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偶遇陈赓,陈赓推心置腹:你挨批评,都是因为犯了两个大忌

韩当聊过去 2023-12-04 09:52:07

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84年2月15日下午4时,粟裕在北京病逝,走完了他光辉的人生之路,也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追思和怀念。

而粟裕在世时,曾在1955年被授予了大将军衔,位列十大将军首位,更有甚至,在1956年的时候,粟裕还被增补进了中央军委委员中,要知道,不是元帅军衔但进入了中央军委,粟裕可是当时唯一的一个,可见他的军功是多么的卓越。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战功赫赫的大将,在1958年的时候却栽了一个大跟头,不仅被免去了总参谋长的职务,之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他都遭受了非常不公正的待遇。

有人就曾经评价过,粟裕将军在战场之上如鱼得水,但他进入政坛,却像鱼儿游到了浅滩,不再那么自如了。

直到后来,在他和同为十大将军的陈赓的一次偶遇中,陈赓才推心置腹对他说道:“你之所以挨批评,是因为你犯了两个不该犯的大忌。”

那么,陈赓将军说的这两个大忌究竟是什么?而粟裕将军到底怎么犯了这两个大忌呢?这背后的故事,还得从陈赓将军的生平开始说起。

创下赫赫战功的粟裕大将

粟裕的一生犹如一部生动的战争史诗,满载着百战不殆的辉煌战绩和军事指挥的卓越艺术。他的才智和胆识,让他在战争的舞台上创造了奇迹,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汗马功劳。

伟大领袖毛主席就曾对粟裕赞赏有加,称赞他:“指挥得当,灵活勇敢,因此能够取得伟大的胜利。”

早在1927年的时候,年仅20岁的粟裕就参加了著名的南昌起义,只不过在那个时候,他还仅仅是个警卫队班长,等到1928年的时候,他就随着队伍来到了井冈山。

粟裕并非一开始就享有显赫地位的,起初他只是一名普通的连长。然而,就是这位平凡的连长,却担负起了保护毛主席安全的重任。粟裕言辞不多,但毛主席对他的信任却是深厚的。

在一次指挥战斗时,毛主席提醒他注意警戒,而粟裕正全神贯注的忙着什么,并没有立即回应毛主席的话。这不禁让毛主席非常意外,毛主席便亲自走到他的身边查看,原来,他竟然正在勘察一张地图。

“小同志,你竟然还会看地图呀!”毛主席亲切的问道。

此时,粟裕才点头回应,接着他以独到的观点,阐述了敌人可能突然袭击的方位和应对敌人袭击的方法,让毛主席连连赞许的点头,因为他从中看到了粟裕敏锐的军事眼光和独特的思维方式。

事实上,粟裕如同璀璨星辰般的军事天赋,也的确没有让毛主席走了眼,在之后短短几年内他就从连长闪耀晋升为军参谋长。粟裕,他仿佛是战场上的猛鹰,英勇无畏,展翅翱翔在烽火之间。

在战争的岁月里,粟裕创下了无数的战争传奇,抗日战争中,他曾率领三名勇士,擒获百余敌兵,此举犹如猛虎下山,震撼战场。

他率领新四军勇猛深入敌占区,灵活开展游击战争,赢得了一场又一场的胜利。毛主席对他的才能深为赞赏,给予他充分的信任和支持,让他重任在肩,重建新四军,并担任第一师师长。

而在解放战争时期,他更是创下了苏中七战七捷的壮丽战绩,更是让人赞叹不已。他率领的部队打出了解放军的雄风,也打响了粟裕的英勇之名。

在淮海战役中的出色表现,为他赢得了“将才”的美誉,他的战绩,如同热血沸腾的赞歌,激荡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奏响了胜利的号角。

这个飞跃的过程,既得益于毛主席的悉心教诲,也离不开他自身不懈的拼搏和努力。粟裕之所以成为一代杰出的将领,源于他内心坚定的信仰,顽强的毅力,以及那份愿意为革命事业倾注所有的热忱。

等到建国之后,粟裕就担任了副总参谋长,在军队中可谓是位高权重,而等到1954年的时候,他更是被任命为总参谋长,他在军队中的地位达到了顶峰,1955年他还被授予了大将军衔,位列十大将军首位,可见他的赫赫军功得到了党和人民的认可。

粟裕和陈赓的友情

粟裕和陈赓,这两位闪耀在新中国开国历史天空的杰出军事家,是新中国成立后首批被授予开国大将荣誉的英雄。

他们的崇高荣誉和卓越才华像两颗璀璨的星辰,互相照亮,彼此尊重,虽然他们的生平经历如两条不同的河流,但在为国家和人民事业奋斗的大江大河中,他们却流淌出同样的信仰和忠诚。

陈赓在黄埔军校毕业后,经历了多个战役,并在其中表现出色。他两次救下蒋介石的性命,展现了他的军事天赋和英勇善战的精神。

而粟裕则是在南昌起义后,逐渐成为一名杰出的将领,尽管他没有经历过黄埔军校的严格训练,但他凭借卓越的战术才能和出色的领导能力,也成为了声名显赫的名将。

1947年,粟裕挥师南下,与刘邓大军并肩作战,而陈赓则率领部队协助粟裕,共同抵御敌人。这是两人的首次携手,也是他们的初次相逢。他们已不再是初出茅庐的青年军官,而是历经沙场、经验丰富的将领,彼此相互敬重,惺惺相惜。

陈赓对粟裕的战术智慧深感钦佩,虚心向他请教。粟裕也毫不吝啬,慷慨分享自己的战术心得。这样的协同作战,不仅铸就了他们的辉煌战果,也培养了两人深厚的战友情谊。

部队汇合三个月后,粟裕敏锐地观察到蒋介石在暗中集结兵力,意图先攻击刘邓大军。他立即向毛主席请战,请求与陈赓一起,长期配合刘邓作战,以打消蒋介石逐个击破的意图。

在接下来的战斗中,粟裕和陈赓紧密合作,采取灵活战术,不断变换作战方式,使蒋介石的军队疲于应对。他们不仅成功的阻止了蒋介石对刘邓大军的攻击,还逐步瓦解了蒋介石的作战计划。

在粟裕和陈赓的配合下,刘邓大军得以在战场上立于不败之地。他们的作战行动不仅有力的打击了蒋介石的嚣张气焰,也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友谊不仅出现在陈赓和粟裕身上,就连他们率领的部队之间友谊也变得非常深厚。就说战后战利品归属的事吧,别的部队为了好东西可能还会争个你死我活,可他们倒是有意思,不但不争,反而两方的指战员互相推让,就像是在比谁更慷慨大方似的。

那时,陈赓的部下先开了口:“我们只是在前面稍微挡了几下,真正的功劳应该归华野的同志们。”这种话语间流露出的谦逊和团结精神,真是让人感动。

而华野这边,大家都遵循粟裕的命令,把缴获武器中最好的全部划给了陈赓部队。陈赓他们想推都推不掉,只好笑纳了粟裕这份“大礼”。这场面真是让人哭笑不得,同时也感叹这两支部队的友谊和团结精神真是坚如磐石。

不仅仅在于深厚的友情,陈赓和粟裕对于很多战术上也都会不谋而合,淮海战争中的“坑道法”,就是两人一起想到的。

在那个时候,国民党的子母碉堡如同凶猛的兽类,不时吐露出凶猛的火力,而且敌人稳居高处,但我们却处于低地,这样的地形让我们在交锋中吃了不少亏。每次交锋,我方人员的伤亡非常惨重,指挥员们的心情也无比压抑。

而正在这样的情况下,陈赓和粟裕都不约而同的想到了“坑道法”,言下之意就是通过这种暗中挖地道的方式,将敌人悄悄困住,实现对敌人力量的分隔。

事实上,他们的办法最后的到了印证,很快敌人就在他们“坑道法”下失败了,就这样,号称蒋介石五大主力之一的黄维兵团瞬间灰飞烟灭,他们又往胜利迈去了坚实的一步,而两人不谋而合采用同一个办法的故事也在军中传为了一段佳话。

两人晚年的交谈

随着两人并肩战斗的次数增多,他们的关系也愈发亲密,如同战友般坚不可摧。了解他们的人都知道,陈赓和粟裕的性格犹如冰火两重天,截然不同。他们一热一冷,一趣一肃,却在战争的硝烟中形成了独特的默契,让人惊叹不已。

可能在那些心胸狭窄的人身上,他们定会觉得粟裕过于刻板,甚至有点难以相处。然而,陈赓却有着不同的看法。

他并不觉得粟裕的直性子有什么不妥,反倒觉得这种坦诚相待的态度远胜过那些表面一套、背后一套的虚伪行为。陈赓看待粟裕,就像看待一位真诚的战友,欣赏他的坦率,尊重他的个性。

但是,粟裕在战场之上如鱼得水,但他进入政坛,却像鱼儿游到了浅滩,不再那么自如了。

1958年的时候,粟裕栽了一个大跟头,他被免去了总参谋长的职务,而之所以会遭到这样的遭遇,就是因为有人重提“七月分兵”,并将那次事件过后的两次失败都纠责到粟裕身上,对此,粟裕百口莫辩,只能接受批判。

之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他都遭受了非常不公正的待遇。

陈赓作为粟裕的莫逆之交,一直对他怀有深厚的感情。他深知粟裕在战争年代所经历的艰苦和危险,也明白他在和平时期所面临的政治压力和误解。因此,他一直默默关注着粟裕的命运,并在需要的时候给予他支持和帮助。

一次,粟裕身体不适,住进了疗养院。恰巧在那里遇到了陈赓。

看着日益憔悴的粟裕,陈赓感慨不已,推心置腹的对他说:“粟裕啊,人都说出世最怕犯两大忌,而你老兄却两个都占了。你说说你不挨整谁挨整呢?”

“首先,你的确本事强、能力高,但自古以来大家都提防功劳太高的人。其次,你为人太过耿直,不屑于人情世故。可我们是要在人群中生活的呀,你不搞好人际关系怎么行呢?”

的确,他在战场上的表现堪称英勇,无人能敌,然而当他脱下战袍,换上日常衣裳时,却变成了一个言语笨拙的社交新手。

他的直率和坦诚,就像一把双刃剑,虽然无私,却常常在无意间刺伤他人,让人对他的坦率产生敬畏,甚至误解。因此,尽管他的战友们对他战场上的英勇无比敬佩,但在人际交往中,他却往往被视为一个难以相处的人,让人敬而远之。

而他的刚毅正直,言语坦率,毫无掩饰,从不拐弯抹角。这样的性格特点,如同一把锋利的剑,常常不经意间得罪了一些人,尤其是那些身居权威之位,习惯于官僚主义作风的人。他们不喜欢听到直接、坦诚的意见,更加不喜欢像粟裕这样直言不讳的人。

粟裕深知陈赓这番话是出于真挚的友情,他明白自己为何会遭受这样的困境。然而,他的心志只专注于成为一名纯粹的军人,对政治斗争毫无兴趣。那些复杂的纠葛与曲折,就任由它们随风而去吧。毕竟,公道自在人心,真相终会大白于天下。

令人心痛不已的是,陈赓在不久后便撒手人寰。粟裕失去了这位亲如兄弟的挚友,但那些曾经深入交心的画面却永远烙印在他的脑海里。

他常常追忆起过去,那份在困难时期建立的深厚友情,如同明灯般照亮他的内心。粟裕只能在回忆中寻觅,寻找那些与老战友推心置腹的美好记忆,那份真挚的情感永远铭记在心。

注:文章中出现的人物对话皆为作者根据史实资料和当时的情景合理设计的,不可作为参考!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2 阅读:321

韩当聊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