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麻后咽痛,严重影响麻醉质量。同时,也增加了术后镇痛的难度。另外,也会影响患者对麻醉医生的满意度。
临床工作中,大家都在努力避免全麻后咽痛发生。但是,很难并不能完全掌握其发生因素。下面,我们为大家总结全麻后咽痛发生的因素:
首先,是手术因素。
如果是头颈部位的手术,术后咽喉痛的发生率高于其他部位手术。
其次,是手术时间。
研究表明,戴管时间与全麻后咽痛发生有关。一项研究显示,戴管时间≤180 min时比戴管时间> 180 min时,拔除气管导管后24h内咽喉痛和痰中带血的发生率低。
再次,和气管插管有关。
气管插管相关因素中,气管导管的材质、管径尺寸、气囊压力、气囊持续时间、以及气管导管的置管方式等因素有关。
关于气管导管的材质,有研究发现,气管导管拔管后1 h和24h,聚氯乙烯气管导管组较硅胶气管导管组咽喉痛发生率高。
单腔和双腔导管对术后咽喉痛的发生率也不相同,由于双腔管较普通管气管粗,质地较硬,且插管较深,而且双腔管插管后需反复调试,对气管黏膜的损伤较大,因此双腔管插管后全麻后咽痛的发生率较单腔管高,且咽喉痛出现的时间较早。
这也提示我们,选择过粗的导管也会导致全麻后咽痛。
关于套囊压力,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
有研究显示,气管导管套囊压力与气管黏膜的损伤成正比。还有文献报道,当套囊压力大于30cmH2O时,局部气管黏膜的灌注明显降低,从而引起局部黏膜及黏膜下组织缺血损伤,导致咽喉痛、声音嘶哑、发声困难等并发症。
反复插管,也是导致全麻后咽痛重要的因素。因此,提升插管技术是预防全麻后咽痛的有效手段。
为了避免反复插管,选择合适的置管方式很重要。
研究显示,可视喉镜在插管过程中可通过显示屏行咽喉部结构观察,从而清晰显露声门,明显减小对舌根和咽喉组织的刺激,对降低术后咽喉疼痛发生率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意义。
最后,全麻操作的一个细节也值得重视,即吸痰操作。
尽管很多有经验的麻醉医生通过精准掌握麻醉深度以及使用抗胆碱药物可以减少痰液分泌、不需要吸痰了,但是吸痰仍然是全麻操作中的常见操作。
吸痰对患者是一种外界刺激,如操作不当或吸痰过于频繁,从而导致不必要的气管黏膜损伤,甚至加重低氧血症和急性左心衰,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既然全麻后咽痛属于不可忽视的并发症,那么怎么防止其发生?
除了上述相关并发症是需要注意的,还有一些措施可以防止其发生。如使用局麻药、糖皮质激素、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氯胺酮以及右美托咪定等药物,均可以有效降低全麻后咽痛发生率。
这里重点介绍一下局麻药的使用:
1.利多卡因
插管前通过静脉注射利多卡因或局部应用复方利多卡因胶浆,于全身麻醉诱导前将其涂于气管导管套囊及前端防治全麻后咽痛。
2.丁卡因
气管插管前气管导管套囊部涂擦丁卡因胶浆,能降低气管插管时气管导管对咽喉、气管的强烈刺激,减轻拔管后的声嘶、咽喉痛。
但需要注意的是,丁卡因脂溶性相对较高,渗透力强,与神经组织结合快而牢固,毒性较大,有过敏反应及致死反应的报道。
最后,如果您有关于降低全麻后咽痛的成功经验,欢迎您在下方留言分享~
四川阆中市人民医院麻醉科 邓琦娟
【温馨提示】点个关注,这里有大量专业的医学科普,为您揭秘手术麻醉的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