北到达通州。元军在通州以南的河西务进行了最后的抵抗,但已无力回天。

当明军向大都挺进时,元统治者及其朝廷向北方逃亡,大都不战而降。随后的局面十分困苦。

由于中国北方持续的战事以及沿海地区海盗的侵扰,1341年后,长江流域运送的粮草急剧减少。到1359年,稻米的运输几乎接近停滞。

叶子奇在他的《草木子》中记载,最后几年中,大都城内饥荒十分严重,曾经出现人吃人的例子,而元廷对其士兵也无法加以约束。人们甚至非常盼望改朝换代。

据说,徐达占领元大都的过程平静、有序。他处决了一些拒绝投降的元朝将领,除此之外则未杀一人。藏书楼及国库被查封,宦官则被留下照顾宫中妇女,一千士兵受命守卫宫禁。

徐达严禁士兵杀戮抢掠,同时,允许贸易往来有序进行。在确保大都安全后,太祖立即将大都改称北平。

北边的两道门被定名为“安定”与“德胜”,或许是为了表明明代为这一地区带来了和平以及在道义上取得最终的胜利。

同年秋,徐达及常遇春向西进取山西,在当地与扩廓帖木儿率领的元军主力残部遭遇。徐达的计划是诱使敌军将领进攻北平。

然后趁机攻打扩廓帖木儿在太原的据点,迫使其仓促回师,再再将其一举消灭。徐达夜袭元军兵营,大获成功。扩廓帖木儿损失惨重,仅率极少数部众逃亡。

明军夺取太原及大同,很快平定了山西全境。1369 年春,徐达将将领们召集至凤阳,计划攻打陕西及甘肃。大军向西北部及北部推进,清理了这些地区大部分的元军余孽。

二、徐达军功赫赫深受朝廷的信赖

1373年春,徐达受任大将军挥师北进,征讨扩廓帖木儿。徐达的大军先到达北平,再转向山西。扩廓帖木儿当时正盘踞在大同以北的长城外,然而太祖主张谨慎处理扩廓帖木儿之事。

于是,1375年,徐达再次返回南京。1376年2月,徐达将长女嫁给了太祖的第四子朱棣,朱棣当时受封燕王,封地即在徐达的根据地北平。

朱元璋花费了大量精力将他的儿子们安排在重要的边地。同时,制定规章制度对其封地及税收进行管理,又将诸子集中于凤阳地区加以训练。

他还命李文忠修缮北平原有的元朝宫室,供燕王使用。1380年燕王就番后,常年处于徐达的影响之下。当时年仅二十岁的朱棣在徐达的指导下巡查边地,第一次获得了军事经验。

这无疑对朱棣产生了深远影响,多年后,当朱棣登上皇位后,他集合国家所有资源,多次亲率大军深入北方沙漠作战。

1381年,徐达率大军北上解除乃儿不花的威胁,以汤和及傅友德为副将。依照多年的惯例,太祖会给予将领们详细的指导,为进军方式提出建议。

他主张谨慎行事,一场战役中最优先的是收集敌军作战能力的情报,而不是仅仅将其击败。明朝政策逐渐收缩,转变为在边地派驻重兵防御。

1385年,徐达汇报称,北平已有十七支卫戍部队,超过十万零五千名士兵。尽管徐达是一位足智多谋的战略家,但他并不是一个完人。

徐达出身于农民家庭,与士兵们同甘共苦,逐渐赢得了部属的尊敬与衷心。然而,由于没有受过教育且不善言辞,他在朝政中的作用微乎其微。

1368年至1371年间,徐达担任右丞相。这一职位也许仅是为了表明他在太祖心中的地位。徐达位列所有武将之上,但仅次于任主要行政职务的李善长。

没有证据表明徐达曾出任过任何行政官员或文职。他的功绩全部是军功,但徐达是开国皇帝朱元璋的亲密心腹。凭借相似的出身以及长时间的相处,二人之间建立了特殊的感情。

太祖常常指出两人均是出自同一地区的平民。甚至在明朝建立后,二人仍然像朋友一样一起吃饭饮酒。由于常常要做出一些与自己地位不符的行为,这种关系将徐达置于不利之地。

不过太祖仍然对徐达表现出无尽的宠爱,他下令在其旧宅前面为徐达建造新的宅邸,并竖立大功坊,公开称赞徐达的勤勉、忠诚以及平行端正、抱负远大。

徐达数次受任大将军,领兵北伐也证明了他深受朝廷信赖。洪武年间,在开国元勋中,徐达是为数不多的没有被清除和处死的军事将领之一。

1384年,当时还居住在北平的徐达一病不起。朱元璋派徐达的长子徐辉祖前往北平予以慰问,后来又命徐达返回南京。

虽然在都城享受到最佳的医术治疗,徐达的身体还是每况愈下,并于次年春天去世,享年五十三岁。

尽管存在一种影响广泛的说法,即正是太祖将徐达毒死,不过朱元璋在面对他最亲密的战友离开时表现出了极大的悲痛,朝政被暂时搁置,徐达的墓地位于钟山北面。

太祖亲自为其撰写了神道碑文,追封他为中山王,并赐谥号“武宁”。徐达的三世祖先均被追封为王爵。徐达的子女与明代皇室关系密切,他的三个女儿都嫁给了太祖的儿子。

徐达的长女嫁给燕王,后来成为徐皇后,她是一位意志坚强、端庄雍容的人物,从她的身上或多或少的可以看到徐达的影子。

徐达的另外两个女儿中,一个嫁给代王朱桂,另一个嫁给安王朱楹。徐达育有四子:徐辉祖、徐添福、徐膺绪、徐增寿。徐添福早卒,徐膺绪仅担任低级军职。

徐达的长子及幼子后来均卷入燕王篡夺皇位一事。1389 年末,徐辉祖继承了父亲魏国公的爵位。徐辉祖原名允恭,当朱允炆被定为皇太孙时,为避讳而改名辉祖。

徐辉祖能力出众且精力旺盛,在其父在世时就已经掌管左军都督府事,深受将士爱戴。他在接下来的洪武年间屡立战功,于是在建文初年被封为太子太傅。

当燕王发动靖难之役时,徐辉祖仍对朱允炆忠心耿耿。叛乱爆发前夕,燕王之子朱高煦逃离南京时,据说徐辉祖曾经试图阻止,而不顾及朱高煦是其外甥的事实。

随后,徐辉祖率官军在山东对抗燕军,并在齐眉山战役中获胜,此后他被调回南京。当燕王攻占南京时,徐辉祖拒绝投降。

考虑到徐达在建国时立下的功勋,朱棣饶过了徐辉祖的性命,但削去他的爵位,并将其软禁于家中。数年后,徐辉祖去世。

然而,他对朱允炆的忠心并未得到承认,直到万历年间在南京为建文忠臣立庙祭祀时才为其正名。

三、总结

徐辉祖位列其首,后来被追赠太师,谥忠贞。徐辉祖去世后不久,他的长子徐钦立即获准继承了魏国公的爵位。然而,他在1421年触怒了成祖,被削职为民。

1424年,得以恢复爵位,但在同年年底去世。从十五世纪中期开始直至明王朝结束,魏国公爵位的继承者们被指派为南京守备,兼领中军都督府事。

徐达幼子徐增寿的命运与徐辉祖大相径庭。他背叛了建文帝,为达到协助燕王的目的,向其汇报南京的情况。

当建文帝得知徐增寿的不忠时,一剑将其刺死在殿中。朱棣登基后,追封徐增寿为武阳侯,谥号忠愍。

很快,又加封其为定国公,每俸两千五百石,并在北平赐予其一所宅邸。

徐增寿之子徐景昌于1404年7月被指定继承了这一爵位。他的后代接连继承该爵位并担任军职,直至明王朝结束。

这样,在所有有功的开国元勋中,只有徐达的子嗣获封两个世袭公爵爵位:魏国公与定国公。在靖难之役中,徐达的儿子们站到了不同的阵营,才形成了这种双重荣耀的局面。

0 阅读:25

小魏档案聆听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