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话水”的前世今生

沈宁的笔记 2024-09-07 22:46:44

前些天,和上大学的女儿聊天,说起辅导员在放暑假前提醒她们,外出旅游,不要接受陌生人给的食品饮料,小心听话水!听到这个词,她和很多人一样,不知所云。可如果换个名字---迷奸水,相信大家就能大致猜到它的用途了。

前些年曾轰动一时的台湾富二代李宗瑞迷奸案,相信大家还有些印象,他之所以能祸害几十名妙龄女子,除了他的“钞能力”以外,更是诱骗她们喝下“听话水”,让她们在意识不清的情况下,任其摆布,事后却想不起来发生了什么......

那么,所谓的听话水到底是何方神圣?

近些年来,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网络的普及,加之人们观念的改变,尤其是受美西方所谓的现代生活方式影响,在国内一些经济较发达城市的娱乐场所,开始出现多种新型毒品,比如摇头丸、K粉、听话水等。在满足那些不知轻重的年轻人畸形需求的同时,严重影响被害人的身体健康及社会稳定,尤其是一些涉世未深的年轻女子,更成为首当其冲的受害者。

所谓听话水、迷奸水,其实是伽马羟基丁酸(GHB)的俗称,作为麻醉科医生特别是高年资医生,并不感到陌生。不同之处在于,在麻醉科医生手中,它是用来进行临床麻醉的药品;而在不法分子手中,它却成为毒害他人的毒品。

GHB在1874年由扎伊采夫首次合成,1961年以其钠盐形式(伽马羟基丁酸钠)应用于临床医学领域。其一是用于治疗嗜睡、失眠等睡眠障碍;更重要的就是应用于麻醉科---之所以为高年资麻醉医生所熟知,是因为早些年没有现今这些种类繁多的静脉麻醉药,很多医院、很多手术都是“一个硬膜外打天下”,全身麻醉的实施是难度很大的事。而GHB因麻醉作用平缓,对循环系统扰乱较小,呼吸抑制作用较轻而广泛应用于全麻的诱导,复合阿片类药物还可以作为全麻的维持,因而得以大行其道。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医药学的快速发展,GHB逐渐淡出了麻醉医生的视野。不幸的是,因GHB在使用后产生欣快、放松感,且很快失去意识及记忆,被不法分子用作性侵、抢劫等的犯罪工具和追求快感的新型毒品。

GHB是一种白色结晶体,易溶于水成为无色无味的液体,也可被加工成高浓缩粉末,和酒精等饮料混合。其化学结构和人体内抑制性神经递质GABA(伽马氨基丁酸)相似,能在使用后经血液循环透过血-脑屏障,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抑制作用,产生镇静、催眠效果。之所以出现服用后浑身无力的感觉,是因为GHB能促进血液内钾离子进入细胞内部,使得血钾浓度降低的缘故。

其实,作为麻醉、精神类药品,GHB并不适合口服,因其虽可经胃肠道吸收起效,但会引起呕吐而影响药物作用。而作为毒品,口服却是最易被不法分子用来实施犯罪的途径。雪上加霜的是,这些人绝大多数缺乏医学常识,为快速达到犯罪目的,他们不惜加大用量甚至把它直接和酒精混合,而这样会加速其吸收,更快引起呼吸抑制、昏迷甚至因呕吐、误吸、呼吸困难而死亡!这也是其作为新型毒品的主要危害。

由于GHB的这些特点,我国将其列入一类精神药品予以管制,并逐渐加大了对包括它在内的麻醉、精神药品的监管及违法生产、买卖的打击力度。从防患于未然的角度出发,个人在从事经济活动、外出旅行等过程中,要有良好的防范意识,不接受陌生人的食品饮料甚至香烟,离开自己视线的东西一律不用。一旦发现自己有突发的头晕、无力、嗜睡等不适,立刻停止服用可疑物品并尽快离开现场,寻求家人、警察等人的帮助。

综上,听话水(GHB)是一把双刃剑,可以救人,也可以害人,应该在严格监管的情况下,合法应用于临床医学领域。杜绝其非法生产、销售及使用。并通过各类媒体渠道,广泛宣传包括“听话水”在内的多种新型毒品的危害,提高易受害人群的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使之造福于民、更好的服务于社会。

山东省南山医院 麻醉科 王峥

0 阅读:0

沈宁的笔记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